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編外雷鋒團

1960年,鄧州560名青年應徵入伍,被分配到原瀋陽軍區工程兵某團,成為雷鋒的戰友。他們在與雷鋒一起生活、戰鬥的日子裡,親眼目睹了雷鋒的先進事跡,親身感受了偉大的雷鋒精神。他們每個人都曾與雷鋒發生過一段生動感人的故事。也正是這特殊生活和經歷,界定了他們無怨無悔的人生坐標。這些年來,他們相繼復員、轉業回到故鄉,始終堅持不懈地以“雷鋒戰友要為雷鋒爭光”為座右銘,不斷勉勵自己,默默無聞甘作“革命的傻子”、“人民的傻子”。立足本職崗位,像雷鋒那樣做人做事,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編外雷鋒團”。

四個特徵:

一是愛憎分明,信念堅定。多年來,“編外雷鋒團”的同志們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考驗、困難和挫折,始終堅持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成長進步、找準航向的法寶,把實踐雷鋒精神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時刻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時刻同黨中央保持一致。雷鋒團第九任團長、現在的“編外雷鋒團”團長宋清梅筆記本上雷鋒的閃光贈言激勵著他和戰友們,不計名利得失,為國分憂,為民奉獻,終生無悔學雷鋒。湧現出了一大批愛憎分明,信念堅定的時代典型。他們中有500多人被評為優秀黨員、先進工作者、精神文明建設標兵等,有200餘人立功受獎。目前,在他們的帶動和影響下,鄧州“編外雷鋒團”已發展到2200多人,他們傳承和弘揚著雷鋒的美德,自覺實踐和弘揚雷鋒精神,成為鄧州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面旗幟。
二是愛崗敬業,關心集體。“編外雷鋒團”的同志們分布在鄧州市的各行各業,但無論在什麼崗位,他們都能像雷鋒那樣,乾一行,愛一行,在平凡的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工作;無論什麼時候,都始終堅持國家利益、集體利益高於一切。張三明1982年轉業,修過路、裝過管道、搞過綠化,他總是處處為國家著想,事事衝鋒在前,經常早起晚歸,以事業為家,公而忘私,被人們稱之為不知疲倦的“園林駱駝”。
三是務實為民,助人為樂。“編外雷鋒團”的同志們總是想著民眾的利益和需要,時時為人民,處處講奉獻。鄧州市城郊鄉煙站站長高林富,把從事的工作當做傳播雷鋒精神的視窗,他經常深入村莊、農戶、田間地頭,冬天教技術,春天幫育苗,夏天搞管理,曾多次暈倒在煙田裡。退休後,他購置了一輛三輪車,免費為殘疾人、行動不便的老人服務。鄧州市婦幼保健院主任醫師陳遠友,堅持為患者送醫送藥30多年,義診3萬多人次,被譽為衛生系統的“活雷鋒”。高集鄉楊莊村支書高國建,復員後為改變村里落後面貌,他帶領鄉親們架橋、修路、辦電、打井,沒過一天安逸日子,最終帶領全村人走上了富裕路。2002年3月,高國建突發腦溢血,倒在村里經濟林會戰現場。丁士豪復員後,二次下崗,三次創業,面對人生困境,他首先想到的是國家的困難、集體的困難,不等不靠,最終靠承包土地走上了致富路。胡殿明靠8元錢起家,創下了千萬元資產的企業,被命名為“明星企業家”,但他仍艱苦創業,為國分憂,1998年抗洪搶險,他在企業資金周轉極度困難的情況下,一次捐出1萬元;在“編外雷鋒團”成員中,有400多人在農業生產第一線,他們以富民富鄉為己任,大多數人都成了種植、養殖和加工專業戶,並帶領周圍農民發展商品經濟,幫助農民擺脫貧困,走上致富道路。
四是艱苦奮鬥,剛正廉潔。“編外雷鋒團”的同志們始終堅持發揚艱苦鬥、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嚴於律己,淡泊名利,兩袖清風,拒腐防變,做永不生鏽的螺絲釘。姚德奇轉業後任鄧州市房管局局長,手中掌握大筆經費,但從不亂花國家一分錢,別人想浪費一點兒,也絕對過不了他這一關。被同志們稱為“一碗端”。張天玉和唐天理轉業後一起到鄧州市公安局工作,他們不徇私情,攜手查處了多起棘手案件。鄧州市公證處主任孫紹顯十多年來,滿腔熱情為民眾服務,公公正正做人辦事,先後辦理過1萬多件公證事務,經手數億元的資金,但從沒有收過別人一分錢的禮,沒吃過民眾一頓飯。
在編外雷鋒團的帶動下僅1997年以來,鄧州市就湧現出學雷鋒先進集體156個、先進個人1.5萬人、見義勇為先進分子195人,為社會做好事10萬多件。雷鋒式的先進典型不斷湧現,有面對外國老闆的淫威不屈不撓,被譽為“不跪的中國人”的孫天帥;有身患罕見疾病,忍受全身多處骨折痛苦而不離三尺講台的“全國十佳民辦教師”李道理。有自願捐款180萬元為家鄉建校修路的農民企業家馮天文……,鄧州大地學雷鋒熱潮不斷掀起並形成特色,有力地推動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設,樹立了良好的改革開放的城市形象,也有效促進了鄧州的經濟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