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里的中國

鄉愁里的中國

本書以作者的親身經歷和思考,從“鄉土中國”“城市中國”“城市化中國”“域外中國”等四個層面,來發現和講述一個政經記者眼中的“真實中國”。試圖通過對一個個真實中國的切片的近距離觀察,在完成對基層中國故事化記錄的同時,尋找到那些鮮活的原生態的制度變遷的印跡,以此來豐富對於巨觀層面的國家轉型命題的探討。

基本信息

書籍信息

定價: 36.80元

裝幀: 平裝

內容簡介

回不去的故鄉,進不去的城 回不去的故鄉,進不去的城

十年閱讀思考,七年田野考察,二十萬字彙聚本書。

作者於2005年下半年開始籌劃,並開始了第一篇文字的撰寫,此後的7年多時間裡,作為一個政經記者,一直用腳步和自己的思考,發現和記錄著身邊的中國故事,可謂是一部中國的政經記者用自己的文字所“拍攝”的一部關於真實中國的紀錄片。

用作者的話說,“這是一本寫給所有身在城市卻依然充滿鄉愁的‘城客’們的書,不過,這裡關注城市的角度、層面,不是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家長里短,也不是專業的城市規劃和系統的城市治理理論層面,而是從將城市作為當下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公共和制度性議題之一的角度出發,對城市本身和城市中國的關注”。

作者簡介

葉一劍,本名葉建國,出生於河南省虞城縣,現為南方報業集團《21世紀經濟報導》國家經濟地理版主編,城市專欄作者,獨立書評人,北京人民廣播電台《新聞面對面》欄目特約評論員。為多家雜誌撰寫專欄。致力於通過對區域經濟、城市、建築、商業與公共價值等領域的持續深入研究,完成對國家變革的記錄和思考。

此前曾為《中國經營報》要聞部時政記者,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周刊》主筆,在將近8年的一線政經記者經歷中,報導領域涉及廣泛,幾乎走遍了整箇中國,並多次出訪日本、越南、芬蘭等國家和中國台灣和香港地區,撰寫了大量旅行筆記。

主張“只有實現對基層中國和真實中國的記錄和發現,才能思考未來的中國”。

目錄

序一 從中國出發,重新打量世界 鄭永年 / 1

序二 消失的鄉愁 劉洲偉 / 1

前言 回不去的故鄉,進不去的城 / 1

第一章 鄉村,鄉愁 / 101

導 言 / 101

第一節 回不去的故鄉 / 104

“你已行走在城市,卻依然充滿鄉愁” / 104

我的名字 / 105

鄉村裡的傳奇 / 107

爺爺 / 110

第二節 變革的鄉愁 / 115

師兄的高考路 / 115

高考,到底是誰的公平? / 119

被徹底取消高考資格的孩子 / 121

“媽媽,我們這批人來到北京開始就和別人不一樣。” / 123

戶籍之痛 / 126

改革者們的處境 / 129

第三節 共識陷阱 / 132

大學生下鄉,能左右什麼? / 132

農村為何缺乏帶頭人? / 134

黑土地的背後 / 137

為什麼沒有人澆麥? / 138

貧困縣的去留問題 / 141

“中國特色” / 143

“50塊錢我能辦好多事情了”。 / 145

第四節 中國將向何處去 / 148

官場小說暢銷的背後 / 148

《蝸居》為什麼熱播? / 151

企業家的價值 / 154

農民志願者 / 158

哪個是洗過澡的水,哪個是洗過腳的水? / 160

低保指標去了哪裡? / 161

中國的未來在哪裡? / 163

第二章 城裡,城外 / 1

導 言 / 1

第一節 正在走向碎片化的城市 / 3

城市,恐懼的群島 / 3

城市裡永遠的陌生人 / 5

北京,很多人的夢想,但不是故鄉 / 7

“北京,讓人靜不下來的城市” / 10

誰的北京城? / 12

城市悲情 / 14

廊坊的方向,會是張家口的方向? / 16

“因為靠近北京才被邊緣那么多年”? / 18

“小日本就是小日本” / 20

第二節 東北紀行 / 22

家與國 / 22

“看,對面的那座山就是朝鮮了。” / 23

石油之城 / 26

鐵人的戰友們:“更多的人沒有留下名字。” / 28

80後眼中的“鐵人精神” / 31

如果沒有了石油,大慶還是大慶嗎? / 34

第三節 古都新命 / 36

西安:城市復興 / 36

歷史古城的現代化 / 37

“城市病了!” / 42

“田園城市”的誕生 / 45

一座古都的“宿命” / 48

從大雁塔到長安塔 / 49

盛世長安,能否回歸 / 53

“要了解一個民族,就要了解這個民族從哪裡來” / 56

令人神往的文化姿態 / 58

另一個古都——開封 / 60

第四節 我的德令哈,誰的柴達木 / 64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 64

資源運出去,富裕留下來 / 66

“尿著尿著可能就成冰柱了” / 67

日照和德令哈:為什麼沒有斷裂感? / 70

香港沒有做到的,為什麼日照做到了? / 72

積極的公共政策帶來了什麼 / 73

日照在哪裡? / 75

黑川紀章與《城市革命》 / 79

“港”與“城” / 82

面對海洋,有所敬畏 / 86

第五節 城市與官員 / 89

不同地方的官員,風格不同 / 89

“視窗城市”深圳 / 91

天津開發區:是開始,但不是結束 / 94

大連怎么了? / 96

被妖魔化的鄂爾多斯 / 98

第三章 大陸之外 / 167

導 言 / 167

第一節 誰來講述一個不一樣的台灣? / 169

不一樣的台灣 / 169

在過去的六十年里,這裡發生了什麼? / 171

我們台灣這些年 / 172

不可不說的高雄 / 174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 177

台灣的“經濟奇蹟” / 179

台灣中小企業未來何在? / 182

另外一個遺憾 / 185

大陸的“施振榮”在哪裡? / 189

第二節 東京印象 / 195

從名古屋到長野 / 195

喜歡抽“中南海”的日本司機 / 197

面對中國的崛起,日本會是怎樣? / 201

你好,來自中國的遊客! / 202

第三節 滇南越北旅行筆記 / 205

出昆明,過滇南,望越南 / 205

“彩雲之南”之外的雲南 / 207

杞麓湖邊的中國故事 / 209

河口對岸是老街 / 211

“兩國一城”的想像 / 214

平仙鞋業中國想往的冷思考 / 218

越南期待中國做什麼? / 221

中國台灣能,越南為什麼不能? / 225

第四節 芬蘭印象 / 229

老沙里寧與梁思成 / 229

市民的“懷鄉病” / 232

遷徙——從城市到鄉村 / 234

從溫暖的蒸拿房跳進芬蘭冰冷的海水裡 / 238

芬蘭不只有諾基亞和聖誕老人 / 240

沒有中國市場,它們將會怎樣? / 242

後記 找一條回家的路 / 24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