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河

鄂河,黃河中游左岸一級支流。主要流經山西省鄉寧縣,因鄉寧古稱“鄂”(é)而名。發源於鄉寧縣境東北部的斷山嶺,由東北向西南注入黃河,全長71.1 公里,流域面積625平方公里。是鄉寧縣除黃河外主要的河流。

基本信息

名稱由來

鄉寧古稱“鄂”音é,有鄂山、鄂河(水),歷史上有鄂侯,古城叫鄂侯故壘,鄉寧人又稱鄂人。鄂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產工具,是觀測天文、敬授民時的儀器,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華表的祖型。鄂河因流經鄉寧境內而名。

幹流概況

鄂河 鄂河

鄂河,發源於縣境東北部的斷山嶺,由東北向西南注入黃河,全長71.1 公里,河道縱坡15.4‰,流域面積625平方公里。較大支流有蒿地溝、劉莊溝、下善河、羅河、馮家溝、炭峪溝、西莊溝、莊上溝等,

水文特徵

常年清水流量介於 0.2---0.3立方米/秒之間,汛期洪峰流量多為860立方米/秒,歷史最大洪峰 流量2454立方米/秒(1936年農曆6月18日);最小洪水流量54立方米/ 秒(1990年8月)。計算洪峰流量二十年一遇為1012立方米/秒,五十年一 遇為1218立方米/秒,百年一遇為1362立方米/秒。河床構造為砂卵石, 年清洪水徑流量可達7196萬立方米(洪水6250萬立方米,清水946萬立方 66卷二自然環境 米)。年輸沙量375萬噸。

鄂河入黃口 鄂河入黃口

主要支流

羅河,古稱洛峪河,是鄂河最大支流。發源於雲泰山南麓,由北向南,流經縣城匯入鄂河。全長1 5公里,流域面積66平方公里,河床構造為石灰岩卵石,河道平均縱坡30.5‰。常年清水流量介於0.005~0.0l立方米/秒左右。汛期洪峰流量一般為220立方米/秒,最高達310立方米/秒。清、洪水年徑流量可達532萬立方米,每平方米年侵蝕量0.93萬噸,年輸沙量31.5萬噸。

清川河,發源於吉縣內馬連灘村下,在鄉寧縣張馬鄉留太村與鄂河匯合。境內長15公里,流域平均寬1.7公里,正常清水流量0.004立方米/秒。

柳溝河,發源於吉三堠村西,在南掌村下與鄂河匯合。境內長23公里,流域平均寬3.25公里,正常清水流量0.0075立方米/秒。

白額河,發源於麻子渠村下,在鄉寧下寬井與鄂河匯合。境內長15.95公里,流域平均寬1.73公里,正常清水流量0.0035立方米/秒。

鄂河流域溝道
溝道名所在鄉鎮長度 (公里)流域面 (平方公里)發源地
劉莊溝管頭1020馬頭山
蒿地溝管頭1530紅凹腰
烏牛溝管頭1025不落山
鋪上溝管頭1517.5李家山
宋家溝管頭1632高天山
魚凹溝管頭1015羊坪
劉家溝管頭1648高天山
集莊溝管頭1530雲泰山
下善溝下善2050公雞山
高家河城關1020雲泰山
蒼兒河下善1538後溝嶺
馮家溝城關1539西廒
冷泉溝吉家原1566會節頭
李家塔溝張馬1538南頭
留太溝張馬1442小暖窩
龍門河張馬2266北西莊
南坦溝張馬1111蘭澗
安坪溝張馬1648三堠村(吉縣)
西莊溝譚坪1957永固(吉縣)
莊上溝譚坪1030后庄上

治理開發

鄂河有堤防工程2.47公里,設計防洪標準縣城段4500米為50年一遇,其餘河段為20年一遇。沿河兩岸山坡植樹綠化面積70%以上。流域內有小型水庫——宋家溝水庫,小型灌溉工程6處,人字閘壩15座、水保骨幹壩6處。水資源綜合利用總量每年386萬立方米。到2000年,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3.5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積的50%,林草覆蓋率達到40.2%。

鄂河流域涉及鄉寧縣昌寧、管頭、尉莊等5個鄉鎮和吉縣中垛、柏峙2個鄉鎮,人口6.62萬人(2000年),鄉寧縣城人口2萬餘人。

河岸營里村懸崖上有隋唐千佛洞,俗名佛洞廟,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佛洞開鑿於一突出巨石之腰,巨大長寬各20米有餘,體積8000平方米以上,洞高3.1米,寬深各4.5米。洞內四壁雕有神龕及佛像,現在600多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