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五百羅漢第陸拾壹尊無業,唐代著名法師。俗姓杜,上洛(陝 西商洛)人,少小出家聰慧過人,十三歲就能暢讀《華嚴》、《法華》諸經,並能為眾講經,世稱神童。
無業成年後,譽滿海內,然而尊者視名如垢染,畏而遠之唯求佛道精進。他長途遠涉,去江南拜訪當時的名僧玄素,盡學其教法,然後游訪長安。長安眾僧敬仰其名,想推舉他為"西街大德"(僧官),無業聽說此事後,當即離開長安,北游上黨。駐上黨節度使李抱真依佛教禮儀接待他,請教佛法的要旨,心生敬意,想請他主持當地的教務。無業又離開上黨,居於汾州開元寺。唐憲宗曾兩次召他進京,他都予以謝絕,長慶元年(821年),唐穆宗備禮致聘,使者再三催促,無業見無法推辭,決定離開世間,升往淨土,便笑著對使者說:"行即行矣!"當天夜晚,端坐而化。穆宗得知無業示寂,不勝哀惜,封為國師,諡號"大達禪師"。 史書記載:釋無業曾被兩位皇帝三道詔書聘為國師。號稱南有鹽官北有無業。更被王安石譽為超越孔子之人。《佛誕寒川公園》雲: 《商州市志》 (商州名人)記 載的釋無業,誕生在商州白楊店芋園村的杜家溝。 “此地域 誕生了一個與唐僧齊名的釋無業佛。 ”...無業禪師就出生在商州襄王溝杜阿村,今寒川佛誕公園內,園內至今仍完整保留其當年學法的舊址。
主要事跡
唐汾州開元寺無業傳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作者:贊寧
唐汾州開元寺無業傳
釋無業。姓杜氏。商州上洛人也。其母李氏忽聞空中。言曰。寄居得否。已而方娠誕生之夕異光滿室。及至成童不為戲弄。行必直視坐即加趺。商於緇徒見皆驚嘆。此無上法器。速令出家紹隆三寶。年至九歲啟白父母。依止本郡開元寺志本禪師。乃授與金剛法華維摩思益華嚴等經。五行俱下一誦無遺。年十二得從剃落。凡參講肆聊聞即解。同學有所未曉。隨為剖析皆造玄關。至年二十受具足戒於襄州幽律師。其四分律疏一夏肄習便能敷演。兼為僧眾講涅盤經。法筵長開冬夏無倦。可謂生肇不泯琳遠復興。後聞洪州大寂禪門之上首。特往瞻禮。業身逾六尺。屹若山立。顧必凝睇聲仵洪鐘。大寂一見異之笑而言曰。巍巍佛堂其中無佛。業於是禮跪而言曰。至如三乘文學粗窮其旨。嘗聞禪門即心是佛。實未能了。大寂曰。只未了底心即是。別物更無。不了時即是迷。若了即是悟。迷即眾生悟即是佛道。不離眾生豈別更有佛。亦猶手作拳拳全手也。業言下豁然開悟。涕淚悲泣向大寂曰。本謂佛道長遠勤苦曠劫方始得成。今日始知法身實相本自具足。一切萬法從心所生但有名字無有實者。大寂曰。如是如是。一切法性不生不滅。一切諸法本自空寂經雲。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又雲。畢盡空寂舍。又雲。諸法空為座。此即諸佛如來住此無所住處。若如是知。即住空寂舍坐空法座。舉足下足不離道場。言下便了更無漸次。所謂不動足而登涅盤山者也。業既傳心印。尋詣曹溪禮祖塔。回遊廬岳天台及諸名山遍尋聖跡。自洛抵雍憩西明寺。僧眾鹹欲舉請充兩街大德。業默然嘆曰。親近國王大臣非予志也。於是至上黨。節度使相國李抱真與馬燧累有戰功。又激發王武俊同破朱滔。功多勢盛。然好聞賢善。雖千里外必持幣致之。深重業名行。旦夕瞻禮麾幢往來。常有倦色。謂門人曰。吾本避上國浩穰名利。今此又煩接君侯。豈娛心哉。言訖逍遙綿上抱腹山。又往清涼山。於金閣寺讀大藏經。星八周天斯願方畢。復振錫南下至於西河。初止眾香佛剎。州牧董叔纏請住開元精舍。業謂弟子曰。吾自至此不復有遊方之意。豈吾緣在此邪。於是撞鐘告眾作師子吼雨大法雨。垂二十年並汾之人悉皆向化。憲宗皇帝御宇十有四年素向德音。乃下詔請入內。辭疾不行。明年再降綸旨。稱疾如故。穆宗皇帝即位之年。聖情虔虔思一瞻禮。乃命兩街僧錄靈準公。遠齎敕旨迎請。準至作禮白之曰。知師絕塵物表糠秕世務。法委國王請師熟慮。此回恩旨不比常時。願師必順天心不可更辭以疾。相時而動無累後人。業笑曰。貧道何德累煩聖主。行即行矣道途有殊。於是剃髮澡浴至中夜告弟子慧愔等曰。汝等見聞覺知之性。與太虛同壽不生不滅。一切境界本自空寂。無一法可得。迷者不了即為境惑。一為境惑流轉不窮。汝等常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猶如金剛不可破壞。一切諸法如影如響無有實者。故經雲。唯有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常了一切空無一物。當情是諸佛同用心處。汝等勤而行之。言訖加趺而坐奄然歸寂。嗚呼可謂於生死得自在也。俗齡六十二。僧臘四十二。道俗號慕如喪考妣乃備香華幢幡。遷全身就於城西練若。積香薪而行茶毗。乃有卿雲自天五色凝空。異香西來都馥氛氳。闔境士庶鹹皆聞睹。及薪盡火滅。獲設利羅璨若珠玉。弟子慧愔行勤虔縱義幽元度恆泰等。泣血收之。殮以金棺。乃命郢匠琢石為塔。以長慶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安葬於練若之庭。業遷化之歲。州牧楊潛得僧錄準公具述其事。遂為碑頌。敕謚大達國師。塔號澄源焉
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