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陶

鄭陶先生,男,現為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授,提出“中醫以時為本”的理念,影響比較深遠。

簡介

i

[

1

《中醫以時為本》

《中醫以時為本》封面 《中醫以時為本》封面

《中醫以時為本》以“天人合一”的整體辯證觀,用思想考古的方法,追本溯源,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整體的、深刻的、歷史的、全新的審視和準確的把握。復原了中國傳統文化也是中醫文化以時為本的本來面目,重新發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尤其是中醫文化的、當然也是宇宙的時間本質。首次明確係統的提出了時間陰陽五行及其變化節律是中國傳統文化、當然也是中醫文化的本源。即宇宙萬事萬物的唯一根本規律和法則是時間陰陽五行及其變化節律,一語道破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玄機,找到了開啟中國傳統文化當然也是傳統中醫文化寶庫的萬能金鑰匙。尤其是它全面、系統、準確、生動、清晰的梳理和復原了以時為本的傳統中醫理論體系,論述深刻,結論簡明、實用、極易把握,結束了自秦漢以來幾千年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中醫文化眾說紛紜、眾理難調的玄象,還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中醫文化樸素、簡明的本象。他必將對人們正確理解和領悟、系統認識和整理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中醫產生深遠的影響,是所有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研究或愛好中國傳統文化者特別是傳統中醫研究和愛好者登堂入室的捷徑和指南。

評論

評審專家簡介

相關圖片 相關圖片

周衡: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授、湖南省名中醫、原湖南中醫學院基礎部主任、 原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

詹永康: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原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針

灸科主任、中國時間生物學時間醫學會第一屆理事、中國針灸學會第二屆理事。
王福云: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研究員、原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基礎研究所所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別津貼。
張麗君: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授、原湖南中醫學院醫古文教研室副主任。
黃建平: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教授、原湘雅醫學院哲學教研室主任、原湘雅醫學院圖書館館長、著名醫學哲學和中西醫比較學學者

“以時為本”是中醫本色

——《中醫以時為本》讀後感

曹東義河北省中醫藥研究院

鄭陶先生提出來的“中醫以時為本”,是一個大命題,也是中西醫學、東西方科學的一個顯著區別。儘管時間與空間是物質的存在形式,嚴格說來,整個宇宙都是時間的孩子。地球這個“孩子”儘管有幾十億年的歷史,也是時間老人的寵兒。想那天地未分之時,混沌一氣,漫渙無邊,漸漸地產生了分化,出現了“無極而太極,太極生陰陽”的局面。有了天地,有了陰陽,逐漸有了萬物。可見天地、陰陽也是有所始的,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產生的。時間不只是物質的坐標,不是沒有質感的虛無,而是演繹著萬物,催生著生命,永不歇止,永不衰竭的萬有之母。鄭先生主張的“中醫以時為本”,也正是《內經》倡導的“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可謂得其精要矣。
西方曾經盛行上帝創世說,認為整個世界是上帝事先安排,萬物都是分別被一一創造出來的。人們只需要討論萬有的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而不需要關心上帝從哪裡創造了萬物。因此,西方的原子論把物質實體與空間隔絕起來,有就是有,空間就是無,界限分明,了無瓜葛。因此,西方的科學重視空間結構,什麼事情都要概念精確,彼此分明不容混淆。東方科學重視辯證地看問題,認為世間萬物,有生於無,無生於有,因此,物質實體與空間沒有截然的界限,“氣聚則生,氣散則亡”,生生滅滅永無止息,把空間與實體看作一個連續的延伸。因此進一步就有了“陽化氣,陰成形”,就出現了“積陽為天,積陰為地”。
西方的四元素學說盛極一時,被人們長期看作經典之論,因為四元素學說比較圓滿的解釋了萬物的物質構成要素,氣、水、火、土的不同組分,分分合合就成了萬物。時過境遷,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打破了四元素學說的壟斷地位,原子不可分論也成了博物館裡的舊知識。西方近代科學傳到東方,以為東方的五行學說,元氣學說也是一樣的命運,必須廢止。可是,且慢!再仔細看看,元氣論與原子論不同,四元素與五行學說也不是一樣貨色。
“元氣論”述說的是宇宙的整體生成思想,有構成論的優點,更主要的是生成論,因此,中醫的氣既可以指物質,也可以表述功能,原子論就難於表述功能。
“五行學說”雖然也可以說有構成論的影子,是“天生五才,民並用之”,但是,五行強調的是“行”而不是“五”,因為這個“五”裡邊的“金”,需要人類從自然之中冶煉出來,製成工具,才能“行起來”。試想,如果沒有人類的勞動,土何以能生出金屬來?即使是有了金屬的工具,如果沒有人類的勞動,金又如何克木?如何製作舟車、建造房屋?沒有金屬工具,怎么能挖井修渠而生水?因此說,土生金、金生水、金克木、火克金的過程,都是人類參與其中的勞動過程。因此說,沒有人類的參與,五行成立不了,也行不起來。
在四元素的構成論被廢止之後,五行學說建立的多元並存、平衡、平等、適中、和諧的關係論,依然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它指導著中醫學善於解決複雜臨床問題。
五行廣泛聯繫的學說,也是以時為本的,天之四時五氣,地之五方五味,都是與四時陰陽相聯繫的。寒熱溫涼與四時有關,風寒暑濕燥火也與四時有關。因此,已故中醫李陽波先生說,中醫治療開藥就是開時間;哲學家劉長林先生說東方的科學以研究時間為特長。劉先生說,西方科學研究空間結構,已經打開了人類知識的一扇大門,而另一扇時間科學的大門,有可能被東方科學所打開。此言有理。鄭陶先生《中醫以時為本》就是打開時間科學大門的一把鑰匙,作者以“天人合一”的整體辨證觀,稽考先秦以前的經典文獻,詳細推演古代先哲們“問天測道定時”的具體方法和過程,明確指出:“道就是時間陰陽五行及其變化節律。分常道-以四時節律為代表和非常道-以五運六氣節律為代表。道、氣、時三者一體三名。”揭示了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中醫文化的時間本質。作者還從宇宙演化史的角度、結合《老子》學說形象地剖析了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之間的辨證統一關係,得出了“天(地)人(萬物)合一於天時”的“以時為本”的宇宙觀。它不僅探索了陰陽五行學說的起源,是源於“晝測日影”和“夜觀極星”;認為卦的本義是築圭測量日影;指出五運六氣等眾多時間陰陽五行節律,都是通過自然觀天測象識候(氣候物候人之證候)得到的而非主觀臆造,而且首次明確係統的提出了“時間陰陽五行及其變化節律,是中國傳統文化也是中醫文化的本源。”在剖析《黃帝內經》的基礎上,聯繫中醫學的重大理論問題,從預防、養生、診斷、治療等領域,梳理了"以時為本"的傳統中醫理論體系。從而明確了順時養生,擇時用藥和針灸等,是中醫整體辨證治病求本的必然.
我不敏,識見有限,不能窮盡時間醫學的奧秘,對於中醫學以時為本的學說也不能透徹闡述。但是,我相信通過推求時間與中醫的關係,通過閱讀鄭先生的著作《中醫以時為本》,一定可以啟發人們的思想,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更深刻地認識中醫學術的特色。(曹東義 河北省中醫藥研究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