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錦生織錦

都錦生織錦

都錦生,最初是一個人名,進而是一個廠名,隨之又特指一種工藝品,織錦是杭州著名的傳統絲織工藝品,其工藝美術特色為絲綢織錦風景畫和人物、動物畫以及居室用的高檔罩、毯、墊等,為世界獨創的工藝美術品。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都錦生織錦 

 所屬地區:浙江·杭州

遺產編號:Ⅷ-3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浙江省杭州市 

 遺產級別:省

簡介

都錦生,最初是一個人名,進而是一個廠名,隨之又特指一種工藝品。時光流逝,世事變遷,都錦生的發展也幾經沉浮,經歷風雨。現在,都錦生,鳳起路519號,一家織錦博物館。作為國內首家織錦專題博物館,它已成為杭州絲綢的標誌之一。
織錦是杭州著名的傳統絲織工藝品,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除都錦生絲織廠外,市區的一些絲織作坊亦有少量生產。其工藝美術特色為絲綢織錦風景畫和人物、動物畫以及居室用的高檔罩、毯、墊等,為世界獨創的工藝美術品。

工藝概述

 

都錦生織錦都錦生織錦

 杭州絲織工藝品種豐富,織錦是其中較有特色的一種。杭州織錦明代就聞名全國,至清代,與南京“雲錦”、蘇州“宋錦”、四川“蜀錦”齊名。都錦生織錦,是杭州著名的織錦之一。1922年愛國工業家都錦生在杭州創立“都錦生絲織廠”。都錦生絲織廠在繼承傳統杭州織錦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改進,研製出五彩錦繡,經緯起花絲織風景畫等工藝,將中國畫與西洋畫的表現形式通過織錦工藝體現出來,形成特有的藝術風格。其產品在1926年美國費城國際博覽會上獲金獎。都錦生織錦以裝飾性的產品為主,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欣賞性織錦工藝品,品種有風景織錦(彩色、黑白)、絲織畫軸、彩色錦繡、絲織人像等;另一類是實用織錦工藝品,色彩明艷,具有民族風格,品種有床罩、台毯、靠墊等。現杭州都錦生絲織廠,依然保留傳統織錦的製作,外銷至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

杭州自古繁華,也是絲綢之府。宋朝時,杭州城裡便是一派"都市民女,羅綺如雲"的景象,當時稱的"宋錦"就是織錦。織錦是指有花紋圖案的絲織品,成品富麗華貴、色彩斑斕,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現代杭州織錦集古代杭錦的明秀、蜀錦的古樸﹑蘇錦的文雅和雲錦的豪放於一體,並採用了科學的緯起花工藝,自成一派,獨具風格,富有濃郁的東方民族特色。杭州織錦中的"五彩織錦"由至少5種以上的染色絲線織成,主要為"風景織錦"和"裝飾織錦";而"黑白像景"則是由黑白二色織成,具有黑白照片的效果;"彩色像景"則是在"黑白像景"的基礎上由手工著色而成的。織錦畫卷細膩逼真,惟妙惟肖。在這絲絲縷縷的交織中,變幻出一個美不勝收的大千世界。用織錦做衣料被面、裝飾面料,雍容華貴,富麗堂皇,雲蒸霞蔚。濃郁的民族傳統氣息撲面而來,真可謂"天上取樣人間織"。杭州織錦被當今世界稱為"神奇的東方之花"。

都錦生絲織廠,創建於1922年的美國最大的織錦工廠,產品五彩絲織中國畫、五彩風景織錦,早在1926年的美國費城國際博覽會上,就獲得過金獎。今日的花色品種已達到千種以上,西湖風景、桂林山水皆可織入畫面,珍禽異獸栩栩如生,名人書畫可以再現

都錦生其人歷史

都錦生都錦生

上個世紀,以西湖雷峰塔為背景,都錦生織錦和孔鳳春香粉店毛源昌眼鏡、王星記扇子一起,幾乎濃縮了杭州整整一個時代。換言之,從都錦生個人說起,他的一生也能代表一個時代。

西湖茅家埠,原是外鄉人經水路去靈隱寺進香停船的埠頭,就在這人來人往,腳步匆匆的遠處,西湖群山擁抱著一座白色的老宅,它蘊藏了幾多傳奇與輝煌,血淚與悲愴。1898年2月12日,都錦生出生於此,他是個生來就是為織錦而生的人。都錦生痴迷於西湖水鄉的自然風光。畫西湖,攝西湖,剪西湖。西湖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而他則在心裡留下了創造風景織錦的紋樣。

都錦生就讀於浙江甲種工業學校機織科,這是浙大的前身。當時社會掀起了抵制日貨、提倡振興民族工業、實業救國的熱潮。“實業救國”在都錦生看來,不是一個口號,依次遊行。1919年畢業留校,他選擇了美術這一教職工作,並在工作之余萌發了把西湖美景織成一幅幅風景織錦的念頭。
 在實踐中,他反覆鑽研,繪製成一幅意匠圖,並在學校實驗工場親自軋制花版,用他獨特的創作手法把古代文人墨客所描述的意境,用真絲在織機上織了出來。在他23歲時,世上有了第一幅風景織錦畫——“九溪十八澗”。溪水悠遠漫長,穿過歷史的長河,展現了杭州的昨天、今天和未來。

在親戚與錢莊資本家的支持下,購置一台手拉機,僱工人一名,於1922年5月15日在茅家埠家中開工織造。由於所織造的絲織風景畫新穎別致,價格不高,很受社會歡迎。他也自此跨出了“絲織救國”的第一步。

1926年,都錦生已擁有手拉機近百台,軋花機五台,意匠八人,職工約一百三四十人,成為名副其實的工廠。《宮妃夜遊圖》曾在美國費城國際博覽會展出,榮獲金質獎章,一時蜚聲中外,遠銷南洋和歐美等地。

1928年至1929年間,都錦生東渡日本考察,並從留學法國的友人處獲得一台法國產最新全鐵電力機,又購得法國製造的棉織油畫風景作樣品,與工人、技術人員進行解剖分析,研製新產品。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抗日愛國熱潮的推動下,都錦生為了抵制日貨,停止購買日產人造絲,改用義大利和法國的人造絲。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8月,日機轟炸杭州,都錦生絲織廠被迫停工,不得已將十二台手拉機轉移到上海法租界,維持小規模生產。

同年12月,杭州淪陷。日本人企圖藉助都錦生的名望和他曾東渡日本的經歷,為偽政府效力,被都錦生堅決回絕。日寇惱羞成怒,一把火燒了都錦生絲織廠,洗劫了茅家埠都宅。不堪忍受日本兵的騷擾破壞,1939年,都錦生絲織廠在杭州艮山門外的主要廠房及所有新式機械,全部為日本侵略者燒毀。都錦生絲織廠不斷搬遷,難以維持。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上海租界,都錦生絲織廠被迫倒閉,加上重慶、廣州等地的門市部亦先後被日機炸毀,都錦生悲憤交集,目睹自己的企業最終關閉,於1943年病逝他鄉,時年僅45歲。

一個為錦而生的人,最終為錦而死。但令人欣慰的是,他的織錦技術卻永遠地保留下來,他的輝煌與凝聚著他畢生心血的燦爛織錦並沒有劃上句號。都錦生人繼承發揚了都錦生織錦,使都錦生絲織廠起死回生,經過八十多年的滄桑變遷,如今已發展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的絲織生產基地。1997年5月都錦生織錦博物館開館。
 

 現如今,都錦生的織錦越走越遠,生產工藝也今非昔比。只有都錦生織錦博物館裡,一些小樣、軋花還一直靜靜地躺在那裡,陪伴著那些手拉腳踏織錦機、手拉織機,陪伴著那個為織錦而生的人。

都錦生織錦的58道工序

目錄一、設計:

杭州都錦生織錦杭州都錦生織錦

小樣:根據要求繪製圖案及花樣,或拍照,或選名畫作。
品種規格設計:確定織錦的尺寸大小,顏色多少,經緯絲根數等。
意匠:根據規格把小樣按照組織法圖案繪製到意匠紙上。
軋花:根據意匠圖製作織機提花需要的紋版。
編號:根據順序及色彩編號。
串花:把單片紋版串連在一起,便於下道生產。

二、裝造:

杭州都錦生織錦博物館克箍兒:用箍兒把綜絲和下柱連在一起。
穿柱線:把柱線穿到綜絲上,稱三位一體。
斷通絲:把成絞通絲按織機高度截取一定長度的通絲做把吊用。
做把吊:把通絲線根據門幅及規格做成把吊。
做柱盤:把目板鑲拼成柱盤。
穿柱盤:把做成的把吊通絲穿入柱盤板。
掛勾子:把柱盤上的把吊掛到提花機直針上。
吊三位一體:把三位一體吊到通絲上。
夾棒:在提花機直針下加分隔棒。
別柱絞:為方便下一道穿綜,用繩索做出規則交叉的絞來。
穿綜:把經絲一根一根穿到綜絲上。
撈扣:把經絲按規定根數穿到筘齒里。
吊棒刀:按照組織吊棒刀,提起經絲用。

三、經線:

 浸泡:用助劑浸泡廠絲,使廠絲變柔軟。
脫水:浸泡過的廠絲脫水。
烘乾:潮濕的絲烘乾保持一定濕度。
翻筒:把絞絲卷繞在筒子上的過程。
並絲:將兩根或兩根以上絲線併合成一根股線的過程。
加拈:就是將單絲或二根以上經過併合的絲進行拈絲。
杭州都錦生織錦博物館定型:穩定絲線的拈度,獲得均衡的不扭縮的絲線。
保潮:使絲線保持一定濕度。
成絞:將筒裝的絲卷繞成一定長度的絞絲便於精煉染色。
染色:將白的或原色的絲染成各種色彩。
挑剔:染色後的絲有色差和色塊,為保證顏色均勻一體要進行挑剔和排隊。
翻筒:將束裝、並裝的絲線卷繞在筒子上的過程。
整經:把已卷繞成筒子或或子的絲線,按織物品種規格要求卷繞在大圓柜上,然後再退卷到軸上。
上油:為使經線潤滑減少斷頭,在經線上用助劑。
接頭:把整好的經軸接到織機上去。

四、緯線:

緯線:工藝中成絞、染色、反或、倒筒、並絲解釋同上。
卷緯:把筒子上或或子的絲退繞出來,卷繞到紆管上的過程。
織造:把經線和緯線在絲織機上按設計規格進行編織。

五、織造:

色卡製作:根據設計色彩製作色卡、便於制織。
選緯:把上道工序製成的緯線進行挑選。
裝紆:把緯管裝入梭子。
投梭:把緯線引進經面中。
換梭:緯管絲線用完,或色彩變動需換梭。
拆拼檔:故障後恢復原樣製作。
回花:把花版回復到故障前同一位置。
經面檢查:清除妨礙織造的廢絲、結子等。
落軸:把制織好的半成品按規定長度剪下來。

六、檢驗:

 檢驗:把織機上落下的坯綢按標準進行目測評定。
燒毛:綢面有細的絨毛,用酒精燈燒掉。
織補:織造過程中小的疵用手工按原組進行織補。
打樣:織好的黑白像景,先由設計師根據樣稿打好彩繪的樣稿,由工人根據樣稿進行批量彩繪。
著色:根據樣稿進行批量彩繪的過程俗稱著色。
鑲邊:根據不同使用要求把風景織錦和裝飾織錦進行拷邊,鑲緞子邊,鑲絲繩等進行後加工。
上排須:裝飾織錦的檯布,一般在四周鑲上絲線製成的排須。
包裝:根據產品特點配以特色包裝。

都錦生織錦博物館 簡介

杭州都錦生織錦博物館杭州都錦生織錦博物館

位於鳳起路都錦生絲織廠內。館占地7000餘平方米,其中陳列室500平方米,於1997年5月15日建成開放。這是我國第一家專題織錦博物館。以近千件實物和圖片詳盡介紹了我國傳統織錦兩千餘年發展歷史,當然也展現了都錦生織錦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共分陳列室、原料準備工場、織錦織造工場和產品展示展賣廳四大展區,同時還在展區之間配有專門介紹蠶桑知識的名桑園,內植中國五大名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