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重慶文理學院電子電氣工程學院於2008年經院系調整後,由原來物理與信息工程系的物理學專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和原套用技術學院的電子、機械等相關專業合併組建而成。為滿足經濟建設對人才的需求,及時調整專業結構,在多年專科辦學基礎上,2001年招收物理學(師範類)本科專業學生,2002年開始招收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工學)本科專業學生,2008年開始招收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工學)本科專業學生。設有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與自動化三個本科專業和電子工程技術、套用電子技術、機電一體化(數控技術)、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四個專科專業。在校學生856人,其中本科生535人,專科生321人。
師資力量
該院有專任教師4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高級實驗師及相當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4人。設定了物理系、電子工程系、電氣工程系、機械系。物理系負責物理學專業教學和全校大學物理學公共基礎課教學,負責理論物理和凝聚態物理學科建設;電子工程系負責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和全校電子技術公共基礎課教學,負責電路與系統學科建設;電氣工程系負責電氣工程與自動化(本科)、電子工程技術(專科)、套用電子技術(專科)專業教學;機械系負責機電一體化(數控技術)、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科專業教學。
教學條件
為了創造良好的實驗教學環境,實現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目標,該院成功實現了將“三標一體”教育質量管理模型與實驗室文化建設的有機結合,培育了“知識就是力量,實驗推動科學,技能決定生存”的文化理念;營造了師生、設備、環境三者和諧發展的實驗室文化氛圍。近年來,通過“日元貸款項目”、“中央地方共建”和學校常規實驗經費投入等使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價值達1180餘萬元,能夠開設實驗項目達400多個,實驗室專職技術管理人員5人,很好的滿足了本科教學需要。目前已建成物理教學實驗中心,電子技術實驗室、機械工程實驗室和工程實訓中心,實驗室使用面積達7000多平方米。
教學科研
該院教師在教研、科研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有2名教師獲“重慶市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稱號,有6名教師成為校級中青年骨幹教師。支持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教育教學改革,在研和結題的各級各類教改項目14項;市級重點課程1門,校級重點課程8門;獲重慶市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獲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在近三年學校組織的各項教學比賽中,有15人次獲獎。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較大幅度提高,主持市、校級科研課題14項。2004-2009年,在各級各類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被SCI、EI和ISTP三大檢索系統收錄13篇。公開出版教材、參考書3部,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一項。
學生培養
該院成立了以電子電器維修和設計與製作為主的電子電器協會、以物理學研究和論文寫作為主的物理協會、以營造人文氛圍和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為目的的原網路報社和鼓勵學生深入社會並進行社會實踐的青年志願者協會等多個學生社團,通過“以賽促學”活動的開展,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和基本技能的提高。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獲得重慶賽區一等獎,參加重慶市“校園之春”職業技能大賽,有一組獲得一等獎,兩組獲得二等獎。
學院發展
自1986-2009年,該院已為社會輸送了近2700名各類合格人才,畢業生主要分布在重慶市各區市縣,另外還有部分畢業生在四川、湖北、廣東、福建、海南、上海、浙江等15個省市工作。該院畢業生主要從事教育教學、企事業管理、電氣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工作,他們中有優秀教師,有碩士、博士,有基層單位領導,有自主創業的企業家,許多人成了單位上的工作骨幹。
在學校黨政的正確指導下,本著“以人為本,怡情礪志,誠信博學,格物致知”的辦學理念,全院師生有信心、有能力為渝西地區、重慶市乃至全國的教育事業和經濟建設的騰飛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