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
蘇州采芝齋始創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是以生產蘇式傳統食品而著稱。他歷史悠久,食品品種繁多,質量上等,包裝精巧,尊傳統的特點,充分顯示江南水鄉特有的風格和具有古雅文化的特徵,在我國食品史上,中外食品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歷史
糖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所以當病人不能欲食時,用糖來補充營養。在清代“粽子糖”曾以治過慈禧太后的病而被列為“貢糖”,蘇州采芝齋也由此譽滿京都。蘇州名醫曹滄州從慈禧愛吃粽子糖得到啟發,促進采芝齋在製糖過程中,放進一些食用的藥材和果料,如薄荷、玫瑰、松子、果仁等,這樣即使人們吃到可口的糖果,又使人體得到一定療效,益於身體健康,延年益壽。不久,采芝齋便制出了薄荷粽子糖(薄荷清涼、潤肺、抑肝氣)、玫瑰粽子糖(玫瑰活血)、松子粽子糖(松子含有較高的植物蛋白脂肪)。當人們得知,這些天然色繹鮮艷、造型美、甜美可口的粽子糖還能治病,便蜂擁購買,並稱采芝齋是半爿藥材店,從此粽子糖成為家喻戶曉的蘇州特產,贈送親友的禮品。采芝齋在粽子糖的基礎上又廣泛放入植物,花果等原輔料,然而又創製了玫醬糖、梨膏糖、輕鬆糖、脆松糖、軟松糖、桂圓糖等一百多個品種。形成了甜而不膩,鮮潔爽口,茲陰襯陽,營養豐富的獨特食品風格。20世紀五十年代,在一次日內瓦國際會議上周總理曾用它招待國際友人,得到稱讚和一致好評而被譽為“國糖”。此後該產品遠銷海內外,在國際市場上受到青睞。
采芝齋“粽子糖”經過了漫長的歲月,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生產設備不斷更新,生產工藝不斷向現代化、規範化、標準化、科學化邁進。在蘇州這種高文化環境孕育下,有著技藝精湛,經驗豐富,為該產品繼承,發展創新,保證質量提供了技術優勢的生產者。在此情況下,采芝齋食品曾輝煌過,我們要告別昨日取得的成績,又迎來了新的希望。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路是人走出來的”,祝願采芝齋走出更光輝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