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輻射防護學

醫學輻射防護學

由廣州醫科大學強永剛教授擔任主編,劉長安、常學奇、王明明、曹建平、丁振華、陳大偉、郭國禎任副主編的全國高等學校醫學規劃教材《醫學輻射防護學》(第2版)已於2013年12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ISBN 978-7-04-038853-4)。

基本信息

第2版教材由潘自強院士做序,全國的27所單位專家參加編寫,編寫單位分別來自國內的高等醫學院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和一些省市輻射防護監督管理部門及醫療套用部門。

全書共58萬字、分20章,其中1~5章為輻射防護基礎部分,6~7章屬於放射損傷臨床部分,第9~16章為醫學套用防護部分,第8章和第17~19章為放射防護監督管理部分,第20章為醫學非電離輻射防護。書中配有數字課程,包括學習目標、進一步閱讀的文選、重點和難點提示(key point)、英文摘要(summary)、PPT課件和大量的選擇性習題等內容。

本書作為醫藥院校各專業本科和研究生的選修課教材,以及預防醫學、醫學影像、放射治療、特種醫學、生物醫學工程、環境科學和核科學與技術等專業的專業課教材,也作為管理部門放射防護培訓教材以及臨床醫務工作者和從事科學研究人員的參考用書,同時也適應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和研究生入學考試的需要。

第2版《醫學輻射防護學》教材,全面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2010-2020)》的精神,突出本學科的特點,教材圍繞寓教於學的理念,以易學可用、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出發點,基礎與實際套用相結合,突出教材的學科最新進展,選擇的36個案例均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具有臨床放射安全指導意義。

主要特點

第2版教材以紙質教材為主線,並在數位化網路平台上提供拓展學習的空間,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學習、研究性學習、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平台,與第1 版教材比較第 2 版教材有以下幾個特點:

1.讀者定位。適用於本科和研究生的院校教育,內容取捨與社會需求結合,反映學科發展和教學規律,適度擴展至畢業後放射防護培訓教育。

2.編寫團隊。教材編寫人員從原來單一的高校教師,擴大到我國輻射防護領域的部分專家參與編寫,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國家有關“放射防護標準”的起草人或參與者,實現教學與管理相結合,保證了教材處於本學科的學術前言水準和實用性。

3.內容更新。增加了ICRP、UNSCEAR、IAEA等近年來的新進展和新知識,全書從原來的16章增加到20章內容,強調“宜精勿多,重點分明”,部分內容放在網路平台上作為知識拓展,在目錄中用表示。

4.教材要求。基礎與臨床人文關懷、循證、法規的有機融入,內容深淺把握得當,既強調照射安全又不造成對放射性的“恐懼”,並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和思維的培養。

5.教學目標。教材一些章節里包含了“核突發事件救治”的內容,培養既適用核突發事件、又能滿足和平時期醫院輻射防護要求的“複合”人才,一旦發生核戰爭,這些學生所學知識稍做培訓即可用於核彈襲擊後的應急處理,實現同一教學平台,雙重戰略含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