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活動願景
為電影人才搭建資源共享的影視交流平台,推薦優秀人才及作品,為產業鏈條發掘和輸送新鮮血液;為觀眾帶來更多元的影片選擇及視聽感受。
主辦單位
重慶青年電影展由重慶市電影局、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由四川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重慶市電影家協會、重慶電影集團、重慶跳軸影視文化有限公司、重慶青年電影展組委會共同承辦。
名譽主席-謝飛
第四屆重慶青年電影展形象大使:
海清
第五屆重慶青年電影展形象大使:
郭曉東
單元介紹
(一)影片展映
第五屆重慶青年電影展影片展映共分為“大師回顧展”、“長片展映”、“短片競賽”三個單元。中國卓越的電影導演、編劇費穆先生的修復版影片《小城之春》、《天倫》於2018年10月在重慶展映。
(二)開幕典禮
2018年10月20日下午兩點半,第五屆重慶青年電影展在重慶市沙坪壩區融匯影立方拉開帷幕,楊明明導演作品《柔情史》作為開幕影片進行放映。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重慶市旅遊和發展委員會黨委委員朱茂,沙坪壩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戶邑,沙坪壩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劉世莉,四川外國語大學黨委副書記張艷,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主任高橋耕一郎,日本著名電影導演筱原哲雄,著名電影製片人楊競,以及重慶市旅遊和發展委員會、重慶市文化藝術聯合會、四川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重慶市電影家協會、重慶市電影集團、沙坪壩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各主承辦單位嘉賓出席了開幕式。
(三)講武生·電影公開課
2018年10月23日下午3點,第五屆重慶青年電影展“電影公開課”於四川外國語大學圖書館負二樓報告廳舉辦,本次“電影公開課”以“電影投資與宣傳發行”為主題,由北京聚合影聯傳媒公司總經理講武生先生主講,四川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劉國強教授主持了本次活動。
(四)電影項目創投會·扶垚計畫·重影杯
2018年10月24日下午兩點,第五屆重慶青年電影展“電影項目創投會·扶垚計畫”在鯉魚池42號UVB影城舉辦。這也是影展和“重影杯”劇本徵集大賽首次聯合舉辦。本屆“重影杯”劇本徵集大賽共有16部劇本入圍;“電影項目創投會·扶垚計畫”共有10個推介項目。最終,王志剛(王雨)的劇本《產房》榮獲第九屆“重影杯”一等獎。本屆電影項目創投會在五個入圍“扶垚計畫”的項目中評選出短片《劫》與長片《北川照相館》,頒發“扶垚計畫·特別扶持獎”,並提供專項支持基金。
(五)“現實主義傳統與中國電影的原創力”學術工作坊
2018年10月21日,第五屆重慶青年電影展關於“現實主義傳統與中國電影的原創力”主題學術工作坊在四川外國語大學宏文樓國際報告廳召開。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研究員饒曙光,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電影導演余紀 ,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丁亞平,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皇甫宜川,重慶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劉帆作為重磅嘉賓出席。另出席活動的嘉賓有:四川外國語大學副校長董洪川、著名電影製片人楊競、四川外國語大學教務處處長嚴功軍、四川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劉國強。本屆影展“學術工作坊”希望通過學者對談的形式共話現實主義題材與中國電影之間的起承關係,以此助推青年電影人更好地自我表達。
(六)閉幕式暨“短片競賽”表彰典禮
10月27日下午3點30分,第五屆重慶青年電影展閉幕式暨表彰典禮在重慶大劇院舉行。四位競賽單元終審評審:著名電影導演萬瑪才旦,著名電影導演忻鈺坤、著名紀錄片導演顧桃,和本屆影展形象大使、著名電影演員郭曉東,以及各主承辦方和合作單位的嘉賓蒞臨閉幕式現場。影片《阿拉姜色》作為本屆影展的閉幕影片在現場進行了放映。
本屆影展中,共有692部來自境內外的作品參與了“短片競賽”單元的徵集,其中有39部短片脫穎而出入圍最終評選環節,接受四位終審評審的評鑑,最終11項表彰獎項的歸屬於現場揭曉,分別為最佳卡通片《Mayday》、最佳紀錄片《特日格樂》、組委會大獎《無煙煤》,最佳攝影獎《影的告別》,最佳剪輯獎《勇氣物語》,最佳藝術貢獻獎《無間》,最佳演員獎《阿鳳》,最佳編劇獎《雨季不再來》,評審會大獎《春天,老師們走了》,最佳導演獎《你的電影我的生活》,最佳劇情片《你的電影我的生活》,扶垚計畫特別獎(重慶地區)《高雄泰克斯》,評審會特別提及獎《李理的白日夢》、《運轉法則》。
大事年表
2014年5月23日,首屆重慶青年電影展於啟幕,6月7日閉幕;
2015年3月,第二屆重慶青年電影展正式啟幕;
2015年,王小帥受聘為第二屆重慶青年電影展征片推薦人;
2016年9月3日,著名導演謝飛受聘為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名譽主席 ,並舉辦個人回顧展;
2016年10月15日,第三屆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開幕;
2017年3月,”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正式更名為“重慶青年電影展”;
2017年10月29日下午兩點半,第四屆重慶青年電影展正式啟幕,2014年金馬電影項目推廣大獎得主《分貝人生》作為本屆影展開幕影片;
2017年11月5日下午一時,第四屆重慶青年電影展閉幕式暨表彰典禮在重慶市沙坪壩區融匯溫泉城舉行。第2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貢獻獎獲獎影片《不成問題的問題》作為本屆影展的閉幕影片在現場進行了放映;
2018年10月20日,第五屆重慶青年電影展正式啟幕;
2018年10月27日,第五屆重慶青年電影展閉幕式暨表彰典禮在重慶大劇院舉行,影片《阿拉姜色》作為本屆影展的閉幕影片在現場進行了放映。
歷屆回顧
第五屆(2018)年
2018年4月16日,第五屆重慶青年電影展征片正式啟動;
2018年4月29日,N18LOFT小院|第三屆《見面》佳片放映活動;
2018年9月9日,公布39部入圍短片片單&6位終審評審;
2018年10月20日,第五屆重慶青年電影展開幕;
2018年10月21日,“現實主義傳統與中國電影的原創力”學術工作坊在四川外國語大學宏文樓舉行;
2018年10月23日,第五屆重慶青年電影展舉辦“電影投資與宣發”電影公開課,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講武生分享經驗;
2018年10月24日,第五屆重慶青年電影展舉辦電影項目創投會,共有10支作品進入本次創投會開展項目路演;
2018年10月25、10月26日,大師回顧展,我國卓越的電影導演、編劇費穆的修復版影片《小城之春》《天倫》展映;
2018年10月27日,第五屆重慶青年電影展閉幕,並舉行短片競賽單元頒獎典禮。
第四屆(2017)年
2017年4月19日,第四屆重慶青年電影展“短片競賽單元”、“長片展映單元”、“青年電影創投會”啟動征片;
2017年4月20日,N18LOFT小院|《見面》電影放映活動;
2017年7月25日,教學工作坊+學術工作坊學員招募+論文徵集;
2017年8月26日,電影項目創投會資方報名通道開啟;
2017年10月11日,短片競賽單元入圍短片公布;
2017年10月20日,展映片單公布,免費報名通道開啟;
2017年10月29日,第四屆重慶青年電影展開幕;
2017年11月5日,第四屆重慶青年電影展閉幕,現場展映了第2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貢獻獎獲獎影片《不成問題的問題》。
第三屆(2016年)
2016年5月18日,第三屆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短片競賽單元”、“長片展映單元”、“青年電影創投會”啟動征 片;
2016年7月2號,導演刑健攜影片《冬》落地影展,進行點映及觀眾見面會;
2016年8月13日,主創李會攜影片《呼吸正常》落地影展,進行點映及主創見面會交流會;
2016年8月28日,重慶青年電影展邀請影片《長江圖》落地重慶,導演楊超同重慶市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劉帆博士就影片與觀眾見面交流;
2016年9月3日舉行了第三屆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信息發布會及謝飛導演名譽主席受聘儀式。影展宣布謝飛導演個人回顧展啟幕,先後展映了影片《本命年》、《黑駿馬》《香魂女》;
2016年9月16日,《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作者兼編劇張嘉佳與主演柳岩校園分享會落地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活動現場異常火爆;
2016年10月8日—12日,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先後在重慶8所高校開展“高校宣講”以及往屆優秀作品展映會;
2016年10月15,第三屆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在影立方沙坪壩融匯影城盛大開幕。導演萬瑪才旦的作品《塔洛》作為開幕影片展映,就此拉開了為期9天的影展帷幕。映後,導演萬瑪才旦與觀眾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2016年10月16日,本次影展的大師回顧展—阿巴斯導演回顧展,先後展映了《隨風而逝》、《櫻桃的滋味》,帶觀眾從另一個角度了解阿巴斯;
2016年10月17日, “青年電影創投會—重慶製造”單元舉辦,共有5個社會項目,6個”“重慶製造”項目進入此次創投。11位青年電影創作者與眾多資方共同對話、謀求共贏。其中一項目當場獲得上海資方萬元投資;
2016年10月17日,“楊超導演公開課”開課,影展邀請《長江圖》導演楊超進校園,為學生們帶來了一節以“電影的無盡之旅”主題的別開生面的公開課;
2016年10月19日,第三屆影展開闢特別單元“FIRST展映單元”,先後展映了長片《八月》,短片《八里溝》、《造化》、《生命線》;
2016年19日-22日,影展將“短片競賽單元”入圍的23部短片先後搬上大銀幕進行展映;
2016年10月23日,第三屆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正式閉幕,現場展映了閉幕影片《盛先生的花兒》。映後的“短片競賽單元”表彰典禮,從兩岸三地投遞的200餘部作品中優中選優,最後頒出了9大獎項。
第二屆(2015年)
2015年3月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青年短片競賽單元”啟動征片;
2015年5月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啟動高校巡迴宣講會(重慶大學、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四川美術學院、重慶郵電大學、重慶工商大學、重慶師範大學、重慶理工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
2015年7月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啟動露天電影展播活動;
2015年9月20日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在保利萬和解放碑萬眾英利影院舉行盛大開幕儀式,開幕影片為台灣金馬獎、威尼斯電影節、華沙電影節、FIRST青年影展獲獎影片《心迷宮》;
2015年9月24日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舉辦電影項目創投會,6位青年導演帶著劇本與創意與深入電影行業最前沿的製作、發行公司對坐而論,提案項目,孵化作品;
2015年9月24日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舉辦青年電影論壇,邀請到小馬奔騰影業、天娛傳媒、華策影業、重慶電影集團、西南大學等學界、業界負責人齊聚重慶,共話“中國電影的區域市場探尋”;
2015年9月20日至25日,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在主城5家影院舉辦了10場主題放映及劇組交流,共有近2000名觀眾參與其中,受到了許多電影愛好者的關注;
2015年9月25日,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青年短片競賽單元”頒獎典禮暨閉幕式在四川外國語大學大禮堂舉行,來自境內外及兩岸三地的200餘部作品同台競技,最終頒出了7大獎項,超過50家媒體全程跟蹤報導。
第一屆(2014年)
2014年3月9日 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青年短片競賽單元”啟動征片;
2014年3月-5月 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啟動高校巡迴宣講會(重慶大學、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四川美術學院、重慶郵電大學、重慶工商大學、重慶師範大學、重慶理工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
2014年5月22日 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啟動露天電影展播活動,首播為杜琪峯導演、劉德華主演的香港影片《盲探》;
2014年5月23日 首屆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在大坪英利國際舉行盛大開幕儀式,開幕影片為香港亞洲電影節參展影片、FIRST青年影展最佳劇情片《國小雞大電影》;
2014年5月25日 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舉辦電影藝術沙龍,邀請到著名電影監製丁雲山、香港著名編劇葉七城、中國第六代導演領軍人物章明(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共話華語電影未來的發展方向;
2014年5月-6月 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在主城7家影院舉辦了10場主題放映及劇組交流,共有近2000名觀眾參與其中,受到了許多電影愛好者的關注;
2014年6月7日 重慶青年電影藝術展“青年短片競賽單元”頒獎典禮暨閉幕式在“影立方”中國巨幕廳舉行,來自境內外及兩岸三地的200餘部作品同台競技,最終頒出了9大獎項超過50家媒體全程跟蹤報導。
歷屆嘉賓名單
(部分)
嘉賓 | 影展活動 | 簡介 |
第五屆 | ||
郭曉東 | 第五屆重慶青年電影展形象大使及短片競賽單元評審 | 2004年獲得第10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主角提名,第11屆釜山國際電影節亞洲十大最具潛力男藝人大獎 |
章明 | 短片競賽單元評審 | 其作品《冥王星時刻》入選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 |
萬瑪才旦 | 短片競賽單元評審 | 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競賽單元最佳劇本獎,第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導演獎 |
屠楠 | 短片競賽單元評審 | 2017年擔任陳凱歌導演影片《妖貓傳》美術指導,獲得第12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美術指導 |
忻鈺坤 | 短片競賽單元評審 | 第5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提名 |
顧桃 | 短片競賽單元評審 | 2014《犴達罕》51屆台灣金馬獎影展紀錄片提名獎,法國第33屆讓魯什國際民族志電影節納努克大獎 |
饒曙光 | 學術工作坊 |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博士生導師,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北京國際電影節民族電影展藝術總監 |
余紀 | 學術工作坊 | 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 |
丁亞平 | 學術工作坊 | 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 |
皇甫宜川 | 學術工作坊 |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當代電影》雜誌主編 |
劉帆 | 學術工作坊 | 重慶市電影家協會副主席,西南大學文學院影視藝術系系主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 |
松太加 | 閉幕式影片《阿拉姜色》 | 第21屆義大利萊西尼亞電影節榮獲西尼亞金獎,第30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龍虎大獎 |
楊明明 | 開幕式影片《柔情史》 | 第20屆首爾國際女性影展最佳導演獎,《柔情史》入圍第68屆柏林電影節全景單元並獲得最佳處女作提名 |
第四屆 | ||
海清 | 第四屆重慶青年電影展形象大使及短片競賽單元評審 | 第2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獎,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的電視劇女演員獎 |
楊超 | 短片競賽單元評審 | 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系主任、第66屆德國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
李睿珺 | 短片競賽單元評審 | 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大獎提名 |
張大磊 | 短片競賽單元評審 | 執導的影片《八月》獲得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 |
梅峰 | 閉幕式影片《不成問題的問題》 | 獲第53屆台灣金馬獎之最佳改編劇本獎,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第62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 |
卓伯棠 | 教學工作坊、學術工作坊 |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首任院長、電影哲學博士 |
尹鴻 | 學術工作坊 |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
趙寧宇 | 學術工作坊 |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譚政 | 學術工作坊 | 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電影理論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 |
司若 | 學術工作坊 |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導演系主任、副教授 |
第三屆 | ||
李會 | 《呼吸正常》 | |
刑健 | 《冬》 | 中國青年電影導演,“新銳導演”代表人物之一 |
張嘉佳、柳岩 |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 張嘉佳:暢銷書作家、電影編劇 柳岩:主持人、演員 |
楊超、劉帆 | 《長江圖》 | 楊超:第六代新銳導演代表人物之一 劉帆:重慶市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
謝飛 | 謝飛導演回顧展 |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授 |
萬瑪才旦 | 開幕式影片《塔洛》 | 該片獲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
楊超 | 導演公開課 | 第六代新銳導演代表人物之一 |
張大磊、李斌、趙易、於鐳 | FIRST特別展映 | 張大磊:執導的影片《八月》獲得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 |
張影 | 《再見,爸爸》 | |
朱員成 | 閉幕式影片《盛先生的花兒》 | 朱員成導演憑藉該片獲得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受關注影片獎、 最受關注新人導演獎 |
第二屆 | ||
王小帥、呂中 | 王小帥:第二屆影展征片推介人 《闖入者》重慶首映及映後沙龍 | 王小帥:中國第六代導演 呂中:國家一級演員 |
忻鈺坤 | 《心迷宮》重慶首映 | 第51屆台北金馬獎最佳新導演 |
高志森、馮寶寶 | 《媽咪俠》重慶首映 | 高志森:香港著名導演 馮寶寶:第十二、十三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 |
曹保平、段奕宏、郭濤 | 《烈日灼心》重慶首映 | 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 |
張承勷 | 行業論壇及項目創投 | 監製、製片人 代表作《殺破狼》《千機變》《爸爸的假期》) |
關鑫 | 行業論壇及項目創投 | 製片人 知名影評人 |
李昕 | 行業論壇及項目創投 | 小馬奔騰影業宣傳總監 項目負責人 |
陳龍 | 行業論壇及項目創投 | 天娛傳媒影視部執行製片人 |
第一屆 | ||
丁雲山 | 學術講座 | 香港著名製片人 |
章明 | 《她們的名字叫紅》重慶首映 | 中國著名導演,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
歷屆獲獎名單
獎項 | 獲獎影片 | 導演 |
第一屆 | ||
最佳攝影 | 《棒棒快跑》 | 張大濤 |
最佳女主角 | 《川劇往事》吳熙 | 陳一線 |
最佳男主角 | 《阿亮》曾彬峰 | 曾彬峰、盧峰 |
最佳編劇 | 空缺 | |
最佳導演 | 《FOUL》 | 何爵天 |
組委會大獎 | 《告別》 | 汪鴻坤 |
評審會大獎 | 《三月》 | 王開誠 |
《大樹下的小孩》 | 德子吉 | |
最佳藝術貢獻獎 | 《草人》 | 歐陽龔平 |
《川劇往事》 | 陳一線 | |
最佳紀錄片 | 《天索》 | 程文 |
最佳劇情片 | 《別讓球賽結束》 | 吳雋 |
第二屆 | ||
《白馬情歌》 | 余岩松 | |
最佳導演 | 《那片海》 | 韓婷 |
最佳攝影 | 《判若雲泥》 | 董阿成 |
最佳編劇 | 《冥婚》 | 王銳 |
評審會大獎 | 《塔里木的眼淚》 | 薩拉穆·維力 |
組委會大獎 | 《西葉寨》 | 丁然 |
《彩虹橋邊》 | 曲建偉 | |
最佳藝術貢獻獎 | 《異L’etrange》 | 范江流 |
最佳紀錄片 | 《我的農與農》 | 薛秋富 |
最佳劇情片 | 《屋檐下的陌生人》 | 周浚銘 |
第三屆 | ||
最佳攝影 | 《昨日之島》 | 於子洋 |
最佳剪輯 | 《鱷魚鳥》 | 王博倫 |
最佳演員 | 《走神》 《故城歸人》 | 張惠斌 汪鴻坤 |
最佳編劇 | 《Answer》 | 勞嘉濠 |
組委會大獎 | 《大海的孩子》 | 唐國威 |
評審會大獎 | 《有的人》 | 沙漠 |
最佳藝術貢獻獎 | 《度》 | 李虹霈 |
最佳導演 | 《紅英》 | 李驥 |
最佳劇情片 | 《湮滅》 | 郭昊宇 |
第四屆 | ||
最佳劇情片 | 《神喻》 | 胡楊軼 |
《朱美靜》 | 瞿尤嘉 | |
最佳導演 | 《撞牆》 | 孔慶輝 |
最佳編劇 | 《看不見的王國》 | 劉鳴山 |
最佳藝術貢獻獎 | 《心生》 | 王奕達 |
評審會大獎 | 《放灰》 | 楊李雪 |
最佳紀錄片 | 《扳命》 | 張渝 |
最佳卡通片 | 《白色隧道》 | 張晉維 |
組委會大獎 | 《給海的信》 | 伍牧凡 |
《尋香》 | 劉旭東 | |
最佳攝影 | 《將進酒》 | RAYIST(楊睿) |
最佳演員 | 《老頑童》 | 黃航 |
最佳剪輯 | 《回憶公園》 | 周男燊 |
第五屆 | ||
最佳劇情片 | 《你的電影我的生活》 | 詹京霖 |
最佳導演 | 《你的電影我的生活》 | 詹京霖 |
最佳編劇 | 《雨季不再來》 | 黃驍鵬 |
最佳藝術貢獻獎 | 《無間》 | 大雄 |
評審會大獎 | 《春天,老師們走了》 | 孔大山 |
最佳紀錄片 | 《特日格樂》 | 徐亮 |
最佳卡通片 | 《Mayday》 | 劉寒 |
組委會大獎 | 《無煙煤》 | Evgenli Chistiakov |
最佳攝影 | 《影的告別》 | 龔繼偉 |
最佳演員 | 《阿鳳》 | 梁永豪 |
最佳剪輯 | 《勇氣物語》 | 羅嘉昊 |
扶垚計畫特別獎(重慶地區) | 《高雄泰克斯》 | 高得天 |
評審會特別提及獎 | 《李理的白日夢》 | 肖鶴 |
《運轉法則》 | 蔡恕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