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2000年,重慶大學與重慶建築大學合併後,學院將原有幾個實驗室進行了整合,組建了“城環中心實驗室”,基本形成了城市環境類學科實驗教學系統。 2005年,更名為“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同年被評為校級實驗教學中心。 目前,實驗中心專兼職人員承擔了國家級科研課題28項、國際合作項目10項、省部級課題71項。

重慶大學“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實驗教學中心(以下簡稱實驗中心)”的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衛生工程實驗室(後更名為給排水實驗室),隨著專業的建設,先後成立暖通、熱工、流體力、以及燃氣實驗室。
1985年學校以給排水實驗室為基礎拓展建設了水污染控制實驗室、環境監測實驗室、環境工程微生物實驗室,以暖通專業實驗室為基礎拓展建設了大氣污染控制實驗室,並在國內率先開設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教學實驗,構建了環境工程實驗教學框架。
2000年,重慶大學與重慶建築大學合併後,學院將原有幾個實驗室進行了整合,組建了“城環中心實驗室”,基本形成了城市環境類學科實驗教學系統。2005年,更名為“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同年被評為校級實驗教學中心。2008年,中心被評為重慶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近年來,根據重慶大學“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特色鮮明的研究型綜合性大學”的整體定位,按照知識、素質、能力協調發展的人才培養要求,實驗中心堅持“學生學習為主體、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育教學理念,按照培養“高素質科學研究創新型人才和高素質工程技術研究套用型人才”的環境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強調實驗教學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實驗教學與工程實踐相結合,依託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等二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國家“211” 重點建設學科“城鎮人居環境質量保障體系與工程技術”,國家“985” 創新平台“三峽庫區水質安全與生態重建”,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構建了科學研究和本科創新性人才培養兼用的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平台,構建了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隊伍互通、與重點實驗室研究隊伍互通的學術水平高、科研創新能力強的實驗教學指導教師隊伍;依託重大科研項目研究基地、重大環境工程設計和建設項目以及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設計院、環保公司等實習實踐基地,形成了在城市環境學科背景下、注重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和科研能力訓練的、涵蓋基礎層、提高層和研究創新層的“兩結合三層次四模組”的實驗教學新體系和校內外一體化的實踐教學基地,由單純的驗證性實驗發展為包括基本型、綜合研究性、研究創新性於一體的綜合實驗教學體系,其運行模式已在全國同類學校中發揮了良好的示範和輻射作用。2009年4月,全國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在我校組織了包括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在內的54所高校近80名代表參會的實驗教學觀摩會,與會代表對本中心實驗教學體系尤其是綜合實驗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目前,實驗中心擁有實驗室面積6901平方米,設備總資產2457萬元,擁有儀器設備2232台(套)。其中,實驗中心自行研發的儀器設備及實驗系統48台(套),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實驗教學體系和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平台,開設了11門獨立設課的專業綜合實驗課程。實驗中心主持或參加完成的教育部教改項目4項,合作主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教改項目1項;主持重慶市重大教改項目2項、面上教改項目1項。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0項。出版教材37部,其中13部被列為“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3部為實驗教材。目前,實驗中心專兼職人員承擔了國家級科研課題28項、國際合作項目10項、省部級課題71項。獲權發明專利18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17項。發表論文72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70餘篇、EI檢索90餘篇。強大的科研項目和工程設計項目支撐,為研究型教學、創新性人才培養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近5年,實驗中心已為92個本科生創新基金項目提供了研究平台,其中國家創新基金項目7個、學校創新基金項目29個。
經過幾年的改革與實踐,實驗教學中心以本科生創新意識培養和綜合性工程訓練為核心,依託重大科研項目和工程實踐,繼承與創新發展並重,構建了和環境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特性匹配的、與時俱進的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實驗教學體系;依託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構建了科學研究和本科創新性人才培養兼用的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實踐教學支撐平台;依託重大科研項目和大型工程實踐項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以學科前沿技術為核心內容的、獨立設課的綜合實驗課程和本科生創新實驗項目資源,培養了一批具有主動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優秀學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