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級地震遺址保護區
★全國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
★重慶市十大標誌性景觀
黔江小南海地處渝鄂交界之地,系1856年地震運動截斷河流堰塞成湖,湖水終年碧綠如玉,湖周青山環湖擁立,湖光山色,景色怡人。小南海地震遺址保存得極為完整,觀之撼人心跡,被國內外專家譽為“全國獨有、世界罕見”。
“四野飛沙何所憐,武陵幻影游龍淵;地動山搖你不怕,一池清水涼眼帘……”, 由於其全國獨有、世界罕見的地震遺蹟加上美麗迷人的湖光山色,小南海被譽為“黔江奇海”,是重慶新的城市名片之一。
小南海位於重慶與湖北交界處,距黔江城32公里,是一個地震堰塞湖。小南海水域面積為2.87平方公里,湖面長5公里,積雨面積達150平方公里,蓄水量達7020萬立方米。
小南海湖內有朝陽寺島、老鸛坪島和牛背島三個島嶼。朝陽寺建於乾隆年間,惜在“文革”中被火焚;老鸛坪島下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羅家祠堂;湖中心有水下 “醉漢”森林;牛背島因“犀牛望月”的景觀令人神往。
小南海風景名勝區湖光山色,環境優美,景致迷人。過去有“朝陽飛鳳”、“老鸛鳴窩”、“牛背斜陽”、“白鶴鳴溪”、“犀牛望月”、“烏龜戲水”、“清溪晚釣”、“蔭塘映月”內八景,“八面凌雲”、“花岩奇蹟”、“端陽競渡”、“綠井仙樵”、“山谷煉礬”、“牛郎渡渚”、“長年訪仙”、“湘子傳道”外八景,今有“轎頂赤壁”、“海口金礁”、“古松迎客”、“仙島竹韻”、“清溪浪鼓”、“鳳嘴攬勝”、“蔭塘蓄翠”、“碧海青螺”、“牛背尋幽”、“平湖漁歌”新十景,令遊客流連忘返。
2000年至2008年分別被評為重慶市“十佳”旅遊景區、黔江小南海國家級地震遺址保護區、全國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基地、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最佳旅遊景區、重慶市生態旅遊"十大旅遊建設項目"單位、重慶市巴渝新十二景,同時被世界專家譽為“活的地震博物館”。
小南海湖系清鹹豐六年(1856年5月初八,陽曆6月10日),當地一場突如其來的6.25級地震,滾石形成一個長1170米,底部寬1040米,高67.5米的天然大壩,堵塞板夾溪集水而形成的一個天然湖泊,面積2.87平方公里,湖面長5公里,最寬處1公里,平均水深30米,最深處52米,蓄水量達7020萬立方米。地震距雖然已有150年,但其留下的滑塌面、滾石等遺址仍保存著較為原始的狀態,大、小垮岩及其它滾石堆積體清晰如初,“國內僅有,世界罕見”,“是現代地震現場對比研究不可多得的場所”。2001年和2003年,分別被國家地震局和國土資源局命名為“國家級地震遺址保護區”、“全國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基地”和“國家地震遺址公園”。
小南海風景名勝區湖光山色,環境優美,景致迷人。過去有“朝陽飛鳳”、“老鸛鳴窩”、“牛背斜陽”、“白鶴鳴溪”、“犀牛望月”、“烏龜戲水”、“清溪晚釣”、“蔭塘映月”內八景,“八面凌雲”、“花岩奇蹟”、“端陽競渡”、“綠井仙樵”、“山谷煉礬”、“牛郎渡渚”、“長年訪仙”、“湘子傳道”外八景,今有“轎頂赤壁”、“海口金礁”、“古松迎客”、“仙島竹韻”、“清溪浪鼓”、“鳳嘴攬勝”、“蔭塘蓄翠”、“碧海青螺”、“牛背尋幽”、“平湖漁歌”新十景,令遊客流連忘返。
小南海四周秀峰環列,湖內碧水綠島。牛背島面積124.6畝,為第一大島,因其形狀如一水牛沐浴湖中時背露出水面而得名。朝陽寺島面積96.9畝,因島上曾建有朝陽寺廟而得名,又因形如蝴蝶也稱“蝴蝶島”, 島上有朝陽寺、“三英祠”遺址和“義渡古碑”等碑碣景觀,朝陽寺為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間黔江知縣楊雲彩積善重建,為寺宇四合大院,有房屋60多間,內供奉著南海觀音及二十四諸天神,十八羅漢等。“三英祠”為辛亥革命勝利後,為紀念黔江庚戍起義失敗遭殺害的溫朝鐘、王克明、黃玉山三烈士而修建的紀念館,兩者均毀於“文革”,今僅存遺址。老鸛島面積8.6畝,因島上常年棲息著一種名為老鸛的鳥而得名。
小南海水資源豐富,周圍溪流眾多,主要有板夾溪、白鶴溪、嘯溪溝、清溪溝、白礬溪等,積雨面積97.3平方公里,樹種繁多,有珙桐、水杉、銀杉、銀杏、鵝掌秋等珍稀植物,湖中盛產白鰱、鯿魚、紅鯉魚和武昌魚等魚類。
小南海地震遺址
歷經140多年風吹雨打之後,今天小南海依然保持了完整的地震遺址。其地面破壞原貌、水下農舍民房以及水下“醉漢”森林都完好地保存了震時狀態。實地考察後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它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認為當屬“中國唯一、世界罕見”。清晰如初的大垮岩、小垮岩滑塌面、亂石林立的地震崩積物、氣勢恢宏的地震湮塞大壩、風光秀麗的地震湮塞泊……形成全國絕無僅有的小南海地震遺址,具有極高的科學考察價值,成為人類寶貴的自然遺產。正因為如此,小南海被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列為“國家級地震遺址保護區”、 “全國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基地”。小南海迄今難解的諸多不解之迷,如水下莊園面貌如何、多達4000多萬立方米的陸面堆積物從何而來等,激發了眾多人的興趣,成為潛在的研究資源。
地震湮塞湖:地震堵塞板夾溪後,形成了小南海地震湮塞湖,湖面面積2.87平方公里,呈狹長形,長近5公里,最寬處1米。湖水平均深度為30米,最深處達52.7米,整個庫容量達到7020萬立方米。湖中地震前的三個山丘變為三個碧綠的島嶼,湖光山色,景色怡人。
地震崩滑體:小南海地震震中位於湖畔的祿井山,形成大垮岩和小垮岩相距100米的兩處崩滑山體,崩滑面都呈三角形,至今仍在不斷塌方,寸草不生。
地震淤壩:祿井山在地震塌方後從西北向東南滾落,添滿了原本很深的板夾溪山谷,攔腰截斷溪水,形成一道長1170米,底寬1040米,壩高達67.5米的天然大壩。
地震堆積物:這次地震除了形成一個天然大壩之外,地震滾石還撒向周圍方圓今3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在附近的湖中和坡地上滾石密布、巨石林立、橫七豎八、或臥或立,大的滾石上長、寬數十米之巨,重達數萬噸。整個滾石區堆積物達到4000多萬立方米,成為小南海地震遺址中最壯觀的部分。
水下遺址:小南海地震之後,湖周的民房全部被掩埋於水下,溪流兩岸的田土盡被淹沒。樹木在被地震震得東倒西歪之後也沉入水下,象喝醉酒的漢子一樣,地質上稱為“醉漢林”。小南海平靜的水面下埋藏了太多不平凡的地震遺址,成為今後潛在的旅遊資源。
板夾溪十三寨
小南海後壩沿河的6公里多山溝中,屹立了13個村寨。這是當前重慶保存最完好的土家族風貌寨,每個寨子都包含有吊腳樓、風車等土家族獨特的文化元素。每個村寨基本都以一個姓氏為主。它們分別是:學堂灣、熊家院子、瓦屋壩、台子上、走馬壩、何家院子、老熊壩、石咀壩、龍家溝、周家院子、向家壩、譚家院子、搭構坡。
土家寨子中有碾房、水車等設施,展示土家族農耕文化特色,還原土家人生活原貌,同時在13個大寨子中還展現樂土家族人農耕、釀酒、紡織等生活習性,藉此專門修建一個展示土家部族發展、遷徙等過程的展覽館,集中打造成為一座反映土家族民族風情的原生態土家族博物館。
在這裡,遊客不僅能夠體驗土家族的日常生活,了解土家族發展變遷的歷史,同時還可以與土家人一起跳擺手舞,同唱《木葉情歌》等土家族民歌。
該區目前正在打通南北旅遊環線,其中北環線主要包括小南海、八面山、後壩土家文化生態博物館、武陵仙山等景區。南環線包括萬濤故居、蒲花河、濯水老街、阿蓬江神龜峽、細沙河、灰千梁等景區,整個環線公路明年將全部打通。屆時遊客不用走回頭路,最快用兩天時間即可游完黔江小南海、神龜峽、武陵仙山等五大精品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