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治文

鄒治文

鄒治文,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員,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全國500名老中醫帶徒導師之一,中華醫藥學會兒科委員會名譽會長,美國國際針灸醫學院中醫教授,美國中醫針灸醫師聯合總會高級顧問,美國中醫針灸醫師聯合總會高級顧問。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提出“從肝論治”和“少年治腎”的觀點。小兒肝常有餘,無論外感和內傷,還是責罰訓斥等可因受邪或氣滯鬱熱而導致肝木旺盛,進而出現陽動,失去陰陽平衡,即現不可自抑的抽動。病位在肝。多發性抽動症有特定年齡,第一次發病多在10歲以前,到青春期可以部分完全緩解或症狀減輕,說明本病與“腎”有明顯關係。因此,在從肝論證的前提下突出“少年治腎”。臨床以“肝風內動。腎陰不足”證為多見,因此,套用平肝滋腎系列方以達到標本兼治。不斷創新,提高療效。

鄒治文 鄒治文

從1999年至2001年4月門診治療多發性抽動症400例(包括國外華人及僵各地患者),治癒率72%,好轉率26.5%,隨訪2年以上,復發率占1.5%。從遺傳因素分析,家庭史有神經精神系統病症的直系親屬20例,旁系親屬的12例,共322例占8%.說明與遺傳有一定關係,但比例較小。近20年來發病有明顯增多趨勢,她認為更說明多發性抽動症與社會迅速發展而產生的各種社會、環境及心理因素有關。所以家長要有信心,不要擔心代代相傳。

醫師特色

鄒治文教授從事中醫兒科臨床、教學、科研49年,從80年代初開始專門研究兒童多動症。她在治療過程中始終以調整陰陽為根本治則,而調整陰陽的內容,具體在於調整臟腑功能和調理氣血關係,以期達到“五臟安定,血脈和利,精神乃居”的目的。通過多年臨床實踐,發現本病以腎陰不足、肝陽偏旺為證為最多見,以及發病有特殊年齡(6~16歲),認為應突出“少年治腎”這一特具少年生理特點的治療原則,故提出“從腎治病”以滋腎為本,兼以平肝、清心、健脾、安神益智,同時治標如祛痰、化瘀等,標本同治,以本為主。總結出滋腎益腦系列方,取得較滿意的療效。不但能控制多動、集中注意力、還能增進食慾,改善睡眠、汗多、易驚、遺尿等兼症,起到強壯體質、提高學習成績、全面調節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