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稈直立,基部分枝,稍傾斜,高30-100厘米。葉鞘無毛或被毛或鞘緣一側被毛,鬆弛包莖,節具髭毛;葉舌具長約1毫米纖毛;葉片扁平,長5-25厘米,寬5-15毫米,表面具微毛,背面光滑,邊緣粗糙。圓錐花序狹長,長7-15厘米,由4-8枚總狀花序組成;總狀花序長1.5-4厘米,密生柔毛,常排列於主軸之一側;小穗卵狀橢圓形,長4.5-5(-6)毫米;基盤長約0.6毫米;小穗柄極短,密生長柔毛;第一穎微小,短於或長於基盤;第二穎與第一外稃皆為膜質,等長於小穗,均被細毛,前者具5-7脈,後者具5脈;第二外稃革質,稍短於小穗,先端鈍,具細點狀皺紋;鱗被2,摺疊,長約0.8毫米,具7脈;雄蕊3;花柱分離。穎果卵圓形,長約3毫米。染色體2n=54(Авдулов,1928)。花果期7-10月。產地分布
我國2種,重慶1種,各區縣廣泛分布,海拔2000m以下。濕生植物。喜光、喜水,耐酸鹼。生於耕地、田邊、撂荒地及居民點、林緣。分布於中國各省區;朝鮮、日本、東南亞也有。成熟前,莖稈細軟,適口性好,馬、牛、羊喜食。可放牧,也可刈割調製乾草。產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西南、華南等地區;生於山坡和潮濕地區。日本、印度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參考信息
命名來源:(救荒本草)[Rev.Gram 1: 30. 1829]中國植物志:10(1):275
最低海拔:1700
生 境:草地
藥用部位:全草
藥用主治:治火眼、結膜火、視力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