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全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從近年郭店簡和上博簡的發現、整理入手,對《緇衣》的簡本和傳世本進行了詳細比對和考索;第二部分則從晉代汲冢竹書的發現和整理入手,集中討論了《竹書紀年》不同整理本之間的異同,並試對墓本《竹書紀年》的部分內容進行了考證和重構。通過深入分析,作者認為,同一文獻的眾多版本雖然多脫胎於同一祖本及其相關副本,但歷代整理者因受當時語言和思想環境的影響,在整理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對文獻進行了或多或少的改變和重寫,且由於中國古書早期多以竹簡為載體,對散亂的簡本進行重新編聯時,很可能因為錯簡而致使文本排序有異,而這種種可能皆可在古代和當代出土文獻的整理工作中得以印證。本書的出版,應對目前出土文獻的整理研究和古書真偽問題的辨證多有借鑑意義,其中諸多觀點值得深入思考。
作者介紹
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美國漢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1952年生於賓夕法尼亞州賽維克立鎮(Sewickley)。
1970年進入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以宗教學為專業。
1974年畢業以後,曾在台灣留學三年,隨愛新覺羅?毓鋆學習三玄。
回國以後,進入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東亞語文系,1980年獲碩士學位,1983年獲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為“《周易》的編纂”。
1985年受聘為芝加歌大學東亞語文系助教授,之後一直在芝加哥大學作教,1997年晉升為顧立雅(Greel)中國古史名譽教授。
研究範圍:中國上古文化史、古文字學、經學、《周易》。
主要著作:《西周史料:銅器銘文》(1991),《易經:馬王堆帛書易經第一英文翻譯》(1996),《孔子之前:中國經典的創造研究》(1997),《溫故知新錄:商周文化史管見》(台北:稻禾出版社,1997),《古史異觀》(2005),《重寫中國古代文獻》(2006),編輯《中國古代新史料:閱讀銘文與寫本的指南》(1997),與魯惟一(Michael Loewe)合編《劍橋中國古代史》(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