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筠[計算機信息存儲技術專家]

鄭筠[計算機信息存儲技術專家]
鄭筠[計算機信息存儲技術專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鄭筠,計算機信息存儲技術專家。自主設計出我國首台大容量(4096字×51位)電流重合法存儲系統,先後設計出多台、多品種存儲系統,在存儲冗餘技術理論研究中有獨創見解,在巨型存儲系統設計中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個人履歷

1924年10月 生於江蘇省南京市。

1944-1946年 在重慶交通大學學習。

1946-1948年 在上海交通大學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

1949年7月 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調總參謀部學習1年。

1951-1953年 在總參謀部工作。

1953-1954年 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

1956-1958年 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任工程師。

1959-1962年 在總參謀部研究室任主任工程師。

1963-1983年 任總參謀部第56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1983-1987年 任總參第56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處總工程師。

1987-1990年 任總參謀部第56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研究生導師。

1990-1993年 任總參謀部第56研究所研究生導師。

人物生平

鄭筠,1924年10月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父親鄭德奎畢業於唐山交通大學,為公路設計方面工程師。他從小就接受了“要刻苦攻讀,做到學有專長”的教育。中學在重慶南開中學就讀,6年中學的良好教育對他一生影響較大。中學畢業後,他以優異成績考取中央大學、重慶交通大學等幾個名牌大學,1948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獲學士學位。1949年上海解放後,報考解放軍軍事學校在北京參軍,調至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下屬單位。經過1年多政治學習,分配到工作崗位,主要從事數據處理自動化方案研究。1951年後成立機械化方案研究小組,任該組組長。除了完成經常性研究課題外,1952年至1953年,他提出重要設計方案,受到領導重視,並榮立二等功1次。1953 年至1954年,與其他兩位同志一同被派往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計算機小組學習工作1年。1956年至1958年,被派往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協作,參加我國首台大型電子計算機研製工作。1959年回到總參謀部,任總參謀部研究室主任工程師,主持總參謀部首台電子計算機存儲系統設計及開發工作。由於出色地完成該項任務,即時配合戰備需要,1960年榮立三等功1次。196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隨著研究所的成立遷往四川,任研究室主任,主持電子計算機存儲系統的設計工作,並在一些整機中擔任主機負責人之一。1962年至1990年期間,完成了多種型號、多品種存儲系統的設計,每項設計都處於國內領先水平,質量穩定可靠,滿足了國防建設需要。1970年到1983年期間,研究所駐地在三線山溝中,常年下雨,天無晴日,住房簡陋,供應困難,生活十分艱苦,他與其他同志一起,日夜苦戰,每星期僅休息半天,圓滿地完成了各項任務。1987年在巨型機存儲系統設計中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1983年至1987年,任研究所的處總工程師,除參加整機領導小組外,還兼管情報資料、儀器設備、製冷通風等其他工作。

1987年至1990年,任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參加所內一些重大課題討論,同時先後指導3名研究生取得碩士學位,研究生導師工作到1993年結束。1990年當選為中國計算機學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

技術成就

參加我國早期電子計算機研製

1.向解放軍總參謀部領導提出開展計算機研究方向的建議

科研實踐使鄭筠認識到,數據處理的發展過程是,由初期的用機械實現自動化,逐步轉換到採用繼電器線路(如電話交換機),再到後來的電子線路,不論哪種形式都是針對當時的需要設計一種專用機器。由於需要在不斷的變化,而設計生產往往有一定延遲,時效性不能滿足要求。自從電子計算機問世以來,它是在共同硬體的基礎上,依靠靈活的程式設計來滿足不同的要求,因而設計上有其獨特的優越性。1953年,他閱讀國外電子學雜誌,利用程式設計原理,以具體實例說明解決國防課題的可行性,並以書面報告形式向總參謀部領導說明開展計算機研究的必要性,受到總參謀部領導的高度重視。由於領導果斷英明決策,使總參謀部所屬單位在計算機領域的開拓投入方面走在國內前列。

2.參加我國第一個計算機研究小組

1953年底,總參謀部抽調鄭筠、劉錫剛、曹履冰3人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計算機小組學習並參加科研工作。該小組是我國當時唯一且最早成立的計算機研究小組。組長是清華大學教授閔乃大,主要成員有吳幾康研究員、夏培肅研究員,還有其他一些大學生。研究小組除了對計算機文獻及其理論研究分析外,還在吳幾康研究員領導下進行示波管存儲模型樣機實驗,取得成功。他初次參加計算機實際工作,深深體會到實踐的困難與複雜性。

3.參加我國首台大型電子計算機(104機)大會戰

1956年,我國制定科研發展12年規劃,計算機技術列為國家規劃重點項目之一,同時計畫在中國科學院成立計算技術研究所,其籌備階段由中國科學院、十局十五所及總參謀部三單位抽調領導人員組成,並各派技術幹部參加研究工作,同時從全國抽調技術幹部及大學生參加科研。鑒於當時國內大學尚無計算機專業,因此抽調人員大部分來自電子、機械及數學等專業。鄭筠是以協作身份由總參謀部派往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參加工作的。1956年,中國蘇聯關係良好,計算機技術是蘇聯援助中國多項技術中的重點之一。104機是中蘇合作的產物,蘇方負責圖紙設計並派專家對中方進行技術指導,中方負責生產、安裝、調試。鄭筠到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後,在存儲系統室(五室)工作。室主任為范新弼,副主任黃玉珩,鄭筠擔任室業務秘書,協助室領導工作。他在技術上負責磁心測試設備的安裝調試,並主管機房磁心存儲系統的安裝調試工作,同時擔任該組組長。由於104機蘇方設計後尚未調試過,中方率先生產,因此調試中發現了不少問題。在存儲系統調試中,在蘇聯專家到來以前,他與其他同志一起解決線路振盪及驅動管易燒壞(屬於設計方面)等問題。1958年,整機勝利完成聯調及試運算,宣告國內首台大型電子管計算機的誕生,填補了我國在該項技術上的空白,該機受到黨中央表揚。104機的誕生奠定了我國計算機發展的基礎,並為國民經濟課題運算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主設計首台大容量電流重合法存儲系統

1958年,鄭筠回到總參謀部後,即投入新計算機的研製工作。當時國防建設迫切需要計算機,上級領導確定了“儘量採用成熟技術,早期完成整機生產調試”的原則。此時新機構成立,存儲小組中有大批新大學生參加工作,因此培訓、指導等任務十分繁重,當時包括儀器使用都得由他手把手地教。

存儲系統設計方案如何選擇?是面臨的最大問題。104機存儲系統採用線選擇方案,其存儲容量為2048字×32位,而新設計的機器容量為4096字×51位,另有一256字×51位的常數存儲,總容量約為前者4倍。

假設線選擇字驅動數為N,若採用電流重合法驅動總數為2√。驅動源數量大為節省,但電流重合法電流幅度變化餘量小,調試難度大。雖然以前在中科院計算所曾有人調試過小容量電流重合法方案,但時間短,穩定性不高。採用104機線選擇方法符合領導要求的採用“成熟技術”原則,但驅動源數量龐大,並且地址不能固定,調試亟不方便,其缺點顯而易見。採用電流重合法方案雖然優點突出,但風險大,如果機器運行不穩定,還要承擔貽誤戰機責任。20世紀60年代前後,國內幾部自行設計的機器都曾先後陷入運行不穩定的怪圈中,主要問題都產生在磁心存儲系統上,有單位稱“磁心存儲系統是計算機設計的攔路虎”。在這樣的背景下,鄭筠經過多方面分析論證,毅然決定迎著困難上,甘冒風險,大膽採用電流重合法方案,設計中他狠抓質量,提高電流穩定性,對磁心嚴格挑選,於1960年勝利完成整機聯調試運算,滿足了國防建設的需要。該項目受到上級表揚並榮立三等功1次。

主持不同代計算機多品種存儲系統研製

從1956年到1990年的30多年中,計算機發展經歷了第一代(電子管)、第二代(電晶體)、第三代(積體電路)到第四代(大規模積體電路),存儲技術也日新月異,由磁心存儲轉變到大規模積體電路存儲。存儲系統技術近10年更是異軍突起。磁心存儲技術在國內延讀時間較長,直到80年代初期,僅就此項技術而言,其變化也較大。例如磁心外徑由2mm陸續降至0.4~0.6mm,磁心生產、測試、穿板等工藝日益複雜。磁心存儲技術涉及物理、化學、機械、電子等多學科領域,成為多學科的系統工程。他先後主持過七部大型電子計算機存儲系統的研製,無一返工,每次均達到當時國內先進水平,運行穩定。

他提出的存儲冗餘理論有一定創新見解,其論文曾在北京召開的國際計算機會議上宣讀過。他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並著有專著。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積極做好社會兼職及學會工作

鄭筠除了完成本職工作任務外,對學會工作及社會兼職工作同樣盡心盡力,努力做好,特別是有一段時間,他愛人生病住院,家中小孩上學,無人照顧,都是靠同事及學校老師的幫助。他勤於學習,善於思考,肯於鑽研,較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知識和理論,對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方向有較深入的研究。每次參加學術性活動,他都能提出中肯意見,深受同行的尊重。

在全國性學會中,他先後擔任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學術工作委員會委員、信息存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及名譽委員,中國計算機與信息處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等職務。特別是信息存儲專業委員會,從1976年開始籌備起就擔任領導人之一,1983年至1990年任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兼學術委員會主任,組織多次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及論文評定、推廣成果等。還曾擔任總參謀部部級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

在地方性學會及社會職務方面,曾擔任無錫市電子學會副理事長,無錫市計算機廠及中國科學院無錫計算站顧問等;曾參加無錫市電子發展規劃討論及選點調查,協助無錫市領導決策;曾擔任無錫市計算機廠設計的四川水壩監控計算機鑑定組組長;代表無錫市接待有數十人規模的美國OA(辦公自動化)代表團來錫考察並與其共同舉辦學術會議,應邀到會上做了《無錫市計算機發展情況》的報告。

主要論著

1 鄭筠.4096字電流重合法磁心存儲器.全國計算機學術會議,1962

2 鄭筠.16K字磁心存儲的研製.全國計算機學術會議,1974

3 鄭筠.存儲系統採用字面冗餘技術方法.計算機研究與發展,1984.1

4 鄭筠,朱鍾秀.試論信息存儲技術的發展及對策.全國微機套用交流會,1985

5 鄭筠.主存系統容錯技術分析.計算機研究與發展,1986.1

6 鄭筠.信息存儲系統若干問題探討.中國計算機學會信息存儲專業委員會年會,1988.1

7 鄭筠.MOS存儲系統及技術.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8 鄭筠.從信息存儲技術演變看存儲技術的發展.中國計算機學會信息存儲專業委員會年會,1991

9 鄭筠.信息存儲技術範圍、回顧及未來發展.中國計算機學會第八屆年會,1992.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