金城街社區

金城街社區

金城街社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紫荊山南路街道金城街43號,轄區面積約為0.72平方公里,主要街道金城街全長約為1公里,另有弓莊南街。

社區工作

近幾年來,在辦事處和轄區公共單位的直接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在430平方米的社區辦公面積內,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先後建成了社區辦事大廳、社區警務室、社區醫療服務站、社區圖書俱樂部、社區居民活動中心、社區計畫生育服務站、社區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站、退管站等全套社區服務機構,為轄區居民享受方便快捷的服務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社區工作全面展開,多次受到上級部門的嘉獎,同時也得到轄區居民的認可。
為了豐富社區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社區組織居民成立了老年秧歌隊、旱船、腰鼓隊等多項文藝;另有,本轄區幼稚園自編自演少兒節目多次在各樓院、星月苑小遊園表演節目,給廣大居民帶來歡樂,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並被,大河報、東方今報、河南電視台等多家媒體報導;轄區各個樓院,配備了各類健身器材34部,社區有居民活動室,健身器材6部,棋牌桌椅4套;進一步提高轄區居民科學文化素質,在辦事處領導帶領下的多方籌措資金社區開辦了讀書俱樂部(藏書3000餘冊)為轄區居民提供精神食糧。

社區黨建

近年來,金城街社區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社區黨建工作為龍頭,以創建“安全型、溫馨型、誠信型、學習型”社區為目標,堅持以班子內部“小團結”來帶動各族民眾的“大團結”,把服務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居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開展“五五”普法宣傳教育,充分發揮各族民眾和社區組織的雙向互動服務作用,全力為各族居民民眾做好事,解難事。 充分利用轄區資源優勢,以打造陽光愛心社區為活動載體,通過邀請優秀“五老人員”在黨員民眾中做經驗交流,樹立典型。在工作人員中推行“延時服務”,組織黨員外出參觀學習,為黨員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勞逸結合提供了好的平台。開展與共建單位五聯工作法、“我為下崗失業居民再就業做貢獻”、“真心辦實事、熱心換民心”活動,提高了居民對社區的工作滿意度和公信度。社區黨支部以社區再就業服務中心為依託,創辦了以家政服務、黨員教育培訓中心為主要內容的社區為民服務中心。

發展重點

金城街社區存在問題: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加大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醫療衛生環境。
金城街社區的發展重點主要是:增加特色產業種植面積106畝,養殖業方面發展豬140頭、牛15頭、羊80隻,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一五規劃結束時全社區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3800元。

人口衛生

截至2010年底,金城街社區有農戶47戶,鄉村人口112人,其中男65人,女47人。農業人口總數為112人,勞動力總數5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口39人,外出務工人數20人。
金城街社區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12人。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及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農村居民也積極參與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戶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至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47戶,總計105人,參合率94%,享受低保6人,村民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

飲食習俗

建國前後,民眾以高粱、大豆、穀子為主食,1978年以前,以玉米餅、地瓜乾麵窩窩為主。改革開放以後,白面膜成為人們的主食。一日三餐還有肉,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各種青菜一年四季不斷,迎來送往還離不開酒。人們生活講究營養,魚、肉、蛋、奶消費日益增加。煙、酒、糖、茶家家必備。每逢婚嫁喜慶,宴席講究色、香、味、營養價值。宴席檔次逐年升級,每席上菜有10個、12個、16個、24個不等。

社區服務

金城街社區率先成立“公共服務社區志願者”先後組建8支志願者服務隊。為居民民眾和外來人員提供政策諮詢、法律援助、就學就業幫扶、醫療保健指導、家教家政服務、救急排憂解難。同時,各樓宇有“樓棟居民自管會”,住戶之間經常開展互敬、互學、互幫、互保、互計、互促的相互服務;一家有難事,大家來相幫。每戶一張“睦鄰卡”。社區里,居民小區有保全,住戶宅樓有值班,社區大門有門衛、街巷宅院有巡邏、重要通道有“探頭”、樓宅單元有電子門、關鍵地段有報警點、社區設立一個警務室。人防、物防、技防並舉;在此生活、辦事、創業、有序、安全、可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