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北京大學在這個領域的研究是從1994年開始的,是按照和世界接軌、符合中國國情的方向進行設計的。北醫所在電子直線加速器方面的研發工作開始於1980年,在2000年兩家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由於聯合申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成功,從2001年批准之後開始聯合組建,促進了雙方的發展。目前醫學物理和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已經建成了集教學、科研和研究生培養的一個綜合實驗室。
組織機構
領導成員
主任:包尚聯(教授,博士生導師)。
副主任:趙洪斌(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北京醫療器械研究所副所長)、黃斐增(北京大學副教授,博士)
學術委員會
顧問:陳佳洱(院士)、劉玉清(院士)、殷蔚伯(教授)
主任:唐孝威(院士)
副主任:王榮福(教授,博導)、王衛東
建設目標
形成集臨床、教學、科研和產品開發於一體的高水平跨學科研究基地。1. 人才培養以滿足國內臨床醫院放射科、放療科和核醫學科對高素質、專業化工程技術人員的迫切需求為宗旨,形成國內一流的醫學物理和工程專業的碩士、博士人才培養基地。
2. 著力開展基於核技術與生物醫學工程在現代醫學的套用(即現代醫學物理和工程領域)為學科內容的、具有前瞻性的和多學科交叉的基礎性和套用基礎性研究工作,形成具有自我智慧財產權的、有創新性的理論體系。
3. 通過“開放、交流、合作”的運行模式,以市場為紐帶,建立與著名臨床醫院、大型醫療器械生產和研發單位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方式,加快高科技成果的轉化,形成國內一流的高科技工程化技術輻射中心。
研究方向
該實驗室以北京大學在醫學物理學的理論、方法和軟體方面的優勢,和北京醫療器械研究所在工程技術和工藝方面的優勢相結合,以數字醫療核心裝備原型樣機、醫學軟體以及配套的各種核心技術作為研究內容,成為我國和北京市數字醫療核心裝備關鍵技術的研發源頭,在北京市以至全國都起到了學科帶頭和行業引領的作用。
1. 核磁共振成像(MRI)物理和工程:MRI系統,軟體方法及疾病診斷和手術導航中的套用。2. 核醫學成像物理和技術:單光子、正電子成像方法和數據處理的統計學模型,圖像處理和臨床套用軟體包。
3. 放療物理和技術:X-CT成像,放療劑量學,新放療技術和裝置。
4. 醫學圖像處理方法學研究和軟體:PACS, 計算機虛擬現實輔助診斷、手術模擬方法學研究和軟體。
發展規劃
放療新技術的套用研究
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等合作,建立國內領先、國際上有地位的以腫瘤放射治療、X-CT、MRI和核醫學成像為主要設備的腫瘤診療中心。該中心主要從事腫瘤亞臨床病灶的診斷和疑難腫瘤病人的放射治療研究。研發內容除了常規成像技術外,還涉及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核醫學成像和疑難腫瘤的放療治療計畫和相應的圖像處理技術。
磁共振成像系統和方法學研究
在研製開發頭部術中永磁MRI成像儀的同時,與北京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合作,發展高場超導MRI成像儀的RF線圈、脈衝序列和套用軟體,進行功能成像數據採集和圖像處理。
劑量學和放療影像學研究
與北京醫療器械研究所合作,開展電子直線加速器性能改進和關鍵配套裝置的研究,其中包括放療劑量學、CT定位系統和放療實時影像的關鍵技術。建成放療劑量測量、解析計算和MC模擬計算相結合的實驗和計算手段,形成國內放療劑量標準,滿足國內對放療劑量實時監督和市場準入監督的需要。
醫學軟體的研發
在已經開發的fMRI圖像分析軟體包、基於微機的三維放療治療計畫系統軟體包、核醫學臨床圖像分析軟體包和非DICOM成像儀的DICOM標準化軟體包的基礎上,繼續開展PACS關鍵技術、手術模擬和計算機輔助診斷為主要內容的醫學圖像方法學,並及時把科研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形成高科技軟體產品。
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
1.在保留核技術在醫學套用中特色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學科的範圍,積極參加北京大學跨學科中心和新建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為北京大學理工和醫科的結合做出貢獻。
2.以核技術及套用和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為依託,在本實驗室內每年為國家培養10名左右碩士和5名博士生,並積極開展在職培訓和在職研究生的培養,成為醫學物理和工程專業的高級人才的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