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三角交通便捷。綦(江)隆(盛)公路和綦(江)萬(盛)高速公路縱貫全境,並處於規劃中的重慶三環高速內,到縣城15分鐘,距重慶市區僅1小時車程,周邊出境公路暢通,已實現村村通公路,80%的村通客車。
三角水源豐富,有重慶首個"澤渝工程"--魚欄咀水庫,正常蓄水位353米,庫容2387萬m3,以及馬踏塘、三岔河、土地河三座小(一)型水庫和蓮花洞、雙剪、牛角函等六座小(二)型水庫及823口山坪塘,有效庫容857萬m3,可滿足農業灌溉需要。
三角鎮社會服務功能齊全,鎮內有中國小、中心衛生院、社區衛生所、電話、有線電視覆蓋全鎮,公安、稅務等行政服務機構和郵政、電信等機構健全。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三角鎮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德宜信實業集團、煙塔公司和神峰蓄電池廠成為全鎮的三個骨幹企業,並已形成建築、蓄電池、花卉盆景、生態農業開發四個特色產業。
三角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氣勢巍峨、挺拔雄峻、風景秀麗的老瀛山;俏麗的送夫岩,情趣的三轎石,寬敞的蓮花保寨,險峻的虎山絕壁,神秘幽深的原始森林,雲吞霧騰的天成大廟,重返一億年前侏羅紀時代的恐龍化石,獨具特色的西南地區面積最大丹霞地貌。 三角鎮正抓住西部大開發以及重慶直轄的機遇,實施"旅遊興鎮、科技強鎮、多業富民"戰略,著力打造經濟大鎮和旅遊重鎮。
簡介
區域
三角鎮位於綦江東北部,介於北緯28°27′~29°11′、東經106°23′~106°55′之間,東與隆盛、永城兩鎮相鄰,北與重慶都市發達經濟圈中的巴南區接壤,西南、西北緊靠古南、石角、橫山三鎮,幅員面積106平方公里。
地貌
重慶綦江三角鎮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邊緣,介於橫山山脈、老瀛山山脈之間,地勢以山地、丘陵為主,境內最高海拔為老瀛山1354米;最低海拔200餘米,為三角街道所在地。全鎮平均海拔400米。
水文
境內溪河縱橫,三角河系境內第一主河流,發源於與巴南相鄰的樂興,全河面積194.1平方公里,為綦江縣城飲用水源河流。
氣候
區域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具有副熱帶東亞季風特點。氣候表現為冬暖、春早、夏熱、秋陰,雨量充沛,溫、光、水地域差異大。年平均氣溫18.8℃,平均降水量1070毫米,年均無霜期344天。
交通
三角交通便捷,綦(江)隆(盛)公路和綦(江)萬(盛)高速公路縱貫全境,出境公路暢通,村村公路通達,80%的村通客車,到縣城15分鐘,距重慶市區僅1小時車程;處於規劃中的重慶三環高速內。
土地資源
有耕地面積5.6萬畝(其中田4.2萬畝),土壤分水稻土、紫色土、黃壤、潮土、黃棕壤、山地草甸土六類,以水稻土和紫色土為主。
水資源
魚欄咀水庫,蓄水位353米,庫容2387萬m3,可灌溉古南、三角、新盛三個鎮52個村的7.3萬畝耕地,並向縣城提供生活飲用水2000萬m3以上,解決灌區4.95萬人、24.46萬頭牲畜飲用水以及周邊場鎮8.48萬人的生活用水。現有馬踏塘、三岔河、土地河三座小(一)型水庫和蓮花洞、雙剪、牛角函、塘家灣、關門石、漁塘塆六座小(二)型水庫及823口山坪塘,有效庫容857萬m3。
植物資源
境內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薯類為主,其次是豆類等小雜糧。鎮內經濟作物有果、茶、蠶桑等多個長經品種,有油菜、花生、菸葉、海椒、西瓜、甘蔗等短經品種。林木以松、杉、柏為主,其次是格木、枝樹、油桐、青楊、洋槐、竹類等。珍貴林木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銀杏等。
旅遊資源
老瀛山:地處三角鎮南面的老瀛山平均海拔900米,最高峰馬腦山海拔1354米,面積約8平方公里。氣勢巍峨、挺拔雄距,集險、奇、峻、秀、幽為一體,古有“山盤四十八面險,雲暗三百六旬秋”之說。遍布山上的丹霞地貌贏得了重慶“紅色處女地”的美譽。有傳說動人、形象逼真的送夫岩、三轎石;有剛勁有力、氣勢磅礴、天書一筆於絕壁上的“虎山”大字;有山泉飛瀑、歷史綿長極具探險考古價值的蓮花寶寨;還有潮音洞、望天觀音、樂隱寺、白鶴林等美景;更有玉瀑飛虹、瀛山峰煙、觀音沐水等奇觀。“天成大廟接雷霆,宏鍾驚破萬重山”之說的天成廟踞於頂峰上,曾為川東南最大廟宇。
恐龍足印化石群:2006年,地層古生物學家在老瀛山一山腰絕壁處的白堊系地層中發現了恐龍及恐龍足印化石,距今已有一億年左右的時間。據分析,當時生活在這裡的這群恐龍既有肉食類恐龍,也有植食類恐龍,大的體型可達20餘米。而且,在這75平方米的恐龍足印化石群附近,應該還有相當數量的恐龍足印化石,有待進一步的發掘。
丹霞地貌:在老瀛山頂海拔1000餘米處,發現連綿數公里的山體均由鵝卵石、沙岩、礫岩和頁岩重疊構成,形成造型奇異的山型和懸崖絕壁,並伴隨許多奇峰、方山、石牆、岩洞和懸崖絕壁。據介紹,地質專家朱順之等人在這裡考察時,根據崖壁上的鵝卵石進行推測後認為,這裡是大約1億年前的一個巨大湖泊,後來,由於強烈的造山運動,導致地殼上升,湖底被抬升為陸地,炎熱的氣候又使富含鐵質的沉積物強烈氧化,形成極具觀賞價值的紅褐色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