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選擇
野采地點應選擇遠離城鎮,工業區等地點。越接近自然的越好,一般選擇郊外的河邊,從林,山上等。
注意事項
一、 野采的時候一定要定準目標。也許你會撈到不認識不懂養的魚。不要輕易抓回來,因為你不懂很可能導致它的死亡。大家都是愛魚之人,我想既然愛魚,那么這些本可以活下來的魚兒就最好還是能讓它活下來。不要為了滿足一時之快感而葬送了它。
二、 去野采的時候首先最好了解下目標地域是否有國家法律保護的魚種。因為很多魚現在很稀少,以免一不小心觸犯了國家法律而承擔後果。07年一月就發生了武漢漁民誤捕中華鱘並殺害的事件,最終該漁民被處六年有期徒刑。不要捕捉不認識的魚也有這方面的考慮,一般保護魚種數量稀少,平常一般很難看見。
三、大家選擇的野采地點大多數都是相對沒有污染環境較為良好的地域(也只有這種地方有魚可抓了)。所以大家請保持環境的衛生,乾乾淨淨的來,乾乾淨淨的去。不要扔下塑膠袋什麼的,破壞環境。
四、野采請注意捕捉的量。現在野生的動物普遍稀少,請不要一時興起就捕撈過多。這樣可能導致當地生態的失衡。被捕撈魚種種群的破壞。另外,不要頻繁去同一地點野采,給那裡的魚兒休養生息的機會。
五、捕捉的時候不要使用極端的捕魚方式。相信大家都是愛魚之人,一般也不會做這些事。我所擔心的是一旦有人發現有利可圖,會使用迷藥等極端手段大量捕撈。所以,請大家寧可累著點,用抄網之類的工具吧。
很多野采魚友普遍有個誤區,喜歡用水桶把野采的魚帶回家,但是往往死傷慘重,特別是一些比較難以捕捉的魚會掛掉,而麥穗等魚卻活著。
這裡就介紹一下如何把魚帶回去的方法——打包。
相信大家在魚店買魚時都見過,魚商賣你的魚,都是打包打氧的,但是野外沒有打氧的條件,所以我們只能按照魚商的手法,用塑膠袋打包把魚帶回去。沒有氧氣,吹進一些空氣就可以了,至少比電池氣泵是不相上下的。關鍵在於,把塑膠袋系起來的時候,一定讓塑膠袋是很鼓的,充滿空氣。水可以少些,但是空氣一定要足。把有病、有外傷的魚就不要帶了,只帶健康的魚。一般堅持2小時是沒有問題的,如果超過2小時,可以把袋子裡的空氣換一換,再重新繫緊,就可以了。
我野采時,最多時曾帶40-50條魚回去,無一死亡。我和魚店老闆很熟,經常去他店裡搶他的批發戶專用袋,大而結實。
如果野采的魚中有比較稀有的,可以用小袋單獨打包單間帶回來,成活率幾乎是100%
聲明:以上部分資料自網際網路收集。
野采守則
本守則所稱的野采者是指以熱愛自然關愛,保護野生動植物為目的,不為盈利,不為炫耀,只少量採集動植物活體或標本供科研或小範圍觀賞繁殖的採集者。
一、 適量的原則,只少量採集,如果是活體,不能安全帶回的不採集,家裡沒有足夠能力或空間的不採集,不作為食餌採集原生動植物,(如果家裡養寵物的話,人工飼料、冷凍魚段、小紅鯽魚是不錯的選擇,也很衛生。如果野采麥穗和泥鰍的話,請將裡面的少數其他魚种放掉)
二、儘量少干預自然界的原則,留只留下腳印,帶只帶走照片是理想境界,圍堤捕魚不要去乾,我們沒有權利去毀壞原生態動物的家園,原來地棲息地已經被現代工業活動隔離縮減,棲息地的破壞比無序的捕撈更有危害性。
三、不透露野采發現地的原則,透露發現地的危害每年都能聽到,不再多說,如果你知道的話,沒有必要為了炫耀和所有的朋友分享,除非你能保證他也是一位自覺的野采者,請注意最好的朋友和自覺的野采者之間可能會有一段距離,如果不是的話,你還是暫時收起炫耀的心。原生地的小精靈們已經在那裡生存了百萬年,不是因為你的發現它們才有出頭之日,還是分享和它們獨處的快樂吧。
四、不要讓當地住民認為野采可盈利的原則,你可以野采完後回家,但原住民卻是時代住在那裡,他們可能會明白與自然共處的道理,但也可能正受到貧困的困擾,採集野生動植物出售可能會讓他們獲得經濟利益,但不能幫他們擺脫貧困,野采請不要向你的朋友炫耀,也不要向原住民炫耀。
五、充分準備,野采就是在野外採集動植物標本或是活體,不是野外捕撈作業,例如捕到的小魚不是用根草莖穿起來就可以的,請你事先準備網子外還要有塑膠袋子、氣泵的維生用品,你還可以測一下水溫、氣溫、原生地貌。
六、放歸的原則,本人建議用放歸的理念代替放生,野采並繁殖了小原生魚放歸到原棲息地或是新水庫,儘量不要放生成魚,人工養殖的成魚可能比原生的更大更能戰勝驅趕對手,但最終會因為缺乏野外生存技能死亡。不要放生非本地魚種,在國內放生四大家魚和麥穗引起的原生魚滅絕不遜於外來魚種。更不要無腦放生不適合環境的物種(例如陸龜放生水裡,冬天放生龜鱉,南方鳥類在北方放生等.....)
七、向你身邊的人傳播正確的野采理念,現在野外遠足和自駕游很時尚,如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告訴他們上面幾條理念是很時尚的,亂捕亂撈亂采是很傻很天真的行為。見到網上類似的行為,請你鄙視一下,即使他撈到了珍惜魚種也不要去羨慕,你的羨慕會助長這種不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