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他亦多次以個人身份應邀在英國卡地夫音樂節、新加坡國家音樂節及香港藝術節、亞洲藝術節中作獨奏演出,曾與其合作的樂團包括英國BBC威爾斯交響樂團、北京中央樂團、溫哥華交響樂團、台灣聯合實驗樂團、澳門中樂團及台灣國樂團等等,演出屢獲佳評。並曾榮獲一九九二年度香港藝術家年獎。
鄭氏演奏風格
鄭氏演奏的傳統樂曲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與韻味。他的笛子演奏吸取南北各派之長,融匯形成獨特風格——“他演奏的樂曲柔美平穩,激情內含,樂而不失其態,動情而不忘其本。正是這樣,他創造的音樂有著一種引人的魅力。”(《北京日報》簫與華)他演奏的《笛與二胡協奏曲》、《蝴蝶夢》笛子協奏曲則打破了傳統竹笛的調性局限,改良成功在可以一支傳統竹笛上流暢地演奏半音階並自由轉調,被譽為“南方一絕”。他擅長演奏不同的笛類樂器,熱衷於演奏各種不同風格的作品,藝術視野廣闊,修養深厚。他首演瞿小松的管樂弦奏曲《神曲》展現了他多方面的演奏才能。在香港、北京、台灣、日本、澳門等地均得到高度評價。他研究並改良中國古代管弦樂器塤、篪,以及少數民族管弦樂器巴烏、吐良、葫蘆絲,並重新編曲,搬上舞台,展現他豐富多彩的演奏天地——“他不但能將傳統與現代融合貫通,兼籌並顧,且能推陳出新,拓展傳統管樂器在表現領域中的大片天地而不失其固有本質。”(台灣 董榕森)
一九八八年七月,中國文聯與中國音協正式邀請鄭氏在北京音樂廳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由中央樂團擔任協奏。獨奏會成功地獲得好評,中央電台及中國國際電台並為他作了專題介紹。《人民日報》海外版更以“香港一代笛王鄭濟民”為題,專文介紹他對中國音樂的努力與成就。
鄭氏還是一位出色的唱片製作人,他先後為飛利浦、新格、麗風、風行等唱片公司錄製了一系列暢銷的中國音樂唱片,並曾獲得三項唱片金鼎獎。
近十幾年來,他轉而致力於音樂會的策劃與製作。他成功地為一九八八年及一九八九年香港藝術節製作了座無虛席的音樂會。隨後,他曾應邀為台北春季藝術季、澳門國際藝術節、神州藝術節、中國時裝節以及為香港兩個市政局文化節目部策劃製作了許多精彩的音樂會。移居加拿大溫哥華後,一九九七年開始在加藝劇院推出一系列精彩的民族音樂演奏會,場場滿座,口碑載道,積極推動多元文化。
鄭氏在香港時,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及香港演藝學院等專業院校。並創立“傳音藝術中心”十餘年,推廣音樂普及教育。他亦經常接受各地電台、報刊訪問,介紹中國音樂,為宏揚文化不遺餘力。
他現任中國音協民族管弦研究會常務理事兼海外聯絡部主任、中國上海江南絲竹協會海外聯絡部副主任、上海音樂學院海外考試定級委員會顧問、香港作曲家協會會員、美國名人協會會員,併名列英國劍橋大學之《國際名人傳記》中。1997年,在溫哥華再創立“傳音藝術中心”(非牟利機構),1999年組織“和諧樂集”繼續致力於製作、表演與教學工作。
榮譽
1985年,他已被香港多份報章譽為[香港首屈一指的笛子大師];1993年,更被中國[人民日報](海外版)譽為[香港一代笛王]。他改良並演奏的十孔竹笛突破了傳統中國笛的調性局限,可自由轉調,被譽為[南方一絕 ],在海內外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