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遠山

鄒遠山

鄒遠山,男,出生於1906年,東莞鳳崗鎮官井頭村人,是一名革命烈士。

基本信息

摘要

鄒遠山,男(1906—1968),東莞鳳崗鎮官井頭村人。1933年去過馬來西亞做勞工。1937年回國後次年投奔抗日武裝隊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任軍需副官,曾參加過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濟南戰役,解放廣東等戰役。1966年退休,1968年病逝。

人物生平

鄒遠山 男(1906—1968),東莞鳳崗鎮官井頭村人。
1933年到馬來西亞做勞工,1937年回國;
1938年投奔抗日武裝隊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6年跟隨東縱北撤到山東煙臺,在華東軍政大學學習半年,結業後編入解放軍兩廣縱隊,任軍需副官,曾參加過豫東戰役、淮海戰役和濟南戰役,參加過解放廣東的戰役;
1950年冬,轉業到中山石岐珠江區貿易公司任副經理;
1952年調到廣州工作,先後在中國礦產進出口公司廣東分公司、華南企業公司、中國雜品出口公司廣州分公司任業務科長,後調到廣州外輪供應公司任黨支部書記;
1966年退,1968年病逝。

所處時代背景

1、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廣東革命政府之時,鄒遠山正值少年。
2、1925年10月,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革命軍—東征軍,討伐惠州的陳炯明叛軍時,其中一路東征軍經過鳳崗時,曾在鳳德嶺上村等村莊作暫短的停留住宿。鄒遠山正值青年。
3、1938年10月12日,日本侵略軍從惠陽大亞灣登入後,日軍長驅直入,部分入侵日軍曾經過鳳崗。同時鄒遠山投奔抗日武裝隊伍。
4、1946年6月鄒遠山所隨東縱主力部隊北轍山東後,國民黨反動政派出美式裝備的新一軍一個旅到鳳崗掃,盪圍捕東縱北撤留下的游擊隊員。

相關歷史事件

濟南戰役
濟南戰役,是華東野戰軍在解放戰爭時期,於1948年9月16日至24日按照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同志的指示,第一次攻克具有堅固設防的大城市的攻堅戰。這次戰役由許世友指揮,殲敵11萬多人,沉重打擊了國民黨軍的重點防禦計畫,使我華北、華東解放區連成一片,為解放戰爭的戰略決戰揭開了序幕。
豫東戰役
國民黨軍調集重兵至魯西南尋求決戰,華東野戰軍決定先打開封再殲援敵。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陳(賡)謝(富治)集團和華東野戰軍西線兵團挺進中原,以“品”字形陣勢完成戰略展開,並挫敗了國民黨軍對大別山根據地的圍攻。1948年5月上旬,國民黨軍統帥部為擺脫中原戰場被動局面,部署13個整編師30個旅擔任中原地區重要點線的防禦,其中7個整編師16個旅位於沙河以南及豫西地區,其餘位於商丘、開封、鄭州、菏澤、阜陽、蚌埠等地。另部署12個整編師27個旅、4個快速縱隊擔任機動作戰任務,企圖尋中原野戰軍主力或華東野戰軍西線兵團留置黃河以南的第3、第8、第10縱隊決戰,並監視和堵擊在濮陽地區整訓的華東野戰軍西線兵團第1、第4、第6縱隊南渡黃河。
這個戰役的勝利“正給蔣介石‘肅清中原’的 囈語以迎頭痛擊,同時,也正使我軍更有利地進入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第三年度”。七月十三日,毛澤東又為中共中央起草電報,明確地告訴中原局和粟、陳、唐:“粟兵團應在現地區 作戰至明年春季或夏季,殲滅五軍、十八軍等部,開闢南進道路,然後南進。”並且斬釘截 鐵地寫道:“不殲滅五軍、十八軍不走。”在豫東戰役前後,其他幾個重要戰場的人民解放軍在毛澤東通盤籌劃下展開的強大攻勢作戰,也相繼取得重大勝利。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徐蚌會戰是國民黨對這場戰役的命名,淮海戰役是共產黨對這場戰役的命名)在1948年9月的濟南戰役過程中,集結在徐州地區的國民黨軍三個兵團17萬餘人,在華野阻援打援部隊陣地前面徘徊,不敢北上與華野交戰。粟裕認為,這說明敵人是避免在不利條件下與我軍打大規模的仗,也說明我軍對敵人進行戰略決戰的有利條件正在逐漸成熟。因此,當濟南城內巷戰仍在激烈進行,但已勝券在握的時候,就於9月24日7時發電報給中共中央軍委,“建議即進行淮海戰役”(《粟裕軍事文集》第393頁———394頁)。中共中央軍委經過慎重考慮,於9月25日19時復電,同意粟裕的建議:“我們認為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毛澤東軍事文集》第5卷第19頁)。需要做出說明的是:此時粟裕的目標是圍殲淮陰——海州一帶的第7兵團(黃伯韜部),而不是圍殲整個徐州集團,這時的淮海戰役構想後來也被稱為小淮海戰役。隨著戰局發展,總前委審時度勢,淮海戰役越打越大,最終取得了驚人的戰果。與平津戰役、遼瀋戰役統稱解放三大戰役。

社會評價

在鳳崗的鳳崗先賢列傳、鳳崗革命烈士傳 、 鳳崗革命幹部傳 、 鳳崗僑鄉領袖大全、 鳳崗僑領、著名港胞、 鳳崗著名專家與學者 、 獲省級以上獎勵的人物等的編撰中,鄒遠山被編入“鳳崗革命幹部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