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聚落地理學

鄉村聚落地理學,是聚落地理學的分支,又稱村落地理學或鄉村居民點地理學。

鄉村聚落地理是聚落地理學的分支。又稱村落地理學或鄉村居民點地理學。研究鄉村聚落(居民點)的形成、發展、分布規律及其與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學科。其研究最早始於19世紀上半葉,1841年,德國地理學家科爾(Johann Georg Kohl)著《人類交通居住與地形的關係》一書首次對聚落進行了系統研究,論述了地球上聚落分布狀況與土地的關係,並著重說明地形差異對村落區位的影響。1895年,梅村(A. Meitzen)研究了德國北部的農業聚落,劃分了聚落形態,探討了聚落形成的因子,全面分析了聚落髮展的過程和條件。法國的白呂納在《人地學原理》一書中對鄉村聚落與壞境的關係進行了全面研究,創立了聚落地理學的許多基本原理,為聚落地理學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貢獻。20世紀30年代,世界範圍內對聚落地理的研究已相當普遍,且德、法、英、美、蘇等國形成了各自的研究風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城市地理研究迅速崛起,而鄉村聚落地理研究不僅在數量上相形見絀,而且在理論和方法上也無多大進展。
20世紀70年代以來,鄉村發展問題日益引起各國地理學家的重視,鄉村聚落地理特別是聚落類型和規劃的研究重新受到關注,同時在工作中引入了計量方法和行為科學的成果。鄉村聚落地理研究的主要內容有:①鄉村聚落的形成、發展以及它同地理壞境的關係;②鄉村聚落的形態、規模及分布特點;③聚落的內部結構,著重研究在平原、山地、沿海、城郊等不同壞境條件下聚落內部的組成要素與布局;④鄉村聚落類型、體系與聚落區劃;⑤鄉村聚落的改造與建設規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