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鄭洪勝(1842—1912),字道齋,安徽省潛山縣余井鎮人。青壯年時期投效湘淮各軍,後累積功勞,官至記名提督烈勇巴圖魯,賞曾祖至父母一品封典。歷任天津盛營管帶官、援台各營統領、北洋武衛軍馬隊全軍統領、直隸督標中軍副將等職。
個人經歷
鄭洪勝“狀貌雄偉,謀略過人,馭軍嚴而有恩”,部下樂為之用。在天津小站時,淮軍糾眾為亂,勢力擴張到各兵營,鄭洪勝對其部下,曉以忠義,誘以重賞,人人感奮,以200人破3000亂軍,並撲滅糧堆大火,使軍米獲全。統帥周盛波深加獎勉。
光緒十年(1884年),鄭洪勝奉命率領盛軍,與毅軍統領聶士成乘英國輪船,繞道赴台灣支援抗法鬥爭。台灣軍務督辦劉銘傳極為器重,委任為台灣各營統領。部隊進駐前線,他奮勇爭先,奪回要隘炮台,打通台北至台南的糧食通道。
甲午中日戰爭爆發,鄭洪勝奉李鴻章之命,帶督標衛隊500人奔赴朝鮮。七月,進攻高嶺,又隨聶公大軍攻克連山關、分水嶺等處,屢建戰功。到和約構成,才率隊回任。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鄭洪勝積極參加反抗八國聯軍入侵的鬥爭。後見聶帥陣亡,慈禧後挾光緒西遷,雖欲以死報國,而事已無可為,捫胸痛哭難已。辛丑條約既成,即求解甲歸田。
鄭洪勝久歷戎行,有功不傲於鄉里,見義勇為,尤為鄉人推服。歸後,門前插柳,道旁種竹,積極資助善舉。余井鎮及普渡庵上下游堤壩先後潰決,經紳民敦請,鄭洪勝出面督工修築,不數月工程告竣,使民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