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鄒達龍又名塔鄒達龍,拉丁文學名:Tazoudasaurus,因在阿特拉斯山高山地區塔鄒達(Tazouda)村落發現而被命名。鄒達龍屬於蜥臀目、蜥腳型亞目、蜥腳類、真蜥腳類下的植食性恐龍,生存與侏羅紀早期-中期的摩洛哥。
鄒達龍推測體長9米,由穆罕默德·布它勒(MohammedBoutaleb)和菲利普·塔丘特(PhilippeTacquet)在2003年發現並命名。
發現過程
摩洛哥能源與礦物部長昨天宣布,該國境內發現一具一億八千萬以上年前的恐龍化石,是目前最古老蜥腳類恐龍化石。塔鄒達龍長9米,狀似犀牛,有長脖子和尾巴。而我們只發現了它的頭、頜骨和一些脊椎化石。這是由摩洛哥、瑞士和美國組成的國際古生物學者團隊在距離摩洛哥首都拉貝特約620公里的大阿特拉斯山高山地區塔鄒達(Tazouda)村落發現的,因此這具化石就依發現的村落命名。摩洛哥古生物學家穆罕默德·布它勒(MohammedBoutaleb)說此化石是“非常古老的真蜥腳類恐龍”。而法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小組成員菲利普·塔丘特(PhilippeTacquet)則說,“這是一個出乎意料的發現,我們正在給這中生代的歷史寫下新的一頁。”特徵
塔鄒達龍是蜥腳下目火山齒龍科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摩洛哥亞特拉斯山脈的Toundoute逆掩斷層,年代為早侏羅紀。塔鄒達龍的化石是在2004年由RonanAllain等人所發現,位於岩屑沉積層內,包含一個部份成年骨骸與相關的部份幼年個體。
塔鄒達龍的屬名是以發現地點Tazouda為名,而種名在阿拉伯語中意為“修長的”,意指以蜥腳下目而言,塔鄒達龍的身體很小。
塔鄒達龍的身長為9米,擁有相當原始的特徵,例如類似原蜥腳下目的下頜、擁有小齒的匙狀牙齒、缺乏更衍化蜥腳下目的U形頜部聯合處。牙齒有V形磨損痕跡,顯示牙齒的嚙合,以及火山齒龍科在進食時於嘴部處理食物。頸部靈活,擁有延長的頸椎,缺乏側腔,但背椎與尾椎更為硬挺。塔鄒達龍的化石為目前所發現最完整的早侏羅紀蜥腳下目化石,早侏羅紀的地層很少露出地表。塔鄒達龍的近親為火山齒龍,兩者的差別在於尾椎,塔鄒達龍也有其他屬於非真蜥腳類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