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先聲

鄭先聲

鄭先聲,字子瑜,辛亥革命烈士,1865年出生於湖南長沙,毀家革命,1910年秋病逝於南京獄中,時年45歲,為中國同盟會最早的會員之一。辛亥革命成功後被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追封為陸軍上將。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鄭先聲,字子瑜,1865年3月17日出生於一個書香之家,長沙縣金井鎮拔茅田村(原觀佳民主村)桃花源人,性峻急,重信義,有豪俠風。父親鄭敦溍和鄭先聲三兄弟(兄鄭先授和鄭先持)均為清朝太學生,鄭先聲20歲考中秀才,後又肄業於兩湖書院。1887年任教於醴陵淥江中學,後於黃興、李燮和等革命志士秘密聯繫,在長沙成立“黃漢同盟會”,從事反清革命活動。1893年離開湖南在長江流域進行革命活動,從1896年開始,鄭先聲受反清革命組織派遣,利用兩年時間調停山西各幫會的分歧,聚集反清革命力量。1900年,鄭先聲、李燮和和周震麟密商反清舉事事宜,不料走漏風聲,李、周二人避走日本,鄭先聲遂潛伏武昌伺機再起。1903年鄭先聲被捕,囚禁於武昌獄中,從事女子教育工作的妻子湯峙鵠與革命黨人經過多方營救,同年鄭先聲終於出獄。1904年冬,黃興領導的長沙起義訊息泄露,黃興避走日本,任鄭先聲為華興會會長。面對可能隨時被捕的情況,鄭先聲為籌集革命經費,多次變賣田產家產,積極開展活動,革命豪情不減。1905年,鄭先聲東渡日本,進入日本宏文學院學習,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為最早會員之一。他對革命事業總是一馬當先,義無反顧,同志們都稱他為“急先鋒”。在日本期間,由於名為同鄉,實為匪首的朱士奇設下陷阱,引誘鄭先聲回國舉事。1906年8月,鄭先聲被騙至上海,下船後即遭清廷逮捕,隨即被押往南京關押。鄭先聲被囚禁於南京獄中達4年之久,1910年秋,獄中瘟疫橫行,鄭先聲身染重病,竟於8月瘐死獄中,時年45歲。

主要成就

反清“急先鋒” ,辛亥革命烈士 ,中國同盟會的最早會員之一

人物評價

辛亥革命成功後,南京臨時政府陸軍部呈請沒收南京太平門外玄武湖清官吏兩江總督端方私宅以建祠,專祀楊卓林、鄭先聲兩烈士,並附祀吳樾、熊成基、楊毓麟、陳天華四烈士(楊卓林和鄭先聲先後被端方殺害,吳樾曾謀炸端方等五大臣而殉難,熊成基謀刺載洵而被害,楊毓麟、陳天華為蹈海烈士)。1912年3月6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名義,下批准令云:“按民國締造之功,匪一手足之烈,睹茲燦爛之國徽,盡系淋漓之血跡。以上諸烈士,或謀未遂而身赴西市,或難未發而瘐死囹圄,或奮鐵彈之一擊,或舉義旗於萬夫,或聲嘶去國之吟,或身繼蹈海之烈,死事既屬同揆,廟食允宜共饗。該部所請,事屬可行。”同時,追贈鄭先聲為陸軍上將。南京臨時政府陸軍總長黃興,在南京雨花台主持了鄭先聲烈士追悼會,並親書輓聯:志士竟如何,憶論項談荊,回首猶思五藏國;英雄今若此,對秋風黃葉,傷心怕上雨花台。

解放初期,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仇鰲寫信給鄭先聲的孫子鄭家宏,信中道:“令祖父子瑜先生,辛亥革命前會於長沙,因彼此志同道合。遂相與共策之舉。先生為人豪爽,凡革命志士,無不樂與往還。嗣以革命牽連,先後流亡日本,同居東京一載有奇,先生急於革命之成功,忽然欲回國進行革命活動,我等知其心直口快,恐落暗探之手,皆力阻之,初尚猶疑,嗣乃堅決欲行,我等送之,珍重臨歧而別,不料到上海即為端方捕獲,入江寧獄,四年後居然瘐死獄中。先生革命之豪情可歌可泣,先生犧牲之壯烈可惜可嘆!”

軼事典故

鄭先聲在整個反清革命生涯中,大部分時間是在各地奔波,車船費用、食宿開支,是一個較為嚴重的經濟問題。他多次典賣田租房屋,其妻對此毫無怨言。
1904年寒假,他與妻子一道回家,將房屋、田租全部典當掉,在舊居堂屋的過道上用土磚砌了一座灶台,湯峙鵠親自打柴、提水、做飯,過著極其清貧的生活。由於灶台過小,做飯時灶膛內的火舌經常伸出灶外,有時湯的眉毛被燎,她隨即口占道:
生柴自斫瓮親提,
火焰無情上畫眉。 鄭先聲聯道:
虜禍未平家已毀,
揮戈看我殄胡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