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聞焦慮症

醜聞焦慮症

2011年5月,審計署發布17家央企審計公告,從違規薪酬到納稅問題,從亂髮福利到經營不善,幾乎每家央企都被查出數十項問題。有關央企的“醜聞”層出不窮,“醜聞”纏身的央企陷入焦慮和困惑之中,已然得了醜聞焦慮症之狀。

醜聞事件

醜聞焦慮症醜聞焦慮症

國家電網、中海油、中移動相繼曝出負面新聞,審計公告公布17家央企2007—2009年諸多職務消費、違規薪酬等問題。就在中石化“天價酒”事件說明會後兩天,又一家央企——國家電網被曝出“醜聞”。2011年4月27日,新華社報導稱,安徽省電力公司(國家電網安徽分公司)以“車改”之名,為全系統約300名副處級以上幹部配備公務自駕車。一周后,安徽省電力公司又被曝出為職工集資建房,在合肥建造豪華小區。
與此同時,中海油被曝出人均38萬元年薪事件。隨後,被稱為最賺錢央企的中移動證實,公司數據部副總經理馬力涉嫌重大違紀正在接受調查。據統計,2009年以來,中移動已有7名高管相繼落馬,包括原黨組書記、副總裁張春江
2011年5月20日,國家審計署公布的17家央企的審計公告,又將央企的諸多問題再度聚集並暴露在鎂光燈下。審計署審計了中國聯通、中國長江三峽集團等17家央企2007—2009年財務收支審計結果,部分企業出現領導職務消費不清、假髮票、薪酬出現問題等。審計署表示,處理的65名責任人中,局級幹部10人,已將發現的一些重大違法違紀問題和涉嫌犯罪案件線索移交有關部門查處。在審計公告發布當天,不少央企都已通過有關渠道提前得知審計報告將於當天對外公布。有的央企新聞發言人對於記者來電也有所準備,有的央企當天對此做出了回應,均表示對審計出的問題已進行整改,將以此為契機加強企業內部管理。

央企之或

國資委前任主任李榮融曾言,想不明白,為什麼國企搞好搞不好都要挨罵。有央企高管對此同樣表示困惑。
央企“醜聞”井噴一樣爆發,忙於應付的不僅是相關央企,還有它們的主管部門——國資委。審計公告發布次日,國資委緊急回應:“公布審計結果,對於推動企業及時堵塞管理漏洞、依法合規經營、維護國有資產權益具有重要作用。國資委將進一步規範企業職務消費行為,加強薪酬福利管理,不斷增強透明度,接受職工民眾和社會公眾的監督。”
中石化“天價酒”事件落幕不久後,另一家央企的外聯部門向國資委提交了一份中石化天價酒事件的輿情研究報告,系統分析了事件的演變過程,並提出了對策,認為在事件關注度高的非常時期,公眾和媒體都不理性,因此在回應上應更加謹慎。在“天價酒”事件後,國資委召集央企專門召開了一個央企輿論環境的會議,對於目前央企面臨的輿論環境予以分析並研討解決辦法。
多年前,國資委前任主任李榮融曾感慨,“我想不明白,為什麼國企搞不好的時候你們罵,現在我們國企搞好了你們還是罵呢?” 如今這個疑問仍未解開,在中石化“天價酒”事件說明會上,中石化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李春光也稱,在石油系統幹了幾十年,企業每年為國家上繳了千億元的利潤,但還是總被老百姓罵,實在是想不通。

應對醜聞

據透露,在輿情監測和應對媒體方面,央企的投入並不少,少則一年投入數百萬元,多則投入上千萬元。為了增進與公眾的溝通,化解這種“誤會”,央企和國資委均在試圖改變。
為了塑造央企的良好形象,滿足公眾的知情權,自2008年開始,國資委推動建立央企新聞發言人制度,在2011年2月向社會公布了120家央企新聞發言人的聯繫方式,並要求他們24小時保持工作手機處於開機狀態。
為了維護良好形象,央企也開始聘請一些輿情機構甚至公關公司為其服務。據知情人士透露,在輿情監測和應對媒體方面,央企的投入並不少,少則一年投入數百萬元,多則投入上千萬元。因為不少事件起初均發端自網路,後經大眾媒體報導,再經網路大範圍傳播,繼而形成全民關注的焦點和熱潮,不少央企也已熟諳此道,專門成立了輿情監測部門,並委託一些高校與媒體的輿情監測中心予以合作。

病症探因

薪酬分配及隱形福利等屢被詬病,研究人員對此解讀並提出解決辦法

央企曝出的“醜聞”,多集中在薪酬發放、福利待遇、職務消費等方面。有記者梳理近期有關央企的新聞報導及17家央企審計公告,摘選出四類引發公眾關注的問題,採訪相關研究人員對此進行解讀,並提出治療這四類“病症”的方法。

工資獎金病

【病例】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2004年至2009年,中海油未將所屬12家企業員工工資6.49億元納入總公司工資總額管理。2011年5月初,被曝出人均38萬年薪事件。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2004年至2009年,所屬3家企業薪酬管理與績效考核制度不夠完善,以“趕工獎”、過節費等名義發放職工獎金福利2268.30萬元未納入職工薪酬體系。
中石化雲南分公司: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領導班子挪用640萬元黨員經費等發年終獎,後被中石化集團通報批評,違規獎金如數退還。
【把脈】
國企利潤分配監管缺位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05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工資首次超出了其他單位的收入水平,此後,二者之間的差距逐年擴大。2008年,國有企業人員平均工資比非國企單位高17%。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國資研究專家劉澄認為,國企利潤現在顯然已成為一部分人的利益。央企二三級子公司的監管由其集團公司負責,相當於自己給自己匯報,並不可靠。老百姓享受不到其中的利益實際上還是一個所有權人“虛位”的問題,雖然國資委代表全體人民行使出資人的權力,但除了國資委這個機構,很多人缺乏對其監管的途徑。

隱形福利病

【病例】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2006年至2009年,南方電網公司及所屬單位違規動用工資結餘等資金為職工購買商業保險19.40億元。
三峽集團:2007年至2009年,三峽集團為職工支付住宅物業管理費用86.28萬元。2007年,三峽集團為職工購買經濟適用房墊款2.254億元,截至2009年底尚有7001.33萬元墊款未收回。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2009年3月至6月,所屬中國原子能工業公司未經中核集團批准,自定標準發放一次性職工住房補貼2268.80萬元。
國家電網安徽分公司:2011年4月底5月初,被曝出為全系統約300名副處級以上幹部配備公務自駕車,並在合肥為職工建豪華小區。
【把脈】
國企可支配的財富過多
“很多事情能糊弄就糊弄過去了。”一位不願具名的巨觀經濟分析人士表示。總結近年來央企的多數不良事件記錄,大多數事件都是不了了之,企業和相關監管部門基本都是失聲的狀態,“簡而言之,國企可支配的財富還是太多了。”
天則經濟研究所一份研究指出,“目前我國企業工資總額核算範圍所依據的是1990年國家統計局所頒布的《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該規定並沒有把保險福利費用、勞動保護費用、住房公積金、額外保險、轉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等隱性收入納入到工資總額中去,導致了大多數國企憑藉工資掛鈎政策的漏洞,通過這些灰色名目為員工發放福利補貼和隱性收入。相關統計機構的數據顯示,在一些壟斷行業內,工資外收入占整個工資總額的比重最高已達到60%。”

職務消費病

【病例】
三峽集團:領導人職務消費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標準不具體。
中國鋁業公司:2006年至2009年,中鋁公司工資總額制度執行不到位、職務消費和期貨保值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導致未通過工資總額列支職工保健費6232.01萬元、少申報職務消費574.27萬元和部分所屬企業未經審批從事期貨交易業務。
中石化廣東分公司:2011年4月份曝出“天價酒”事件,總經理魯廣余未經集體同意,私自決策花費數百萬元購買茅台酒和其他高檔紅酒,魯廣余後被撤職。
【把脈】
職務消費需有合理制度
一位不願具名的巨觀經濟分析人士表示,與國外相比,中國的職務消費確實很普遍,也被認為是正常的現象。很多央企的高管都有行政級別,因此職務消費也是“順理成章”。而在國外,職務消費相對較少。
經濟學家華生認為,職務消費確實需要規範。但他也表示,這並非是國企的特有現象,如在金融危機中美國通用汽車的老總坐著私人飛機去國會聽證,華爾街的銀行家們拿著政府的救濟去奢華度假也都算是職務消費,作為小股民和美國老百姓也有看不下去的時候。

紅利分配病

【病例】
2006-2009年,中央企業合併報表實現利潤總額分別為7682億、10056億、6962億和8151億。而上繳資本收益的基數僅為3358億、4667億、3082億和3591億,平均為利潤總額的45%左右。即可以用來分配給國家的利潤占比不足一半。
國資委有關負責人年初表示,央企紅利的大部分通過再投資,變成了央企新的淨資產。國資委數據顯示,2006年至2009年國有資本收益1686億元中,支持中央企業重組支出908億元,占54%,比例超過一半。
【把脈】
國企紅利用途需要透明
“從形式上來看,如果把國有企業全部的利潤都上繳也是可以的,但是國企今後還要繼續發展,繼續發展是否還需要國家的注資?如果一邊上繳利潤,一邊又是政府注資,那就是形式上的一進一出,沒有多大差別。”經濟學家華生認為,目前這些紅利都用到哪裡去了,該怎么來用,確實應該交代得更清楚。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劉澄建議,應該由同級人大來對其資金使用進行分配,並實行監督,並每年刊發報告,接受公眾監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