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隗[戰國時燕國大臣]

郭隗[戰國時燕國大臣]
郭隗[戰國時燕國大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郭隗(約前351年—前297年),戰國中期燕國人,燕國大臣、賢者。燕王噲七年(前314),齊宣王攻破燕國,噲被殺。趙武靈王聞燕國內亂,將燕王噲的庶子職從韓國送回燕國。燕昭王元年(前311),職被燕人擁立為王,稱燕昭王。昭王為報齊滅燕之仇,並復興燕國,拜訪郭隗,求計問策。郭隗以古人千金買骨為例,使昭王廣納社會賢才,建築“黃金台” ,昭王並尊郭隗為師。此舉天下震動,樂毅、鄒衍、劇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來歸附燕國,燕國因此強大起來。

基本信息

生平事跡

郭隗[戰國時燕國大臣] 郭隗[戰國時燕國大臣]

郭隗 ,戰國中期燕國人。燕國大臣和賢者。燕王噲七年(前314),齊宣王攻破燕國,姬噲被殺。趙武靈王聞燕國內亂,將燕王噲的庶子職從韓國送回燕國。燕昭王元年(前311),職被燕人擁立為王,稱燕昭王。昭王為報齊滅燕之仇,並復興燕國,拜訪郭隗,求計問策。郭隗以古人千金買骨為例,使昭王廣納社會賢才,建築“黃金台” ,昭王並尊郭隗為師。此舉天下震動,樂毅、鄒衍、劇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來歸附燕國,燕國因此強大起來。

築台而師

具體過程是:戰國時燕昭王招賢報齊仇,向他問計。他說“請先自隗始。”即:你要招賢,先從我開始;你對我當賢人尊重,比我賢的人就會找你來了。於是昭王給他建了宮室曰金台,堂號為“尊賢堂”,並把他當作老師來尊重。結果樂毅、鄒衍、劇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來歸附燕國,燕國因此強大起來。

卑身厚幣

所謂“卑身”,就是放下君主的架子,甘心執弟子禮,以賢者為師。它體現的是君主對賢士的尊重。燕昭王找到燕國名士郭隗,向他求教說:“齊國趁著我國的內亂入寇,先君死難,這一奇恥大辱,我誓死要報復。但是我深知燕國力量薄弱,現在還不是時候。如果能得到賢士與我共同治理國家,那是我的迫切願望,希望先生能幫助我物色人才”。郭隗回答說:“人主所抱的態度不同,得到的人才高下也就不同―――想稱帝的和師長相處,想稱王的和朋友相處,想稱霸的和臣僚相處,想亡國的和僕役相處。”為什麼會這樣呢?郭隗進一步論證說:“國君對於賢士,如果能以師事之,那么,勝過自己百倍的人才就會到來;國君對於賢士如果能認真思考他們的意見,那么,勝過自己十倍的人才就會到來;國君如能平等待人,那么,和自己能力差不多的人才就會到來;國君如果架子很大,派頭十足,對賢士頤指氣使,隨意呵叱,那么,奴性十足之人就會到來。總之,能夠以賢者為師,虛心受教,才能招來賢者,這是自古以來的‘服道至士’的方法。”燕昭王一聽,連連稱善,進而請郭隗向他推薦人才。郭隗說:“大王如果一定要招至賢士,那就請先從我郭隗開始吧!像我這樣的人大王都能重用,何況比我強的呢?一定會不遠千里來投奔的。”燕昭王覺得有道理,於是就為郭隗建造宮殿,拜郭隗為師,予以侍奉。

所謂“厚幣”,就是不惜重金,待遇優厚,表現的是統治者對賢士價值的肯定。古今中外的招賢措施,都少不了這一條,似無須多論。但燕昭王還是有自己的特色,他獨出心裁,“築黃金台,置千金於台上,以延請天下名士。”這畢竟是一種創舉。它表明,在燕昭王心中,賢士的價值比黃金還要寶貴。

燕昭王“卑身厚幣”的舉措成效顯著:“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

齊破燕國

郭隗[戰國時燕國大臣] 郭隗[戰國時燕國大臣]

燕昭王的父親燕王噲(kuài),想學堯帝讓位給舜帝而不給自己的兒子,引起了大禍。他把王位讓給了相國名叫子之。子之為人殘忍,反而要除掉燕王的兒子和親信。前314年燕國國內大亂。將軍市被與太子平合謀攻打子之。齊宣王派使者對太子平說:“寡人聽說太子將要整治君臣上下的名義,顯明父子相承的地位,我齊國雖然不大,但願意聽候太子你的號令。”太子平因而集結黨徒聚合兵眾,命市被去攻擊子之,但沒有取勝。齊國趁這個機會,大舉發兵,殘破燕國,百姓卻反戈攻擊太子平,釀成了幾個月的禍難。子之被殺,燕王噲也自縊而死。太子職,也就是後來著名的燕昭王和太子傅郭隗逃到了無終山避難。燕國的百姓起初恨子之暴虐,以為齊國發兵是給國家平亂,出於好心,結果發現齊王志在滅燕,燕國大半土地都已經歸屬齊國,百姓不忍自己的家園被人侵略,懷念太子。於是自發抵禦齊軍,並求訪失蹤的太子,終於在無終山找到了太子職,太子職即位為燕昭王。齊軍因為不得民心,而且一下子無法管理大片燕國的土地,只好退回了齊國。但燕國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損失,在戰國七雄中變成了最弱小的國家。燕昭王痛恨齊國,發誓要報家仇,雪國恨。他一心要訪求賢士,便問計於老師郭隗。

千金買骨

郭隗 給燕昭王講了一個“千金買骨”的故事:

曾經有一位國君,他非常欣賞書上描寫的那些千里馬,但沒有親眼見過。他給了一個手下人一千兩黃金,讓他去購求一匹千里駿馬回來。這個人便訪求國中所有養馬的人,但始終找不到。有一天,他見到一群人圍成一圈在議論嘆息,便走過去問究竟。原來恰好有一匹好馬不幸病死,大家覺得可惜,對著馬的屍骨嘆息。這個人便用五百兩黃金把這匹馬的屍骨買了下來,眾人都感覺奇怪。這個人回國見到了國君,國君一看,非常發怒,指責道:“我讓你買馬,你買匹死馬回來,有什麼用處?你怎么知道它是千里馬?真是沒用的廢物!退下!”可這個手下人卻說:“大王您不要發怒,請讓奴才把話說完再處罰我。我之所以買這匹死馬,正是為了您能得到更多活的寶馬良駒。您想,我這個舉動大家都感到新鮮奇怪,一定會紛紛議論,互相傳說。連死了的好馬都這么被君王看重,更何況真正活著的寶馬呢?所以您不要著急,我保證不久就會有人帶著千里馬送上門了。”結果不到一年,國內是凡有好馬的人都紛紛來參見國君。

講完這個故事後,燕昭王低頭沉思。郭隗繼續說道:“千里馬好比賢士一樣,現在大王您要不惜重金訪求豪傑,那么您就把我當做死了的千里馬,那么比我有才幹,有智慧,能報齊仇的人,不久後也會自己來見您了。”燕昭王聽完,仿佛大夢初覺,非常高興。他大張旗鼓的給郭隗築造宮室,封郭隗大官,給他豐厚的俸祿,還像以前作學生一樣,對郭隗倍加恭敬,整個燕國都竟相傳頌此事。於是燕昭王的品行和郭隗受到的待遇傳播於天下,很多英雄豪傑紛紛投靠燕國。

郭隗給燕昭王出的主意可謂雙贏,他自己得到了富貴,一輩子過著幸福的生活,連他的子孫也世襲爵位;而另一方面,他也幫助燕昭王找到了賢士,完成了願望。

史籍記載

《戰國策》記載

郭隗說燕昭王求士

郭隗[戰國時燕國大臣] 郭隗[戰國時燕國大臣]

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仇。故往見郭隗先生曰:“齊因孤國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敢問以國報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對曰:“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詘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學,則百己者至。先趨而後息,先問而後嘿,則什己者至。人趨己趨,則若己者至。馮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若恣睢奮擊,呴籍叱咄,則徒隸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之法也。王誠博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天下聞王朝其賢臣,天下之士必趨於燕矣。”昭王曰:“寡人將誰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於隗者乎?豈遠千里哉?” 於是昭王為隗築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佚輕戰。於是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閔王出走於外。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唯獨莒、即墨。

【譯文】燕昭王收拾了殘破的燕國後登上王位,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拿出豐厚禮物來招攬人才,希望將來憑藉他們的力量報仇。因而去見郭隗先生說:“齊國趁著我國混亂,乘人不備而進攻。我非常了解燕國勢單力薄,不夠用來報仇。然而若能得到賢士一道治理國家,以洗刷先王的恥辱,是我的願望。敢問先生憑藉一國之力報仇該怎么辦?” 郭隗先生回答說:“成就帝業的人與老師相處,成就王業的人與朋友相處,成就霸業的人與臣子相處,亡國之君只能同僕役小人相處(這裡是說越賢明的君王就越能招致才高的賢人,不能尊重賢人,賢人都會離去)。屈己之意(指:意思,想法)以侍奉賢者,恭敬地接受教導(北面:面朝北。古代正位是面朝南的,使賢者面朝南,自己面朝北,以表示虛心),那么才能超過自己百倍的人就來了。奔走在人前,休息在人後,自己最先向賢者求教,最後一個停止發問(嘿:沉默),那么才能超過自己十倍的人就來了。見面時別人有禮貌快步迎上來自己也就有禮貌地快步迎上去,那么和自己能力相仿的人就來了。依著几案,拿著手杖,斜視用手示意別人去做事,那么服雜役的僕人就來了。如果君主對人狂暴兇狠,隨意打罵踐踏,那么只有刑徒和奴隸在他身邊了。這就是自古實行正道求得人才的方法。大王果真廣泛選拔國內的賢者,而登門拜見,天下聽說大王拜訪那些賢臣,天下的賢者(便會)疾速到燕國來。”昭王說:“我應拜訪誰合適呢?”郭隗先生道:“我聽說古時的一位人君,想用千金求購千里馬,三年也沒買到。打掃清潔宮廷的人對他說:‘請允許我去尋求它。’國君派遣他去了。三個月後獲得千里馬,馬已死,用五百金買了死馬的頭,返回去把此事回報國君。國君大怒,道:‘所要購求的是活馬,怎么帶回死馬而花去五百金?’涓人答道:‘死馬花五百金購買,何況活馬呢?天下必定認為大王您是能出高價買馬的人,千里馬現在就會到來了。’於是不到一年,千里馬來了好幾匹。現在大王果真想要招攬賢士,先從我開始吧;我尚且被尊奉,何況勝過我的人呢?他們難道會嫌路遠而不來燕國嗎?” 於是昭王為郭隗專門建造房屋,並讓郭隗作為自己的老師。樂毅(戰國名將,率燕軍先後攻占齊國七十多城)從魏國趕來,鄒衍從齊國趕來,劇辛(趙人,後為燕將)從趙國趕來,人才爭相奔向燕國。燕昭王悼念死者,慰問活著的人,與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國殷實富足,士兵們生活安樂舒適,不怕打仗。於是就用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趙魏韓,三國的國君原是晉國大夫,後瓜分了晉國)聯合策劃攻打齊國。齊軍敗,齊閔王外逃(至莒,不久被殺)。燕軍獨自追趕敗退的齊軍,深入到(齊都)臨淄,掠盡齊國的財寶,燒毀齊國的宮殿和宗廟。齊國城邑沒被攻下的,只剩莒、即墨。

方誌記載

郭隗像 郭隗像

郭隗(生卒不祥),燕(今淶水縣隗家莊村)人也。燕昭王當齊破燕後,卑身厚弊,招賢者,謂隗曰:“孤知燕小,不足以報齊,誠得賢士共圖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先生視可者身事之。”隗曰:“王必欲置士,先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里哉?”昭王為隗築宮,以師事焉,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赴燕。公元前311年,燕昭王二十八年在樂毅指揮下聯合三國攻齊,占領齊國七十餘城,是燕國最興旺之期。(入《畿輔通志·名臣》)淶水舊志按“《廣輿》記載:“隗於保定,時淶水隸保,淶產即保產,無足異也。其冢在淶水縣署東十里隗家莊,下馬禁樵,至今人重明德焉。以字為姓。隗辯而下詩書之澤,代不乏人。賢哲之生,確有其地。郡邑既分,義必明於專屬。隗為淶產班班可考,故特表為人物誌之首。唯戰國時尚未置縣,統為燕地。《通志》仍系以燕人是矣。”

相關資料

燕山有金台,英雄紛紛來;

不識招賢計,來自死馬骸。

附錄:歷代詠郭隗詩詞

詠郭隗

(唐)陳子昂

逢時獨為貴,歷代豈無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黃金台。

歷史評價

(唐)李白《行路難三首》: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台?

(唐)李白《古風·燕昭延郭隗》: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台。劇辛方趙至,鄒衍復齊來。奈何青雲士,棄我如塵埃。珠玉買歌笑,槽糠養賢才。方知黃鵠舉,千里獨徘徊。

(唐)陳子昂《詠郭隗 》逢時獨為貴,歷代豈無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黃金台。

燕昭王

燕昭王(戰國時燕國國君)

燕昭襄王(前335年-前279年),本名姬職,戰國時燕國第39任君主。燕王噲之子,燕太子平之弟,史稱燕昭王,簡稱昭王或襄王。燕王噲死後,燕人共立為燕昭王。公元前312年-公元前279年在位,在位期間燕將秦開大破東胡、上將軍樂毅聯合五國攻齊,占領齊國七十多城(齊國疆土只剰莒、即墨二城),造就了燕國盛世。

影視形象

2015年《羋月傳》牛寶軍 飾 郭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