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明[工藝美術大師]

鄭國明[工藝美術大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鄭國明 男,1940年12月出生,江蘇淮陰人。主任醫師。畢業於南通醫學院。現任職於淮陰市第一人民醫院。

基本信息

鄭國明——工藝美術大師

個人簡介

鄭國明,1957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惠安國明雕刻藝術園的藝術總監,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獲獎並多件被中國工藝美術館及組委會收藏。2008年被命名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惠安木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同年應邀參加台灣台北舉行的“海峽兩岸高峰對話”,並被聘為台灣著名閩南古建木雕藝術顧問,推動了兩岸文化藝術交流,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保留和繼承獻出微薄之力。2010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惠安木雕代表性傳承人。
一、潛心創作、作品不斷推陳出新
從1971年從事雕刻藝術以來,能不斷研究探索雕刻藝術工藝,並精讀了中國古代藝術文化、雕刻傳承工藝等,從而提開了自身雕刻藝術的內涵,並結合刻作經驗,融入中外文化精髓,使藝術創作更為貼近生活,貼近社會,達到人文和理念的和諧統一。
在作品創作時,能正確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善於利用天然木、天然根、木抱石等材料,因材施藝。以天然和人工巧妙結合將傳統技藝和現代審美完美結合,創作了《石頭記》系列等產品。近四十年來,創作出許多優秀作品。其中:根雕作品《飛峰度厄搶佳人》、《磨剪刀》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永久收藏,《霸王別姬》被福建省工藝美術館永久收藏。木雕作品《空》被中國(東陽)國際木雕藝術大獎賽組委會收藏。為台灣嘉義縣設計創作的紅木龍鳳轎,受到海峽兩岸各界的一致讚賞。注重提高藝術品位,先後有多件作品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其中《霸王別姬》、《浩然正氣》、《自在觀音》等9件作品獲金獎。《悲愴》《大悟》等13件作品獲得銀獎,《同根生》、《濟顛》等10件作品獲得銅獎,《冬吟》等8件作品獲得優秀獎,並有4件入選參展作品,10件作品被收藏,為傳播惠安木雕雕刻藝術打開了一扇視窗。同時,也使惠安雕刻藝術更為融入世界。
二、盡心盡責、積極推動惠安雕刻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生長在雕刻之鄉,注定要為惠安雕刻藝術奇葩盡一份職責。在創作之餘,我深感惠安雕刻藝術傳承的重要性,十分注重雕刻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為此,1999年出資與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在惠安聯合創辦雕刻培訓班,邀請許多中國雕塑界的名師、專家、學者積極來我縣授課,極大地提高了我縣雕塑界人員的理論水平,為惠安雕塑企業的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為舉辦惠安國際雕刻大賽出謀獻策均取得圓滿成功。同時,注重傳幫帶,多年來先後培養了中、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人員80多人、技術工人1000多人,有的現在已成為我縣雕刻企業的掌門人。為了使雕塑學子能有較好的學習實訓基地,積極加強與集美大學的溝通,成功實現了聯合,集美大學在我雕刻藝術園設立了學生實訓基地,並由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領導小組授牌為惠安木雕技藝傳習所。2010年被聘任為福建省開成職業中專學校雕刻工藝專業特聘教師,並把自己對雕刻藝術的酷愛和積累直接傳授於子女,實現了順利的傳接,為促進惠安雕刻藝術產業化做出應有貢獻。
三、創新理念、創作藝術領域不斷拓展
從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踐的結合是我與其他雕塑界人士不一樣的地方,理論根基不紮實的我從學藝後就十分注重理論學習。1987年進入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雕塑系深造學習,2009年參加中國工藝美術高級研修班雕塑藝術專業學習。並注重把實踐和理論結合起來,先後多次參加中國雕塑論壇會議和海峽兩岸高峰對話,從溝通交流中取長補短。注重實踐經驗積累及論文撰寫,先後有《進入心靈智慧深處──木雕創作的一點體會》等2篇文章發表在《雕塑》等刊物,參加2個科研課題研究。並出版了個人作品集《鄭國明木雕藝術》。把個人的經驗和實踐無私奉獻給惠安雕藝工業。
在實際創作中,具有敏銳的藝術前瞻性,不斷地把中國雕刻藝術融入到環境設計中,先後設計雕刻出北京梅蘭芳大劇院的京劇題材相關作品,以及建陽宋慈文化廣場的大型宋慈雕像和革命題材浮雕等,瀋陽撫順雷鋒紀念館的大型浮雕設計及製作,泉州閩台緣博物館的民俗傳統木雕作品等設計工程。2010年設計了四大名山作品,更把自己從單件雕刻轉變到整體藝術的創作,達到更高的藝術境界。
四、以德養身、積極投身於社會活動
創作之餘,能發揮藝術專長積極投身於社會活動,並積極參政議政,出言獻策,是南安市、惠安縣多屆政協委員,為惠安傳統雕刻藝術的繼承、發展、保護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1997年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會員後,先後兼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雕塑學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雕刻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木雕藝術委員會以及泉州市攝影家協會會員、惠安雕刻研究會副會長等,並多次聘為泉州市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會評審,受聘南安市工藝美術學會任學術顧問,受聘莆田媽祖文化任古建雕刻藝術學術顧問,2001年,參與泉州攝影家協會資助泉州德化縣龍門灘中學品學兼優的貧苦學生一名;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積極參與泉州攝影家協會組織的災區助學活動,資助甘肅省隴南市文縣鐵樓藏族鄉枕頭壩村國小和麥貢山村國小的受災學生,同時熱心於社會公益活動。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在業內擁有良好聲譽。2004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雕刻委員會授予“德藝雙馨雕刻藝術大師”稱號。

鄭國明——縣領導

鄭國明同志於1921年12月1日生於河北省無極縣固汪村。1935年至1937年因家庭貧寒,少年失學後在家務農。自14歲起,便躬耕田畝,艱苦度日。1938年,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刻,鄭國明同志一身正氣,無私無畏,踴躍參加革命鬥爭,在固汪村武裝部分隊部任分隊長,帶領民兵為保衛勝利果實而鬥爭。1940年在村武委會工作,參與農村新生政權的保衛工作。1940年3月,他因工作成績卓著,忠誠可靠,被吸收加入中國共產黨,預備期滿後,於1940年4月轉正,成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從此,他以獻身於共產主義事業為已任,無論走到那裡,都時時處處以共產黨人的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為廣大人民民眾謀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在工作中敢拼敢闖,多次受到領導和民眾好評。1940年11月,他的父親回響黨的徵召,送子參軍,大義凜然,他積極參軍入伍,投身於抗日戰爭,在山西二分區特務營當戰士,為抗日救國,浴血奮戰,經槍林彈雨百折不撓。曾擔任晉察冀二分區特務營偵察班副班長、副指導員。1943年2月,鄭國明在唐縣榮校接受手術治療。1944年6月,轉業到無級縣在二區小隊任交通站長。在此期間,家鄉尚在敵占區,有一天他回家看望母親,家人挽留他,他也打算在家住一宿。但他的警惕性很高,對來看他的人說:“工作忙,晚上一定要走。”晚上,他隱藏在一北廂房,睡在玉米皮里。夜間果然不出他的所料,敵偽來村抓人,但沒有找到他。第二天早晨,他從玉米皮里鑽出來,人們驚訝地說:“來來,你真的沒走啊?敵人來搜查,把村支書抓走了!好危險呀!”他迅速返回交通站,繼續做革命工作。1944年8月復員轉業,回無極縣任二區區政府民政助理員。1948年1月,調任無極縣三區區長。1948年9月,調任無極縣五區區委書記。1949年11月,調任無極縣一區區委書記。1950年6月,調任無極縣委會任紀檢委員。1950年12月,調任無極縣二區區委書記。1952年11月,調到無極縣公安局,任縣委常委、公安局局長。1955年3月,任無極縣委副書記。1958年10月,合縣後,任藁城縣人委副縣長、革委副主任。1959年9月,任無極大公社第一書記。1961年6月,任無極工作委員會第一書記。1962年1月,分縣後,任無極縣委書記處書記。1963年1月,任無極縣政府縣長。1964年11月,調到四清工作隊,任隊員。1966年11月至1970年10月,在“文革”期間受到極“左”思潮的衝擊,受到無辜批判。1970年11月至1972年5月,調到無極縣根治海河指揮部,任團長。1972年6月,調到無極縣生產指揮部任主任。1972年12月至1974年10月,在無極縣委、縣革委任副書記、副主任。1974年11月至1980年12月,調到高邑縣,任縣委副書記、縣革委副主任。1981年1月至1984年1月,任高邑縣委副書記兼人大常委會主任。1984年1月離休。鄭國明同志從事革命工作四十多年,他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艱苦奮鬥,開拓進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無私奉獻、廉潔從政、艱苦創業,工作幾十年,創建了許多光輝的業績,為改革開放、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諍言獻策,施展才華,頗有建樹。

第一章 浴血抗日

1937年“鄭國明同志踴躍報名參加八路軍,到山西二分區當戰士。從而走到了抗日救國第一線。1942年春天,由於漢奸的告密,日偽反動派對八路軍家屬進行抓捕拷打殘殺,妄圖瓦解我軍心。 在此殘酷環境下,鄭國明的父親在地下黨幫助下,在家挖了個地洞躲了起來。幾天后,國明的父親從地洞裡爬出來不多時就死了。鄭國明同志為革命忘我奮鬥,犧牲了自己的親人,也未能靈前盡孝,成為終身遺憾。1942年,日本侵略者對太行山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燒殺掠搶,殘害無辜百姓,激起廣大軍民極大憤慨。1943年12月,日本侵略者又一次向山西太行山革命根據地進犯。我八路軍太行二分區36區隊奉命在山西省郭縣東山底阻擊敵人。在這場阻擊日寇的激烈戰鬥中,鄭國明同志在36區隊當戰士,他深懷階級仇、民族恨,英勇上陣,打死許多敵人,這場激烈的阻擊戰打得很漂亮,把號稱裝備精良 、野心稱霸亞洲的日本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屍橫遍野,洋鬼子們嚇得魂不附體,他們顧不得收屍,倉惶逃竄。在這次短兵相接、浴血奮戰中,我八路軍官兵,表現得非常勇敢善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子弟兵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但在激戰中也有很大傷亡。鄭國明同志在這次戰鬥中,身負重傷,昏倒在陣地上。八路軍部隊因戰略轉移,迅速撤走,而鄭國明當時被人以為犧牲了,沒來得及掩埋。第二天,當地一位放羊的人在山崗上發現幾具死屍中,有一人還活著,走近一看,是鄭國明。鄭國明被敵人機槍射中腿部,小腿骨折,流血過多而昏迷不省人事,鮮血在寒冷的嚴冬,與皮肉、衣服凝結在一起,凍成了大塊冰疙瘩。這是鄭國明死里得生的原因,要不是凍血成冰,堵塞血管,自然止血,他決不會活下來。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在抗日戰爭期間,共產黨八路軍和人民血肉相連,親密無間。這位放羊人發現尚未死去的鄭國明,扔下羊群,背上他,一步一顛,翻山越嶺,來到當地八路軍戰地救護所。當時,救護所條件很差,沒有什麼醫療設備,不能做手術,只能用鹽水消毒,作簡單包紮,兩個傷員住一個土窯洞,晚上沒有被子,只好用麥秸雜草蓋身取暖。因為戰爭環境和醫療條件不足,鄭國明的腿落下嚴重殘疾,碎骨和肉片長成球狀疙瘩,行動不方便。1944年初,鄭國明隨軍轉戰,到達唐縣榮校,轉到白求恩野戰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白求恩同志以嚴謹負責的態度精益求精的技術,把鄭國明同志凝結一年有餘的骨肉打開,重新整骨縫合,但畢竟因為耽誤了治療時機,局部肌肉壞死,不能復原而落下二等乙級殘疾。使得他在後來四十年的工作中帶來極大的痛苦。 在抗日戰場英勇奮戰而身負重傷,死裡逃生而身受殘疾的鄭國明同志革命意志不減當年,四十年如一日,堅持為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努力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真不愧是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

第二章 崗南水庫

1959年,鄭國明同志任藁城縣施工團總指揮,參加了崗南水庫的修建工作。
搬遷西柏坡
鄭國明同志曾於1959年3月親自參加了革命聖地西柏坡搬遷工作。 西柏坡在平山縣,它是中國革命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1948年5月,中共中央軍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移駐西柏坡成為當時中國革命的政治中心。為全國解放做出了重大貢獻。1947年7月17日,全國土地會議在此召開,保證了土改運動的健康發展。在這裡,黨中央、毛主席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在此召開,為促進和迎接全國勝利的到來,實現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打下了基礎。中共中央遷往北平後,為了將中共中央舊址和留下的物品很好的保存下來,當地政府對中共中央舊址保護和管理極為重視。1956年確定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9年修建崗南水庫時,西柏坡處於庫淹區,經研究決定將中共中央舊址遷移復原,並在周圍加築一道矮 牆,構成一 處院落,大院面積16000多平方米,另外,中央軍委作戰室舊址,七屆二中全會舊址建築予以搬遷復原重建。1959年,鄭國明同志在崗南水庫任藁城施工總團總指揮,這年秋天,鄭國明奉命指揮率領500多民工,進行西柏坡搬遷工作。當時,上級對這項工作非常重視,在搬遷過程中,不準有絲毫損壞,要“完璧歸趙”,完整無損地進行復原重建。搬椽子時,每5根綁成一捆,編上號碼,一人只準搬一捆,不許多搬,檁條並不太重,但要求兩人抬一根,不許一人獨扛。木料搬運完畢後,再搬運用具,如毛主席、朱總司令的辦公桌子、座椅、都要小心謹慎地搬運。鄭國明親自參與,嚴格要求,確保搬遷無損壞。最難搬運的是石碾,碾盤很大,重量也很大,約有3000斤,鄭國明採用滾木法在碾盤下支上 圓形滾木,上邊有20多人往高處拉,下邊有幾人用木樁支、頂,不讓下滑,一直向上行1500多米,到達 東柏坡附近。碾盤搬遷後,更難辦的是碾滾,一塊巨大的圓柱體石頭,無處抓撓,向上以40多度的坡度搬運真不容易。鄭國明率領民工,千方百計想辦法,採用了以框架固定 而又能使其在框架內移動的辦法,拉的拉,推的推,頂的頂。幾十人分工合作叫齊號子,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將近兩天時間,才將最難辦的一件任務完成 了。鄭國明跛著腿親自拉縴,全部搬遷西柏坡革命舊址任務只用了十五天時間。1982年,國務院公布西柏坡中共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河北省委、省政府確定其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又建起一批革命傳統教育系列工程。
修建主壩
1959年,鄭國明同志擔任藁城施工團總指揮,負責崗南水庫主壩 修建工程。他以高度的責任感,身負重任,不辭勞苦,為主壩的高質量修建,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生產。當時,由於施工條件較差,修壩全憑人力,小車拉土,人工抬筐,儘管如此,鄭國明同志身先士卒,常常跛著帶傷的腿到第一線指揮幹活,他和民工同抬一筐土,同吃一鍋飯,和民工關係如魚水似親人。前方生產熱火朝天,民工在他的帶動下,深受鼓舞,幹勁大,熱情高,工程進度很快。由於鄭國明能深入第一線,能與廣大民工同甘共苦,心裡懷著成千上萬民工,他非常注意體貼照顧民工,對老弱病殘的民工都及時予以治療、照看。特別注意民工的一伙食安排,時常親自到民工伙房查看 環境衛生,食譜安排,用糧 用油情況 ,遇到個別困難,親自予以解決。使民工一伙食在低指標時代搞得另外出色,民工說:“這飯菜在家裡絕對吃不上。”從而激起了民工的幹勁,使藁城團施工進度快,質量高,屢受表彰。質量。“百年大計,質量第一。”鄭國明常用這一句話教育大家。他說:“百里長堤往往會潰於一穴。”因此,在築堤用土方面,他特彆強調質量,在清理草皮時,不但反覆教導連隊和民工“不準一草一木一塊樹皮掉進主壩壩體,質量是主壩的生命,它關係著千千萬萬人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呀!”在澆灌壩基時,他親自督察嚴格把關。在履帶拖拉機碾軋大壩時,他一定要親自督察,對檢測質量嚴格要求,什麼位置選 樣,碾軋硬度是否合乎標準,都親自過問,親自審驗。崗南水庫是河北省最大的一座水庫,自1959年3月動工至69年10月竣工,總工程量2024萬立方米,最多利用民工109600人,總投資1.57億元,工程主要結構有主壩一座,前壩17座,正常溢洪道和非常溢 洪道各一座,輸水洞,泄水洞各一條,電站、調節池各一座。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5900多平方公里,總庫容量15.71億立方米。與下游的黃壁莊水庫合用,可灌溉農田300多萬畝。由於主壩修建的質量高,近半個世紀來,為下遊人民造福非淺,並未出任何泄漏事故,創庫壩建設之良好歷史記錄。安全。安全和生產是 相提並論的,鄭國明高度重視 安全施工,當時使用覆帶拖拉機在大壩施工,是極易發生事故的,周總理視察崗南水庫時,就特別 關注問及“有無人身事故發生時?”鄭國明說:“沒有。”他用兩個響噹噹的字回答了開國總理的問話,表明他忠於黨和人民偉大事業的真誠心意。在修建主壩時,開挖土方,自然形成了30多度的大坡,危險極易發生。那裡有危險,那裡有困難,那裡就有鄭國明。有一次,兩輛汽車連續進入土場,前邊的汽車裝滿了土,正準備啟動,突然發生了事故,快速向下滑行。而距離下邊的空車僅有幾米遠眼看就要把鄭國明和一名司機擠死在兩車之間。在這千鈞一髮的危急關頭,前車上的民工急忙伸下兩個鍬把,鄭國明手疾眼快,動作迅速,喊了司機一聲:“快上!”兩人各抓住一個鍬把,剎時被民工拽上車頂。瞬間,兩車“咕咚”相撞,一場大禍避免了,人們捏著一把汗說:“老鄭啊,真危險,你可要當心啊!”鄭國明卻說“我個人安危沒什麼,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呀!”從此以後,鄭國明對施工安全更加重視了,他不但仍然堅持在最危險的地方去工作,去指揮,而且對民工的施工安危百倍警惕,時刻關注,深受廣大民工敬重。整個主壩修建過程中,未曾傷亡一人,當周恩來總理視察到此時,問及安全問題,也很滿意。
珍貴照片
在鄭國明家的客廳里,掛著一張珍貴的照片。那是1959年周恩來總理視察崗南水庫工地時和他的合影。為了解決300多萬畝農田的灌溉問題,中央決定修建崗南水庫。當時的石家莊專區組織了全專區109600名民工修建崗南水庫,鄭國明同志任藁城(系藁城、無極、欒城三縣合併的大縣)縣委常委、副縣長兼縣施工總團總指揮。1959年6月6日上午9時左右,鄭國明同志正在崗南水庫工地和民工們一起抬土,一位戴眼鏡的同志急匆匆跑來對他說:“鄭副縣長,周總理來了,張專員讓你快去。”鄭國明聞訊,心情十分激動,立即快步隨來人跑到主壩前,只見周總理穿短袖衫、長褲、方口布鞋,神采奕奕地站在主壩前,省委第一書記林鐵、地委第一書記康修民、專員張屏東和幾個不認識的同志站在周圍,周總理沒等別人介紹,就問走過來的鄭國明:“這位同志你是哪縣的?”鄭國明當時很緊張很激動,漲紅了臉說:“我是藁城縣的。”總理見他很緊張,很激動的樣子,就放慢了語速,和藹地問:“一個民工一天能吃一斤糧食嗎?一個民工一個月能吃到四兩油嗎?吃什麼菜?”鄭國明一 一回答。當總理聽到以上問題都能保障做到時,便大聲說“好,帶我到民工食堂去看看。”在場的省、地領導也要跟著一同前往,總理揮手示意不讓他們跟著。周總理一共視察了三個民工連的食堂,每到一處,總理都找幾個民工親切地問一問:“吃得飽嗎?菜里有油嗎?”在一個民工食堂,總理讓炊事員拿來民工吃的棒子麵餅子和蘿蔔片嘗了嘗,用勺子盛出菜鍋里的湯,看看有沒有油珠,囑咐鄭國明要搞好民工一伙食。走出民工食堂,總理向專區施工總指揮走去,邊走邊問鄭國明:“施工時傷人沒有?”(當時用的是履帶式拖拉機,很容易出事故)“沒有!”鄭國明堅定地回答。總理聽了,欣慰地點了點頭。在專區施工總指揮部工棚里,周總理召開了由中央有關部、省、地、縣領導參加的座談會。會上總理認真聽取了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仔細詢問了崗南水庫的移民安置。計畫工期、施工土方、後勤供應、用工、用電等情況,大家一一做了回答。當一位同志回答需用電線數量時,總理嚴厲地批評道:“你回答得不對,照你所說的電線長度,電線架到巴格達了,工作一定要深入。要掌握第一手材料,不要光聽下面匯報和自己盲目估計,這樣做是要出亂子的。”直說得那位答話人低頭不語。最後總理指示:“一定要在主汛期到來前把水庫主壩修建至安全高度,以防不測。”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專區領導向總理請示說:“準備了幾尾當地產的魚。”總理一聽就生氣了,嚴厲地批評道:“民工們都能吃到魚嗎?越是領導越不能搞特殊,民工吃什麼我就吃什麼。”說完就來到工棚和大夥一起吃起民工飯,邊吃邊說:“這飯好吃,棒子麵餅子就蘿蔔片,香!”幾天后,專區機關把中央的同志拍攝的一張珍貴的照片:周總理與鄭國明在崗南水庫工地上的合影,轉交給了鄭國明。鄭國明一直珍藏著。後來,雖然歷經多次政治運動,工作調動了四五次,搬家多次,家中物品遺失不少,而這張珍貴的照片卻一直保存至今。這張照片象一面鏡子,天天照著鄭國明,使他懂得做一個真正馬列主義者、一個真正共產黨人,應當如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如何當好官,掌好權,如何廉潔從政,如何當好人民公僕。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一晃40多年過去了,可每當鄭國明想起當時的情景,想起周總理的諄諄教誨,總是心潮起伏,激動不已。
關愛高邑
1970年,在根治海河工地上,鄭國明同志和高邑人結下了良好友誼。那時,他擔任無極縣施工團團長,在開挖獨流鹼河時,與高邑為鄰。在工地上,鄭國明經常在第一線參加勞動,一邊幹活,一邊指揮,和民工們相處得親密無間,工程進度很快,常常受到上級表彰。鄭國明同志在施工生產過程中,講奉獻,克己讓人,從不和相鄰縣為邊界發生爭執。他對本團民工說:“咱們的鄰縣是高邑,高邑縣小民工少,咱們寧可多拉幾方土,決不讓高邑吃虧。”他經常以吃虧讓人教導本團民工,搞好雙邊睦鄰關係,多為根治海河做貢獻,這種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使高邑民工深為感動。有一次,高邑與趙縣民工因邊界問題發生爭執,鄭國明主動前來調解,他對趙縣施工團負責人說:“你們縣大,民工多,不要欺負高邑小縣,多拉幾方土怕什麼?”趙縣不肯讓步,鄭國明說:“你們兩縣留下的邊界牆,不過500多方,我們無極包了!”鄭國明的誠摯行動,感動了兩縣民工,大家紛紛爭拉邊界土牆,此後再無爭執發生。1974年10月,鄭國明調到高邑縣任職,他來到高邑,首先找到當年在海河工地結誼的原施工團會計李竹葉說:“咱們‘老海河’又見面了!”李竹葉緊緊拉住鄭國明的手說:“鄭書記,你來高邑當領導,我萬分高興,歡迎您啊!”

第三章 廉潔施政

為人類的幸福而勞動,這是多么壯麗的事業,這個目的有多么偉大!1974年10月,鄭國明調到高邑,任縣委副書記、縣革委副主任。他在高邑任職期間,縣委、縣革委班子非常團結,機關充滿正氣,幹部廉潔從政,從無以權謀私現象。鄭國明曾在八路軍部隊受過血與火的考驗,革命立場堅定,貫徹執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堅定不移,對黨和人民無比忠誠,在作風上,牢記周總理接見他時的諄諄教導,實事求是,認真負責,深入基層,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不單靠下面匯報,不盲聽虛聞。生活上,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經常聯繫民眾,傾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工作,他為人正派,作風民主,有事多和別人商量,更不以權謀私。他品格高尚,團結同志,善於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具有軍人的嚴謹負責作風。在思想上,他忠於黨忠於人民,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追求進步,開拓進取。在工作上勤勤懇懇、扎紮實實,嚴謹細密,認真負責。
主抓財經管理
鄭國明同志在擔任縣委副書記及縣革委副主任期間,主抓財經工貿系統工作,卓有成效。鄭國明特別重視高邑的農業生產,在不斷完善提高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積極推廣普及農業新技術的前提下,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水平,1981至1982年間,由於化肥緊缺,直接影響全縣農業生產,鄭國明主動和有關人員多次到石家莊地區生產公司要化肥,反覆懇求,在正常供應指標外,多給了高邑100多噸化肥,為高邑縣農業增產作出了應有貢獻。由於連年乾旱,我縣西部嚴重缺水,為了保證農業豐收,鄭國明同志不辭辛勞,三番五次親自到西部旱區實地考察,了解情況,一邊發動民眾積極投入抗旱鬥爭,一邊千方百計為民眾解決水源問題。他曾經多次到贊皇縣白家窯煤礦聯繫,引用白家窯的水,並修建防滲溝渠,將水引到高邑,解決了南焦、北焦、北瀆等部分農田的灌溉用水。但時不多久,白家窯也因旱情嚴重,當地農民與其爭用其水,使高邑斷源。為了徹底解決旱區缺水問題,只有打深水井。鄭國明想盡許多方法,在西富村西崗打成深水井2眼,南塔影打成深水井1眼,解決了自西向東一條缺水地帶用水問題。尤其1982年以後,連續三年戰勝乾旱、病蟲等各種自然災害,農業和牧副各業獲得全面豐收。使農業生產創歷史最好水平。1983年實現了“八個超歷史”:(1)糧食單產超歷史,達到1166斤,超歷史最高水平156斤;(2)糧食總產超歷史,達到18472萬斤,超歷史最高水平2634萬斤;(3)棉花單產超歷史,達到153斤,超歷史最高水平60斤;(4)棉花總產超歷史,達到1015萬斤,超歷史最高水平400萬斤;(5)糧食貢獻超歷史,達到4900萬斤,超歷史最高水平930萬斤;(6)棉花貢獻超歷史,達到984萬斤,超歷史最高水平400萬斤;(7)多種經營總產值達到3624萬元,超歷史最高水平2300萬元;(8)人均收入超歷史,達到445元,超歷史最高水平125元。農業總產值達到6241萬元,比1980年增長51.8%,農村商品生產出現了蓬勃發展的新局面,全縣重點戶、專業戶發展到6812個,占農村總農戶的22%,各種新的經濟聯合體發展到1445個,並出現了9個多種經營專業村,全縣農村經濟空前活躍,日趨繁榮。1975年,高邑縣燃料十分緊張,因多種原因,煤廠進不了煤,工業缺煤,農業使用的煤氣機也缺煤,農民生活缺煤。當時西良莊及許多村農民自發組織社員拉上小排車,步行到昔陽縣去買煤,來回一趟,須五六天時間。鄭國明為了解決高邑縣燃料困難,他多次到燃料公司,和有關人員研究解決辦法,並責令主管人員到昔陽、峰峰、陽泉、大同等地去採購,為了不虧噸,降低成本,鄭國明親自提出自拉自運方案,讓燃料公司組織車輛,到外地採購煤炭,迅速解決了全縣工業、農業和生活用煤問題。他抓工業,工業生產連續保持了高速度。工業生產認真貫徹中央“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八字方針,調整工業結構,狠抓企業整頓,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在原料、能源緊張的情況下,生產持續發展,連年實現無虧損企業。由於市場經濟發生重大變革,高邑縣玻璃廠面臨衰落危機。為了挽救局面,鄭國明同志坐鎮玻璃廠,與廠長們精心研究對策,派人外出專門考察市場需求,得到可靠信息,改建了玻璃廠,開始生產“輸液瓶”。在生產初期,由於技術工藝不過關,產品質量不合格,瓶子易爆易裂。為了改進技術,鄭國明又組織有關人員到石家莊、山東等地去學習參觀,反覆改進設備,更新生產技術,終於使輸液瓶達到合格標準,推入省內外市場,在高邑形成一項較大規模的醫藥包裝生產基地,成為全縣一項重要的拳頭產品,連續數年常盛不衰。1983年,工業總產值完成3877萬元,比1980年增長63%,實現利潤511萬元,比1980年增長150%,通過體制改革,擴大企業自主權,工業生產形勢又有新的發展。鄭國明抓財貿工作有了新的起色。他和財政稅務部門狠抓當家理財,強化稅收工作,較好地完成了財政稅收計畫,初步實現了全縣財政經濟的好轉。1983年,財政收入完成471.8萬元,其中稅收完成300.2萬元,支出443.1萬元,收支相抵,節餘28萬元。在流通領域內,堅持國家、集體、個人一齊上的方針,鄭國明為大力發展集體和個體商業,疏理了流通渠道,繁榮活躍了市場,做出了很大努力。1983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到4132萬,比1980年增長46.2%,實現利潤87.5萬元,增長25.7%,整個財貿戰線市場繁榮,購銷兩旺,出現一派喜人的景象。
負責落實政策
鄭國明遵照上級黨政的有關指示,本照“精兵簡政”的原則,順利完成了我縣的機構改革和社改鄉工作。按照上級統一部署,我縣自1983年10月開始,利用兩個月時間,進行了縣級和中層機構改革。改革以後,領導幹部老化的狀況有了明顯改變,“四化”程度有了顯著提高,在機構改革的基礎上,抓緊進行了社改鄉工作,在原來9個公社的基礎上,改設了1鎮8鄉。鄭國明同志在縣委任副書記期間還為我縣落實政策,平反冤假錯案做了大量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在左傾錯誤思想指導下,我縣先後開展了“批鬥資產階級反動路線”、“清理階級隊伍”、“一打三反”、“批林整風”、“批林批孔”、“評水滸”、“反擊右傾翻案風”等鬥爭,大搞階級鬥爭擴大化,製造了千餘起冤假錯案。有1077人被斗,有61人非正常死亡。1981年10月17日,縣委發出了《關於加快落實政策工作的安排意見》,要求各級黨組織要認真學習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方針、政策,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加強領導,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落實政策任務。在落實政策過程中,他協助縣委書記李勝考主動解決全縣難度較大的原農林局長趙玉山被逼自殺案件。從而,加快了落實政策的步伐。在他主持下,經過4年零8個月的落實政策工作,全縣文化大革命中立案審查的幹部職工和民眾共1576人,有1023人改變了原處理;非正常死亡61人全部查清了死因,進行了平反昭雪;拘捕管押的案件561件,糾正了435件;全縣揭發出犯有打砸搶錯誤的人員303名,絕大多數進行了檢查和陪禮道歉,取得了諒解,對8名錯誤性質嚴重的分別給予了黨紀和政紀處分;複查歷史案件282件,改正170件;全縣錯劃右派42人(含外地調入10人)、反社會主義分子13人,作了全部改正和妥善安排。另外,落實12名起義投誠人員的政策,給761名四類分子摘掉了帽子,給地富出身的6209人新定了成分和出身。
穩定社會治安
鄭國明同志懷著無產階級革命理想,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艱苦奮鬥,幾十個如一日,不辭勞苦,不計得失,兩袖清風,無私奉獻,表現了一位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他在高邑任縣委副書記和人大主任期間,還主抓了政法工作,為我縣社會長期穩定和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1974年,他和縣公安局領導共磋破大案穩定高邑的大計,縣公安局在縣委領導下,積極開展偵察破案鬥爭,年內破大案13起,有力地打擊了現行犯罪。鄭國明同志非常重視大要案的偵破工作,他多次深入到公安局,聽匯報,出主意,共謀偵破決策。1980年,在北瀆村西崗邊發現掩埋在地表下的一具無名女屍。為了迅速偵破此案,主管政法的縣委副書記鄭國明親臨現場,與省廳、地處、縣公安局有關人員,共同勘驗、研究偵破方案,經過50多天的偵察取證,一舉將此案破獲,將兇手抓捕歸案,受到上級公案機關的通令嘉獎。1983年,北焦村發生一起重大兇殺案,鄭國明聞訊,立即和公安人員直奔北焦,到現場勘察,整整奔忙一天,連午飯都顧不得吃,精心研究案情,仔細研究兇殺起因、經過,並詳盡地組織調查研究、取證工作,從而迅速查實破獲了此案。根據農村實行經濟承包責任制後,一些不法分子的犯罪苗頭和動向,鄭國明與縣委領導協商,並於縣公安局研究提出治安防範措施:全社會要廣泛宣傳教育民眾,加強對牲畜農機具的管理,嚴防被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措施制度,落實好崗位責任制;採取措施,嚴格控制銷贓。8月16日,為了維護社會主義法制,我縣拉開嚴打序幕,鄭國明出席主持了在縣體育場召開的全縣各界民眾三萬多人參加的公開捕判大會,會上對14名犯罪分子依法逮捕,對11名罪犯宣布了判決,對殺死義父和妻子的重大殺人犯谷小青判處死刑,立即執行。9月,在鄭國明主持下,全縣“嚴打”第一仗勝利結束,共抓獲犯罪分子73名,挖出流氓團伙5個計26人,盜竊團伙3個計16人,共破獲刑事案件89起,其中特大案件2起,重大案件23起,查處治安案件80餘起,繳獲匕首6把,子彈60發。還在全縣範圍內開展堅決取締反動會道門活動,重點打擊了復辟活動猖狂的還鄉道,逮捕了4名道首。初步穩定了社會治安。 鄭國明同志在高邑任職期間,非常重視社會治安管理工作。他針對本縣具體情況,積極推行社會治安大防控工程,在全縣貫徹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以穩定保發展,以穩定促發展,實施了社會治安大防範工程,實現了“發案少、違法少,提供案件線索多,治安秩序好,民眾滿意”的總體目標。使高邑縣社會治安步入良性循環,治安案件年平均下降十五個百分點,重特大案件發案率控制在萬分之二以內,治安案件每年下降23個百分點,全縣治安秩序穩定,使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第四章 人大工作

鄭國明同志於1981年1月至1983年12月在高邑縣人大常委會任主任職務。在任期間,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賦予的職責,及縣人民代表大會歷次會議的決議,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為重點。努力開展各方面的工作,促進了我縣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發揮了縣人大常委會做為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工作機關的作用。
普法教育
在人大,鄭國明主任很重視抓普法教育工作。一、抓好法制宣傳教育,爭取社會治安的根本好轉。在本屆期間,全國人大相繼頒發了《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婚姻法》等一系列法律,這是我國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重大成果,是爭取社會治安情況根本好轉的有力武器。本屆人大常委會把宣傳、貫徹這些法律做為自己的根本性任務,經常抓,反覆抓,收到了較好效果。憲法修改草案和新憲法公布以後,鄭國明都及時地做出了動員全縣人民深入學習、討論、自覺遵守、維護憲法的決定。在縣委的領導下,成立了學習討論憲法領導小組,和有關部門一起採用多種形式,進行了廣泛深入地宣傳。為了把學習引向深入,鄭國明主辦培訓班培訓了六百八十名社會各界骨幹,重點抓了二十五個單位,召開了各種類型的學習會、座談會。在討論憲法修改草案的過程中,在各種會議上,他組織全縣各界人民以主人翁的高度責任感,認真思考,踴躍發言,共提出修改意見一千三百多條。學習、宣傳法律是為了更好地貫徹執行法律,為了爭取社會治安的根本好轉。因此,他在縣人大除了督促、檢查司法人員深入學習,加深理解這些法律外,還直接過問、參與了一些重大或疑難案件的審理工作。同時,還不斷督促、檢查各部門、各單位的綜合治理情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單位、各鄉(鎮)都制定了法制教育,狠抓了防犯措施,特別是加強了對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加強了對本單位治安情況的定期分析和總結,使不少問題能夠解決在萌芽之中。
民主監督
鄭國明同志充分發揮人大的民主監督重要職能,以經濟 建設為中心,依法對縣“一府兩院”的工作實行民主監督。他主持常委會定時聽取並審議“一府兩院”關於國民經濟計畫、工交財貿企業經營責任制、農業生產責任制、財政收支、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等工作報告。在常委會上,鄭國明組織大家對各項報告都進行了認真地審議,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如:制止拔棉種麥現象,確保當年棉花產量;提前動手,備好優良棉種;採取得力措施搞好棉花收購,每到收棉季節,鄭國明都親自到棉花收購站實地考察,解決實際問題。有一次,他發現棉站一天僅收購幾千斤棉花,讓棉農整天排長隊,幾天幾夜賣不了棉花,出現賣棉難和因排隊爭時間而發生打架事端。他主動查明原因,對棉站工作人員故意壓級壓價等做法予以批評糾正,一天內就收棉萬餘斤。在糧食入庫季節,鄭國明同樣多次跑糧站,現場辦公,為售糧農民解決具體問題,為民眾排憂解難辦實事。有一次在中韓糧站,他發現200多售糧農民聚集在那裡,為停收和壓價憤憤不平的議論後,立即找糧站負責人批評他們,讓他們馬上糾正這種錯誤做法。當天在鄭國明監督下就收購了近30萬斤糧食,百八十輛送糧車得以疏導。鄭國明同志根據人大代表和民眾反映最強烈的熱點問題,糧站工作人員服務態度不好,壓級壓價,故意刁難民眾,以水分含量高為藉口隨意停止收購,讓車輛人馬長久聚集門口,形成人為的賣糧難問題,為了認真貫徹國家收糧政策,鄭國明連續三年,每到收購季節,便坐鎮到收購站,現場監督,還讓人大其他同志一併下到基層去監督辦理,使全縣幾個收購站都迅速扭轉了工作作風。有一次在西林糧站,工作人員說農民的糧食水分高,鄭國明親自讓他們取樣檢驗。鄭國明說:“含水量沒有超過要求標準,你們為什麼不收?”糧站工作人員認了錯 ,那一天,竟收購糧食50多萬斤。農民高興地說:“縣人大主任真是咱老百姓的貼心人,要不是鄭主任坐鎮監督指導,現場解決問題,咱們排三天長隊也賣不了糧啊!” 為發揮我縣優勢,積極發展鄉鎮企業,大力發展商品生產,他建議集中領導,集中精力,加強基建隊伍,保土建、爭主變(變電站)、儘快拿下大營電站。對於促進我縣經濟的繁榮,進一步發展我縣的大好形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經常組織代表視察工作。根據不同時期黨的中心工作和民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他不斷組織代表到有關部門和單位視察工作。先後視察了機械廠、棉麻公司、莊頭公社等單位。在每次視察之後,都針對該單位工作中的經驗和問題,及時向縣委寫出視察報告,向政府提出改進建議,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工作的開展。如一九八二年九月,鄭國明和有關代表視察機械廠和棉麻公司後,感到機械廠在兩個方面做得比較突出:一是較好地建立了各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二是發揮了科技人員的作用,因而經濟效益提高很快,而棉麻公司的情況就差一些,主要原因是:領導成員比較老化,責任制不夠完善,棉檢技術力量比較薄弱等。向縣委寫了視察報告,向政府提出了改進建議。政府及時肯定了機械廠的經驗,及時調整充實了棉麻公司領導班子,幫助棉麻公司解決了存在的其他問題。這兩單位的工作,很快出現了新的氣象。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方面。三年來,鄭國明不斷組織縣人大常委會先後聽取了教育改革、愛國衛生運動、食品衛生法的貫徹執行情況、計畫生育等多次匯報。鄭國明對省人大發來證求意見的《食品衛生法》、《省集市貿易市場食品衛生管理辦法》及時召開各方面有關人員參加的座談會,並將座談情況及時整理上報。對於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分子,爭取社會治安情況好轉,他都在常委會上聽取了匯報,並參與了一些檢查落實活動。鄭國明在搞好人事任免方面經常苦心操勞。按照法律賦予的職權和規定的程式,召開常委會研究,先後任免了“一府兩院”工作人員八十五名,保證了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鄭國明同志為了密切聯繫人民代表,充分發揮人民代表的作用,集思廣益,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他採取多種形式,加強與代表的聯繫,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本屆人大常委會一建立,首先把全縣一百四十五名代表按公社和縣直的分布情況,劃分了十一個小組,民主推選了正副組長,建立了代表聯繫制度。採取多種形式和代表保持密切聯繫,一是請上來。邀請代表到縣組織學習,參加或者列席會議,傾聽他們的意見。二是走下去。他和人大常委會工作人員專程下去或是利用工作之便,走訪人民代表。三是,組織部分人民代表到基層視察,了解和研究實際情況。四是,及時處理來信意見和要求,及時批覆或批轉他們來信,直接或督促有關部門解決這些代表提出的問題。通過以上方法,保持了與代表的聯繫,傾聽了代表的意見和建議,經過人大常委會工作,解決一些與廣大人民民眾密切相關的問題。如生產責任制,煤炭、柴油供應等問題。認真辦理代表提案,鄭國明把認真辦理代表提案作為聯繫民眾和保證人民民眾行使民主權力的一條重要渠道,多次督促、幫助縣政府及有關部門,認真辦理人民代表的提案。七屆人大曆次會議提出的二百四十一件提案全部辦結。還接待來訪民眾五百三十六人次,辦理人民來信一百八十四件,解決了一些人民民眾迫切要求解決的許多具體問題。
自身建設 鄭國明同志對縣人大自身建設付出了重大努力和卓有成效的改進。人大常委會是權力機關,又是工作機關,要依法行使權力,進行工作。它的性質、職權要求人大常委會必須加強自身建設。同時,本屆人大常委會面臨的情況是新形勢、新機構、新班子、新工作,這個特點要求常委會更必須加強自身的建設。加強學習,提高認識。鄭國明面對新形勢新特點,經常組織人大常委會的全體成員及機關全體幹部學習《憲法》、《地方組織法》,學習中央有關檔案和中央領導同志的多次重要講話,學習省人大的有關檔案和外地經驗,不斷提高大家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策業務能力,提高大家對人大常委會性質、職權和作用的認識,提高大家做好人大常委會工作的自覺性。健全制度,提高效率。根據上級有關指示,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鄭國明主持建立健全了人大常委會工作實施辦法,常委會議、主任辦公會議、學習、工作、生活等一系列制度,本著工作需要和少而精的原則,建立了必要的辦事機構,調配了部分工作人員,常委會正、副主任,機關全體工作人員,都做了明確分工,在實際工作中,基本上做了各負其責,有分有合,提高效率,工作出色。在工作中他主動爭取黨委的領導和支持。這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證。鄭國明時刻注意在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安排人大常委會的活動,開展人大常委會的工作。一方面,凡屬人大的重要工作和重要活動,都注意事前向縣委請示,事後向縣委匯報,時刻把自己置於黨的領導之下。另一方面,通過人大的工作,努力實現縣委的決定。在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努力發展鄉鎮企業、發展商品生產實現工農業產值翻番的目標。鄭國明緊緊圍繞這箇中心安排了人大的各項活動,以主要精力服從於這箇中心。積極圍繞這箇中心進行調查研究,當好參謀。積極參與了圍繞這箇中心而開展的一系列重大活動,如修建環城路,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督促幫助解決在發展商品生產中的一些具體問題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設立常務委員會是黨和國家總結歷史經驗和文化大革命慘痛教訓之後,為健全國家民主生活、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人民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所採取的重大措施,是我國政權組織的重要發展,這對於健全我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順利進行,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三年多來,鄭國明在任的七屆人大常委會在縣委的領導下,按照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權,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圓滿完成了人大工作的使命。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在生命史中,抓緊要以實際行動寫好一些有意義的篇章,當回憶往事的時候,就可以自豪地說:“我曾經為黨的事業努力工作過。”鄭國明同志自青年時代起,就投身於革命鬥爭之中,在同日本侵略者的浴血奮戰中,經槍林彈雨,歷刀光劍影,奮不顧身,抗日救國,前赴後繼,英勇殺敵,雖身負重傷,終身殘疾,但數十年如一日,復員地方,轉戰南北,繼續為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如牛負重,責任在懷,忠心耿耿,始終不渝,尤其在高邑工作十年,夜以繼日,竭心操勞,為高邑縣的社會穩定和經濟持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鄭國明同志是高邑人民的好朋友,他雖然離休了,但和高邑人民依然感情濃重,心心相印,他的人品,他的業績,高邑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