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審麥2010009
特徵特性:弱春性,中熟,成熟期比對照偃展4110晚熟1天。幼苗近直立,葉長卷,葉色黃綠,分櫱力中等,成穗率高。冬季抗寒性中等,春季起身拔節早,兩極分化快,對春季低溫敏感,抗倒春寒能力較差。株高77厘米左右,株型半鬆散,旗葉長、略披,下層略鬱閉。抗倒性較好。較耐後期高溫,灌漿較快,熟相好。穗層厚,穗多,穗碼稀。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長圓形、均勻、飽滿,光澤度好,黑胚率低。2008年、2009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穗數44.3萬穗、41.7萬穗,每穗粒數31.4粒、32.8粒,千粒重44.7克、41.9克,屬多穗型品種。接種抗病性鑑定:高感葉鏽病、赤霉病,中感紋枯病,慢條鏽病,中抗白粉病。區試田間試驗部分試點中感條鏽病、葉枯病、白粉病,穎枯病較重。2008年、2009年分別測定混合樣:籽粒容重811克/升、824克/升,硬度指數66.0、67.6,蛋白質含量13.73%、13.29%;麵粉濕麵筋含量26.2%、26.6%,沉降值29.2毫升、31.7毫升,吸水率57.6%、60.4%,穩定時間4.6分鐘、3.9分鐘,最大抗延阻力262E.U、355E.U,延伸性102毫米、93毫米,拉伸面積36平方厘米、44平方厘米。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南片春水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8.3kg,比對照偃展4110增產4.4%;2008~2009年度續試,平均畝產530.2kg,比對照偃展4110增產2.8%。2009~2010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1.9kg,比對照偃展4110增產1.3%。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種期10月中下旬,每畝適宜基本苗20萬苗左右。注意防治葉鏽病、赤霉病。注意適時播種,防止凍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南部稻茬麥區除外)、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陝西關中地區高中水肥地塊中晚茬種植。
豫審麥2009004
審定編號:豫審麥2009004
選育單位: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豫麥18/Ta971832
特徵特性:屬弱春性中早熟品種,全生育期219天,與對照偃展4110熟期相同。幼苗直立,苗勢壯,葉色淺黃,冬季抗寒能力強,抗倒春寒能力弱,分櫱力中等;春季起身拔節快,抽穗較早;株高79cm,株型半緊湊,旗葉下披,抗倒性一般;紡錘型穗,主莖穗突出,穗層較厚,籽粒白粒、角質,較飽滿。平均畝穗數40.9萬,穗粒數30.4粒,千粒重47.9克。
抗性鑑定:2008年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鑑定:對白粉病中抗,對條鏽病中抗,對葉鏽病中感,對紋枯病中感,對葉枯病中抗。
品質分析:2007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品質分析:容重826g/L,粗蛋白質含量13.9%,降落值484s,濕麵筋含量27.1%,吸水量59.2mL/100g,形成時間1.4min,穩定時間1.0min,沉澱值47.2mL。
產量結果:2006~2007年度省高肥春水Ⅱ組區域試驗,9點匯總,平均畝產540.4kg,比對照偃展4110增產7.95%,差異極顯著,居13個參試品種第2位;2007~2008年度省高肥春水Ⅱ組區域試驗,10點匯總,平均畝產491.0kg,比對照偃展4110增產1.24%,差異不顯著,居13個參試品種第5位。
適宜地區:河南省(南部稻茬麥區除外)中晚茬中高肥力地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適於中晚茬地種植,適宜播期為10月中下旬。
(2)播量:適宜播量每畝8~9kg,基本苗以每畝14~18萬為宜,晚播適當增加播量。
(3)田間管理:施足底肥,一般畝施農家肥3~4方,N、P、K科學搭配,以1:1:0.8為宜。即:尿素12~15kg,磷酸二銨20kg,氯化鉀10kg(也可施相當量碳銨、磷肥和鉀肥)。抽穗至灌漿期結合“一噴三防”防治病蟲害,特別是要及時防治穗蚜。
2011年優質種子8
民以食為天,種子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調味等都來自種子。盤點2011年優質的種子品種,為農民提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