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鄧紹良(1801-1858) 清朝將領。湖南乾州(今湖南省吉首市)人。兵勇出身。1850年(道光三十年)因鎮壓李沅發起義被擢為都司。1851年後,從向榮與太平軍作戰。次年因守長沙(今長沙市),升為總兵,1853年又升江南提督,為江南大營悍將。曾率軍圍攻鎮江(今江蘇省鎮江市),被太平軍擊敗而革職。1854年他進攻皖南,陷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授陝西提督。1856年又奉命幫辦皖南軍務,調任浙江提督。陷安徽寧國(今寧國縣)。1858年(文宗鹹豐八年)底,被太平軍擊斃於灣沚鎮(今蕪湖縣)。封騎都尉兼雲騎尉世職,謚忠武。
人物生平
鄧紹良,字臣若,湖南乾州廳人。由屯弁累擢守備。從剿崇陽土匪李沅發,率五百人破賊金峰嶺,擒沅發,擢都司,賜花翎、揚勇巴圖魯名號。遂從向榮赴廣西剿賊,潯州牛排嶺之戰,以精騎張左右翼,擊兩路賊,皆挫之。又戰象州、永安州,皆有功。鹹豐元年,授楚雄協副將。
二年,援桂林,屯西門,力戰卻賊。追賊入湖南,援長沙,入任城守,地雷發,持刀屹立,炮洞左臂,不動,殪先登賊,賊退,城復完,軍中稱其勇。洎賊解圍竄湖北,巴陵土匪晏仲武勾結肆掠,紹良偕總兵阿勒經阿剿平之。
三年,擢安徽壽春鎮總兵,詔率所部從向榮援江南,廷臣多薦紹良者,尋擢江南提督。榮令分剿鎮江踞賊,進擊觀音山,合攻瓜洲,皆捷。逼城而軍,賊設伏北固山下,而自城突出撲營,火四起,官軍不能御。退守丹陽,褫職議罪,仍隸向榮軍,帶罪自效。賊兩次窺伺東壩,榮令紹良擊走之。
四年,克太平,紹良移軍駐守,又破賊採石。向榮疏陳戰功,為乞免罪,允之。時賊由蕪湖窺徽州、寧國,紹良屯黃池,賊酋石國宗糾各路賊萬餘來犯。紹良兵少,設伏山溝,多張疑兵,誘賊入,痛殲之。
五年春,賊復乘夜撲營。伏槍炮,俟近驟發,殲賊無算。詔嘉紹良力遏賊鋒,保全甚大,予三品頂戴,復花翎。賊既退歸,復圖襲徽、寧,以窺浙境。紹良奉命馳往,統各路援兵,至則簡精銳,伏要隘伺擊,屢破賊,克婺源、黟、石埭諸縣,復提督銜。賊聚於蕪湖,窺南陵、黃池。紹良由灣沚進剿,連破賊,焚其舟,遂克蕪湖,授陝西提督。
六年春,江寧賊上竄,踞倉頭鎮,勢甚熾。向榮令紹良往督戰,而諸將意不愜,轉不盡力,於是戰不利,紹良受傷,坐褫花翎。德興阿軍潰,揚州陷。詔紹良渡江赴援,幫辦江北軍務。破藥王廟賊壘,環攻揚州六晝夜,克之,又追破賊於三汊河。會寧國告陷,復命幫辦皖南軍務。移軍赴援,扼金河橋,大破賊於東溪橋,又迭擊賊於涇縣,挫之,調浙江提督。賊糾黨數萬來援,敗之於楊柳鋪。副將周天受遇賊夏家渡,戰未利。紹良乘隙縱擊,賊大潰,遂督諸軍連奪夏家渡、團山諸賊壘,破七里岡賊巢,進攻寧國,十二月,克之。
人物成就
七年,丁母憂,奪情留軍。紹良以寧國為浙之禁止,而涇縣為咽喉要衝,屯軍扼之,賊屢犯不得逞。既而大軍復鎮江、瓜洲,急攻江寧,賊圖牽掣,大舉犯南陵,紹良擊走之。
八年,進屯灣沚。賊合捻匪踞黃池,紹良回援,出賊不意,大破其眾,復黃池。會浙江軍事日棘,分兵赴援。十一月,賊乘虛悉馬步數萬躧而涉水,斷黃池山後接應,突攻灣沚營壘。總兵戴文英由江寧來援,戰歿,遂合圍。軍中餉絀食盡,紹良舉火自燔其營,率親兵血戰,死之。
事聞,詔念紹良桂林、長沙保城前功,轉戰徽、寧之間,凡歷五載,力竭捐軀,深致憫惜。贈太子少保,予騎都尉兼雲騎尉世職,謚忠武。於殉難地方建專祠,並賜其父白金四百兩,子亨先候錄用。尋以遺骸不得,文宗尤憫之,賜亨先員外郎銜。後湖南巡撫駱秉章疏請附祀表忠祠,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