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玉連環

鄂州玉連環

鄂州玉連環原是一種古老的民間道教打擊樂演奏形式,根植於鄉土,世代相傳。明清時期,鄂州“伙居道人”以此用於“齋蘸祈禱”活動。

簡介

如婚喪、節慶、大型廟會一系列法事等等。玉連環演奏樂器有“鐺”、“小鑔”、“鐺鑼”、“引罄”、“木魚”、“小鼓”等。在民間藝人的傳承過程中,將幾種樂器固定成如意圖形,故取名為玉連環。上世紀七十年代,鄂州民間藝人將玉連環音樂改為說唱表演的曲藝形式搬上舞台,已衍變成一種“新生代”的玉連環。

特點

鄂州玉連環曲調節奏明快,氣氛熱烈,在音樂上除加入“對偶調”、“鬧花堂”等民間小調外,還吸收了“紡棉紗”、“湖北小曲”等民間音樂素材,其調式主要以徵式為主,間奏皆以“連環扣”發展。在表現形式上既可一人演唱,也可群體表演,融唱、舞、快板為一體,同時,突出玉連環敲擊樂的特色,變化擊樂點子和節奏,再加上鄂州太和地區方言,更顯玉連環這種曲藝形式獨特、表演風趣詼諧、曲調熱烈活潑。

歷史發展

鄂州玉連環經過了繼承發展和創新的演變更替,即經歷了早期裂變、前期嬗變、新時期劇變的演變過程,至今有近百年的歷史。特別是近30年來經民眾文化工作者的潛心研究、改革和創新,玉連環現已成為獨特的鄂州地方特色的曲藝形式活躍在省市的文藝舞台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