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地位
鄱陽湖口控扼贛北,為江南重要門戶之一,是古代戰爭重地及往來經商
的必經之路,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在古代和近現代的各個戰爭時期,鄱陽湖口一帶因有過多次歷史上著名的大規模陸戰和水戰而備受關注。對鄱陽湖口一帶的戰事,我可以略舉數例:東漢建安年間,東吳大將周瑜操練水軍於鄱陽湖,揮師西上破操於赤壁;東晉時候,桓元篡立,大將劉裕、何無忌等起兵討伐,追趕桓元到江州(今九江),大破其部將何澹之於桑落洲(今湖口八里江一帶水面)。後盧循起兵反叛,大將劉裕軍過湖口,破柵而進,殺溺盧循軍隊萬餘人;隋朝統一江南,與南軍大戰彭蠡;北宋初年,宋太祖命大將曹彬等率軍征伐江南,南唐後主命令洪州節度使以上江兵救金陵,大軍十五萬屯湖口徘徊未進,貽誤戰機,宋軍大勝。南宋高宗紹興元年,李成叛據江淮,攻陷江州(九江),三月後,南宋軍隊大破李成於湖口。
公元1275年(宋德佑元年),元將伯顏率軍至湖口,禱大孤山神,風息橋成,大軍皆渡,江南遂成元域。公元1361年,朱元璋在湖口水面大敗陳友諒,1363年,射殺陳友諒於湖口水面。明武德年間,寧王造反兵出鄱陽湖。清順治、康熙年間,左良玉、金聲桓、耿精忠等先後據守湖口以抗清軍……
近代以來,在鄱陽湖口一帶的戰事則更加激烈和頻繁。鹹豐年間(十九世紀中葉),石達開等主持西征戰局,在江西省湖口縣一帶與湘軍激戰,勇挫湘軍,扭轉西征戰局。後湘軍李續賓部突攻湖口,遂占縣城,湘軍即占江湖要津兩岸,使九江太平軍失去重要屏障。兩軍於此反覆爭奪達數年之久。鹹豐八年,彭玉麟水師設湖口卡,駐守石鐘山。
1913年(民國二年),李烈鈞在湖口發動“二次革命”,隨即與袁世凱親信李純所部展開激戰,此即歷史上有名的“湖口誓師”。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贛東北游擊大隊在都、湖、彭一帶堅持武裝鬥爭。
抗戰時期,我-民在江湖水澤攜手抗擊倭寇,演出一幕幕壯烈的保家衛國歷史劇。解放戰爭期間,湖口更是大軍南渡的西端,長江鄱湖之上,一時風高浪急,船桅如林。
歷史上發生在鄱陽湖口一帶的戰事,有大的軍政集團統一全國的統一戰爭、諸侯-中央政權的戰爭、諸侯之間的爭霸戰爭、農民起義戰爭,革命戰爭和民族抗戰等類型。
戰爭毀滅文化,戰爭也造就文化,鄱陽湖口一帶的戰爭歷史文化之悠久,內涵之豐富,形式之壯觀,足以載入史冊。由於戰爭,書院、寺廟和民居等被毀無數,生靈塗炭,百姓遭殃。至今,鄱陽湖口一帶仍然保存下來不少歷代的各類兵營、要塞、堡壘。這些當年戰爭的遺蹟,歷史的印記,足供後人考察和憑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