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湖宗祠

又名潘湖宗祠,鄱湖黃氏宗祠。始建於宋天聖二年秋, 初曰“歐陽氏宗祠”。明萬曆甲寅四十二年冬,易名為“鄱湖宗祠”。 位於泉州城南十里許潘湖村村南。

鄱湖宗祠,又名潘湖宗祠,鄱湖黃氏宗祠。始建於宋天聖二年秋,原歐陽詹四門府第改建,初曰“歐陽氏宗祠”。明萬曆甲寅四十二年冬,易名為“鄱湖宗祠”,前殿祀奉黃氏列祖,後殿奉祀歐陽氏外祖,位於泉州城南十里許潘湖村村南,坐癸向丁兼醜末,因潘湖歐陽氏由江西鄱陽遷入潘湖,而稱“鄱湖宗祠”,清乾隆九年拆卸鼎新改為三開間四進。宗祠占地2008平方米,建築面積762平方米,拓地南展,埕分三階,前拜埕左右虎頭牆,一對石獅雄蹲門前,大門口增其舊制置盤龍石柱,門楣“鄱湖宗祠”蒼勁展雅,廳前“江夏傳芳”,廳內“金墩衍派”,鄱湖宗祠堂前九十九溪之水流歸海,背倚清源山,西北依紫帽山,東南夾羅裳山,三山對峙,有聯曰:“三山常對峙,九水永朝宗。” 潘湖黃氏自黃元方河南光州固始衣冠入閩,衍至開國公金紫光祿大夫桂州刺史謚忠義黃岸居莆田黃巷,五傳至鞏溪處士黃獻,十傳軍城太常寺卿侍中諡文正黃中庸,十三傳至平海軍僉判、節度判官副都統贈太尉謚清惠黃府徒自軍城徙黃石金墩,又三傳元處士贈徵仕郎天麟黃權遷居泉郡譜入溫陵為潘湖初祖,後孫曾雀起,自唐朝迄清,甲第歐陽詹、丞相歐陽珣、尚書黃光升、榜眼黃鳳翔、卿相黃錫袞諸賢儒俊彥,彬彬而出,四周匾額高懸昭示宗祠歷史先哲榮光。歷六百七十餘載,人口四千餘人,族裔遍布海內外,如清代金湖黃伯柳與黃進懷徙越南郡宅福逢埔安南郡金塔里。清代金湖黃伯流徙高棉高綿南榮城金塔大佛色里。清代金湖黃高拱徙暹羅國即今泰國望國街,如金湖黃伯枰高升第六子配金陵宋氏徙居南京金陵府衙湖口黃宅子二長鍾瑞徙緬甸次鍾端分泰國汶萊黃厝;而首渡台灣黃光淵、光長兄弟與隨後渡台宗親共同開墾,仍以祖地村潘湖命名“潘湖渡頭”。明末清初,第一批渡台,時值福建沿海鬧饑荒,以黃芳琮、黃鐘源為代表的大批潘湖族人,為謀生計,接踵而至,隨鄭軍渡台在淡水艋岬潘湖開發(以祖地命名);第二批渡台,時值施琅揮師入台,招集泉州城南一帶沿海災民,以黃高省為代表的族人移台,在台北龍山寺一帶開墾;第三批渡台,時值清廷實行遷界運動,為謀生計,以黃世惠、黃高攀為代表的潘湖族人,先後陸續渡台開發。台灣金墩潘湖(簡稱金湖)黃氏族人,為敬祖尊宗,特在台北建了一座氣勢雄偉的“金湖黃氏大宗祠”。迄今為止,台灣江夏金墩潘湖黃氏族親達萬餘人。潘湖遷台灣淡水艋岬潘湖、台北龍山金湖(金墩潘湖之簡稱)種德堂大宗祠。
其潘湖字行60字“希均永伯於汝際國爾甫宗孫世克繩昭穆進朝廷孝友光先業文章式典型卿相揚叔仲衍基生念若賢嗣遠尚書允敬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