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志芳

鄧志芳

鄧志芳,景德鎮手工制瓷大師,1980年生於陶瓷世家,自幼在制瓷作坊長大,小時候就喜愛用瓷土捏各種小擺件,十幾歲就能用瓷土捏出各種精美瓷瓶,後經諸多老藝人精心指點,對拉坯、利坯、吹釉都能做到非常完美,經過自己多年的刻苦鑽研,他製作的青釉瓷得到專家的許多專家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展覽,並獲十餘項大獎。

基本信息

陶瓷技法傳承人

鄧志芳工作照 鄧志芳工作照

鄧志芳,景德鎮手工制瓷大師,1980年生於陶瓷世家,自幼在制瓷作坊長大,小時候就喜愛用瓷土捏各種小擺件,十幾歲就能用瓷土捏出各種精美瓷瓶,後經諸多老藝人精心指點,對拉坯、利坯、吹釉都能做到非常完美,經過自己多年的刻苦鑽研,他製作的青釉瓷得到專家的許多專家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展覽,並獲十餘項大獎。

洛陽市棉紡織廠職工

人物簡介

鄧志芳,女,1960年生,四川成都人,1978年高中畢業後進入白馬集團(當時的洛陽棉紡織廠),當了一名布機擋車工,一乾就是26年。

她曾10年多織布61295米,為企業多創產值超20萬元,創下紡織行業14萬米無疵布紀錄。她1986年入黨,被評為市先進生產者,此後又先後獲得市勞模、省優秀共產黨員、省勞模、國家紡織工業巾幗標兵等稱號,1995年被評為全國勞模。

事跡

鄧志芳18歲那年進入白馬集團(當時的洛陽市棉紡織廠),當上了一名普通的布機擋車工。從進廠第一天起,她就立志要乾好本職工作,做一名合格的紡織工人。當工人,她月月超額完成生產任務,4年時間共超產布匹61295米,為企業多創產值20餘萬元;她摸索出了一種簡單易行的檢查機械瑕疵和操作瑕疵的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這種檢測方法以她的名字命名。 當人大代表,她先後提出將牡丹定為“國花”、早日出台《工資法》等提案20餘個,其中大部分涉及國有企業的改革、下崗工人再就業等大中型企業改革發展中的關鍵問題,有的提案已經被中央政府採納並實施。

鄧志芳很久以前就是“名人”了。1960年出生的她從25歲開始就連年成為廠級先進,在廠內有了名氣;1989年又被評為全市巾幗明星,當時廠里的宣傳員王金貴就為她寫了一篇“三傻”的稿件刊登在《洛陽日報》,大概占了半個版。公司勞模、市勞模、省勞模、省優秀黨員……1995年5月,她終於被評選為全國勞模。1996年5月3日,作為全國12名優秀工人代表中唯一的女性,鄧志芳登上了人民大會堂的報告席。她的奮進歷程和感人事跡再次為眾多新聞媒體競相報導,廣為傳揚。

媒體報導

《洛陽日報》1996年5月6日在一般頭條位置刊登了她載譽返洛的訊息以及市領導親切接見的照片,該版下辟欄的《今日洛陽人》欄目又配發了通訊《鄧志芳和她的家庭》。

5月21日,洛陽市委市政府發出了《關於在全市開展向鄧志芳同志學習的通知》,並在日報一版全文刊發。5月24日,市委市政府隆重舉行全國優秀工人鄧志芳先進事跡報告會,來自全市各條戰線的職工代表1000多人在洛波俱樂部傾聽報告,報告會由市委副書記主持,多名市領導到場參加,《洛陽日報》在第二天的頭版顯著刊發,並配發社論《前進的旗幟 學習的榜樣》。此後,全國範圍內陸續採訪、報導或轉載鄧志芳宣傳稿件的媒體共有六七十家。而作為本地媒體,《洛陽日報》5月24日用了一版半個版和二版的1/3版面刊發了長篇通訊《走近鄧志芳》,記者通過走近鄧志芳的崗位、家庭和內心,向世人展示了一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全面、立體、鮮活的全國勞模、優秀工人代表,一時間,在當時社會上掀起巨大的學習浪潮。

在擔任人大代表的10年裡,鄧志芳共提出提案100多件,以及將牡丹定為“國花”、早日出台《工資法》等20餘件議案,內容涉及國有企業改革、下崗職工再就業和保障婦女兒童權益等問題,其中不少引起關注並被採納。作為代表,她牢記責任,胸懷大局,關注百姓,敢於直言,從不當“啞巴”代表,她的發言和議案說話到位,從不泛泛而談,很少空話、套話,句句件件反映社情民意,《新華每日電訊》曾全文刊登了她的發言,她也因潑辣率真地表現出紡織工人本色而美名遠揚。

2008年人大代表換屆,鄧志芳被選為省人大常委委員,同時被評為第十屆人大全國優秀代表。

鄧志芳 鄧志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