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根據地反圍剿

1930年冬,中國共產黨六屆三中全會後,皖西地區黨組織積極糾正李立三“左”傾冒險注意錯誤,而蔣、閻、馮軍閥混戰蔣介石獲勝,使蔣介石有了"圍剿"紅軍的力量和時機。於是,蔣即著手部署對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

事件起因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五次反“圍剿”鬥爭起因

事件過程

(一)第一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1930)

1930年12月上旬,國民黨鄂豫皖三省“圍剿”軍共集結8個師3個旅近10萬兵力,發動了對鄂豫皖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12月30日紅一軍屬部紅一師和紅二師痛擊敵四十六師與六安香火嶺,為粉碎第一次“圍剿”奠定了勝利的基礎。紅一軍與紅十五軍於1月中旬在麻城福田河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鄺繼勛任軍長,余篤三任政治委員。2月退守六安國民黨第四十六師以第一、第二營為骨幹武裝起義,搗毀了六安先政府,取得勝利。至此國民黨對皖西蘇區發動的第一次“圍剿”被徹底粉碎。

(二)第二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1931)

1931年3月下旬,蔣介石限令5月下旬“完全肅清” 鄂豫皖區紅軍。圍攻兵力達11個師,約13萬人。4月13日國民黨軍占領獨山,14日占領諸佛庵,15日占領麻埠。25日紅十一師及紅十師第二十九師猛攻獨山鎮,全殲守敵。諸佛庵、麻埠守敵逃回霍山。至5月下旬,共殲敵5000餘人,取得第二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

(三)紅四方面軍的建立及第三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1931)

1931年10月在六安麻埠成立了紅二十五軍,鄺繼勛任軍長,王平章任政治委員。11月7日紅二十五軍和紅四軍合編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近3萬人。

紅四方面軍成立後於1931年11月10日發起黃安戰役,歷時43天,殲敵15000餘人;1932年1月19日發起商潢戰役,歷時10多天,殲敵5000餘人。1932年3月21日,徐向前率部包圍了六安蘇家埠等敵據點,用圍點打援的戰術,歷時48天,殲敵30000餘人,生擒總指揮厲式鼎,解放了淠河以東的廣大地區,取得了第三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

(四)第四次反“圍剿”鬥爭的失利(1932)

1932年,鄂豫皖中央分局在六安縣燕子河(今屬金寨縣)召開會議,討論紅四方面軍戰略轉移問題。

1932年6月,蔣介石抽調30餘萬兵力,對鄂豫皖根據地發動了第四次“圍剿”。由於張國燾戰略指揮上的錯誤和敵我力量懸殊,根據地軍民奮戰三個月,未能打破敵人的“圍剿”,鄂豫皖中心區霍邱、紅安、新集、金家寨均落入敵手。10月12日,張國燾率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紅四方面軍主力西移川陝,只留下鄂豫皖省委和在皖西的紅七十四師、七十五師及各獨立師團由沈澤民負責,在根據地堅持鬥爭。

(五)第五次反“圍剿”鬥爭的失利(1933)

1933年7月17日,蔣介石調8個師10萬餘人,以劉鎮華為司令,第五次進攻鄂豫皖根據地。9月10日,敵以7個師向皖西北根據地中心合圍。鄂豫皖省委組織反擊,因寡不敵眾失利。26日省委令紅二十五軍返回鄂東北,第五次反“圍剿”留部分部隊堅持皖西北蘇區鬥爭。10月初,紅二十五軍與紅八十二師合編,重建紅二十八軍,軍長徐海東,政委郭述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