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武江區轄鎮。2011年末,面積82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17800人,其中農業人口15830人。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重陽街。
沿革
1950年建第七區,1958年劃入韶北公社,1960年析建重陽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建鎮。1996年,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轄萬侯、重陽、黃岸、水口、九聯、大富前、妙聯、青暖等8個管理區(行政村)。2004年,將原曲江縣的重陽鎮劃歸武江區管轄。2008年末,面積82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1807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31人。
【郵編】512142【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40203104:~001 121重陽社區 ~201 220水口村 ~202 220黃岸村 ~203 122重陽村 ~204 220九聯村 ~205 220大夫前村 ~206 220青暖村 ~207 220萬侯村 ~208 220妙聯村
交通通訊
鎮內開通與 區和馬壩的兩條公交線路, 在建中的武廣高速客運快線穿境而過。交通較便利,礦產、竹木、溫泉等自然資源豐富。
重陽鎮雖距韶關不遠,但道路崎嶇,行走十分不便。
改革開放以來,重陽切實加大了交通建設力度,1998年,在鎮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爭取上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首先實現至韶關市區的公路全面硬底化,唱響了公路建設攻堅戰的號角。
特別在2003年至2006年,回響市“三大會戰”的號召,對村級公路進行大力改造,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標,鎮村公路里程達50多公里。重陽鎮郵電事業也有較大發展,信息化建設取得較大成效。全鎮村村實現程控電話、通郵,開通了程控電話來電顯示,2006年,全鎮電話用戶達1000多戶,覆蓋率達60%。電信部門實現了光纖到鎮,開通了電話拔號上網、ISDN、DDN等業務,並於2003年開通了寬頻網際網路服務功能,使全鎮範圍內的電話用戶擁有了能夠直接接國際網際網路的接口,2006年,全鎮電腦開通寬頻上網共有100多台。
行政區劃
鎮域面積72平方公里,現有耕地14573畝。鎮轄8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總人口17800人,其中農戶3552戶,農業人口15301人。
自然環境
重陽鎮地形屬高丘陵地帶,西部、南部以海拔300米以上的高丘陵為主,中、西部丘陵、盆地多在200米以上,地勢東部、北部高,西部、南部低,本鎮地形區域面積為:山地、丘陵地0.69萬公頃,占全鎮土地總面積65.97%,平壩地0。36萬公頃,占23.84%,林業用地面積:5490.7公頃,占70.23%,是一個山多田少的山區鎮。
重陽鎮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區,有明顯的濕熱和乾冷的大陸性氣侯,年平均氣溫21.1℃,全年有霜日14天,年降雨量為1500毫米。
自然資源
重陽鎮森林資源豐富,林業用地18。3萬畝,生態公益林建設總面積9.8萬畝,占全鎮總面積34.5%,占林業用地的46%,生態公益林建設主要分布在妙聯、重陽、青暖等村委會,生態公益林的建設,對保護北江流域水源,保證農田用水以及配合創建韶關森林生態市的建設都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經濟狀況
昔日,重陽是個窮鄉僻壤,缺糧少食地區,生產落後,加上受封建統治者的壓迫剝削,人民生活十分貧困,一九四九年十月,重陽得到解放,一九五九年七月成立重陽人民公社。
建國後,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和全鎮人民的努力下,特別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各項事業發生歷史性的巨變。全鎮現有耕地面積14573畝,大部分種雙季稻。
1983年,全面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後,大大調動了生產積極性,加之不斷推廣水稻良種良法和改革耕作技術,以及重視農業投資,糧食作物水稻畝產都在350公斤以上。2006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4195畝,經濟作物種植面積9051畝,蔬菜種植14148畝,產量分別為16088噸,25360噸,50116噸。
農村經濟總收入14215萬元,農村人平均收入3352元,比1978年的人平均收入101元增加近40倍。為發展市場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重陽鎮還建立蠶桑基地,2006年全鎮種植蠶桑面積達3500多畝,產值100多萬元,還發展了“黑美人”地膜西瓜2500多畝,成為全鎮農民增收的新途徑。此外,農村還大力發展水果、生豬、三鳥、塘魚等山地綜合開發種養。據地質部門的勘探,重陽鎮境內礦產資源種養繁多,鉛鋅、砒霜礦、白泥等有色金屬礦儲量大,品位高。
其中鉛鋅礦、砒霜礦和白泥的開採已具規模。2006年全鎮鉛鋅、砒霜等年開採量達6萬噸,產值約1200萬元。
城鎮建設
重陽鎮大力發展小城鎮建設,力求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完成了一大批市政建設工程。該鎮區內完成了計生大樓、郵電大樓、國稅大樓、鎮政府辦公大樓等一大批主要建築。全鎮交通、郵電、電信、民眾文化娛樂等設施功能齊全。
鎮城區面積由原0.5平方公里擴展到現1.5平方公里,城區面積擴大了2倍。鎮內各主要路段街道全部都建成了水泥路,實現大街小巷道路硬底化。並全部完善了全封閉的污水排放設施,道路現兩旁全部種上了綠化樹,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店內商品琳琅滿目,一應俱全。工業現有製造業、冶金、水電、服裝、釀酒、食品等加工業,個體工商業520多戶,網點遍及境內大街小巷和8個村委會,圩日,各類擺賣攤檔將近千個,來住人流,摩肩接踵,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科教文衛
截止至2006年,全鎮已發展到了完全中學1年,完全國小1年,村小5所,中學教師30多人,國小教師40多人,在校中學生800多人,國小1500多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升高升學率達85%。在文化事業方面,有廣播站、電視差轉台、衛星地面接收站、電影院、文化站和公共籃球場等設施,以豐富民眾的文體生活。
隨著改革不斷深入,經濟不斷增長,重陽鎮投資近20萬元用於有線電視覆蓋網路建設,由原來的微波傳送改造到光纜傳遞,並於2004年12月實現了與韶關市區併網,可接收電視頻道達到36個,鎮網用戶達到1200多戶,並且開通了重陽、黃岸等6個村級的有線電視光纖網,農村有線電視網路的開通,不僅豐富了人民民眾業餘文化生活,而且加強了宣傳基礎工作,使黨的路線、方針、富民政策得到有效的貫徹。
另外,重陽鎮積極開展健身活動,衛生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路得到進一步健全,進一步搞好婦產科建設,創建愛嬰醫院,提高醫療保健水平、服務水平,農村住院分娩顯著提高,特別是高齡產婦住院監護分娩達100%,全鎮8個村委會都設有衛生技術人員,其中醫生9人,20張病床。並且從2003年開始,全鎮60%以上農戶自覺購買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確保農戶不因病返貧,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未來規劃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重陽鎮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資源為依託,以馬壩油粘米為支柱,三元雜交豬、蔬菜並舉,以加快小城鎮建設、招商引資、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為新的經濟成長點,走出了一條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新路子。
2006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55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52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70萬元,農村人平收入3352元,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家家戶戶有房住,高中檔家電、手機、機車等現代生活工具已進尋常百姓家。農房改造如火如荼,全鎮農房改造建房面積達54000平方米,人均面積達15.4平方米。重陽,自然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發展,展望未來,重陽必將建設成為武江河畔上一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