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商代青銅器規格
墓葬和遺址中出土大量青銅器,有工具、兵器、禮器等。生產工具包括□、 鏟、刀、鑽魚鉤等;兵器有戈、鉞、矢鏃等,禮器有鼎、鬲、□、□、尊、盤壺、盂、觚、爵、□的形體為頸腹分段,平底,扁體狹流,流則附綴細小的柱,椎足細短,直而不侈;觚都較矮,中腰粗壯;□有袋足和□足平底兩式,都侈口束腰,□扁平而無裝飾;□的口部微敞,廣肩鼓腹,高圈足上有 3個十字形孔; 盤無雙耳,大口淺腹,圈足上也有 3 孔;鼎有袋足和分檔兩種,都小耳深腹。1974年在商城西牆的杜嶺街青銅器窖藏出土2件鼎和1件鬲,鼎的形制和紋飾基本相同,均為雙耳、斗形方腹、 4個圓柱空足。器表飾獸面紋與乳丁紋。其中杜嶺1號鼎通高100厘米,口徑橫長62.5厘米,縱長61厘米,腹壁厚 0.4厘米,重約86.4千克;2號鼎通高87厘米,口徑61厘米,腹壁厚0.4厘米,重約 64.25千克。二鼎形制巨大,造型莊重,被認為是王室之器。城東南的窖藏中出土銅器13件,計有大方鼎 2件,大圓鼎1件,扁足圓鼎、觚、牛獸尊各2件,羊獸□、獸面紋壺、盂和盤各 1件。方鼎的形制、大小、裝飾等均與杜嶺方鼎一致。大圓鼎和壺等都是鄭州商代遺址中首次發現。
鄭州商代青銅器特點
鄭州商代遺址青銅器的特點是:胎壁薄,平底器較多。鑄造技術已有相當水平,如採取分鑄法,鑄造大型禮器等。但從整體看,尚未達到成熟階段,如鼎、□等三足器,其一耳與一足在同一垂直線上,造型顯得不平衡,且尚未掌握器足內范全封閉的技術。藝術裝飾已相當普遍,以獸面紋為主,還有龍紋和□紋等,並常輔以連珠紋,但都為單層凸起,不設地紋。個別的青銅器中已有銘文發現,是作器者族氏徽記。鄭州商城遺址同二里頭文化和殷墟文化之間具有地層銜接關係,它的青銅器可以作為商代早期青銅器的代表,有重要的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