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鍔權

郭鍔權

郭鍔權,男,湖南長沙人。著名出版家、書法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畢業後長期供職於湖南人民出版社與湖南文藝出版社。主持過數種大型圖書的出版工作,先後榮獲國家級圖書大獎15次。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郭鍔權,男,1937年7月9日生於湖南長沙縣福臨鋪孫家橋,1950年參軍,在部隊考上了軍事幹部學院(軍委工程學校),畢業後分配到了中共中央辦公廳機要處。1954年至1958年就讀於北京俄語學院翻譯專業(今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後曾在長沙的國小任教、“文革”中曾工作於長沙縣雙起農機廠。

1978年考取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專業研究生,畢業後先後任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遼海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廣東經濟出版社圖書策劃顧問、編審、文化項目策劃人;先後主編《俄羅斯蘇聯文學叢書》,《世界名人傳記文學叢書》,《布老虎傳記文庫·巨人百傳叢書》,海天版《世界名人傳記叢書》(100種),湘文版《世界名人文學傳記叢書》(68種),廣經版《改變美國的20本書》,廣經版《新視界廣告與品牌書系》(20種),《中國南海海洋經濟叢書》(國家圖書“十一·五”工程)等380餘種圖書。作為作家,翻譯家,書畫家,文化項目策劃人,先後榮獲中央級圖書大獎15次,譯作《永恆的愛》榮獲中國優秀青年讀物獎。

郭鍔權先生是著名的毛體書法傳人,多次獲全國書法大獎,他的書法懸掛在人民大會堂的湖南廳.

原湖南文藝出版社退休編審郭鍔權同志因突發心臟病,於2011年3月12日晚上21時不幸辭世,享年74歲。

早年生活

“我早年是吃過不少苦的,被劃作右派,歷經劫難。”郭鍔權開門見山地說。“1950年我光榮參軍,在部隊考上了軍事幹部學院(軍委工程學校),畢業後分配到了中共中央辦公廳機要處,那段日子是我最開心的,因為有機會看到毛主席。”兩年後,郭鍔權又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學院俄語翻譯專業。不幸的是,1957年反右鬥爭他被捲入其中,大學畢業的他不得不回到家鄉長沙,在一所國小教書。

郭鍔權的悲劇命運才剛剛開始。文化大革命後,他因為“右派”身份,教師的工作弄丟了,生活都斷了來源。在郵電局當工人的姨夫收留了他,給了他一間小房子住。不得已,他只好到鄉下去勞動掙工分,可辛辛苦苦一天下來還不夠養活自己。“不怕你笑話,我是那種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身子骨,一天下來賺不了幾個工分。”

關鍵時候,多年練習書法的經歷幫助了他。“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日子,因為喜愛毛主席詩詞和主席獨特的書法,我就經常模仿著練習,一直堅持。文革時,長沙一家工廠需要人抄大字報,看上了我這一技之長,可惜沒幹多久又失業了。不過因為學得像,很多人還偷偷找上門要字,於是我開始替人書寫毛主席公開發表的37首詩詞,一毛錢一張,那陣子終於能吃飽飯了。”儘管起初不時有人阻撓,說他“冒充”主席的字,但在郭鍔權自己看來,書法是飯碗,“頭可斷血可流,但書法是不能丟的。”說到這裡,郭鍔權的眼神里充滿了神采,他開心地和記者說起當年賣字的故事,這種靠寫字過日子的生活一直持續到1974年。

為了生存,1974年郭鍔權壯著膽子給毛主席寫了封信,請求解決工作。一個月後,意外驚喜來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將他的信批示給湖南省有關部門,建議對他就地安排工作,繼續改造思想。就這樣,郭鍔權解決了公社集體幹部身份,在長沙縣雙起農機廠工作。懷著報恩的思想,這位學俄語的大學生將將農機工作也搞得有聲有色。

1978年恢復高考制度讓郭鍔權迎來了人生的春天。那一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人民日報聯合招收新聞專業研究生。得知訊息後,他夜不成寐,馬上報名,積極準備。“考試三天,我握筆的手都在發抖,但沒想到結果卻被錄取了。”激動不已的郭鍔權心懷壯志,已是不惑之年的他重進北京,捧起書本攻讀研究生。

事業高峰

文革後首批新聞研究生,陰差陽錯成了出版家,380種圖書成就他輝煌人生

“我報考新聞專業研究生,當時的願望就是想當記者。”郭鍔權說。但研究生畢業後,他卻分到了湖南人民出版社,陰差陽錯走上了出版的道路,這一走就是幾十年。而這段經歷,最終鑄造了他人生事業的輝煌。

郭鍔權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事業春天,每天忙於策劃選題、編譯書稿,對於經歷過20多年特殊歲月的他來說,只能一天當做兩天用。“出版生涯中的精彩故事太多了,我給你簡單講兩個吧。”回憶那段時光,郭鍔權興致盎然。

郭鍔權原是學俄語翻譯的,只可惜荒廢了20年。到出版社後,他迅速拾起了當年喜愛的專業。1984年,郭鍔權耗費一年心血的譯作《永恆的愛》正式出版,立即在全國產生熱烈反響。他告訴記者,“蘇聯英雄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這樣煉成的》,曾鼓舞了一代人,而《永恆的愛》是他的夫人奧斯特洛夫斯卡雅為懷念他而寫,書中回憶了他們的浪漫的愛情和美好生活。”這本書當年獲得了中國優秀青年讀物獎,獲獎後,他還寫信託現任上海外國語大學院長(當時是中俄教育參贊)的吳克禮帶到莫斯科,送給奧斯特洛夫斯卡雅。“在1986年中蘇關係半明半暗的時期,夫人還給我回信了,她說向中國的譯者致敬,並給我寄來了禮物,我當時真的非常感動。”郭鍔權覺得這是對他努力付出的最大安慰和鼓勵。

而1987年出版並轟動一時的前蘇聯著名詩人、作家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生》,也是郭鍔權慧眼發現並大膽突破當時的種種限制出版的。回憶起出版的前前後後,猶在眼前。他說:“《日瓦戈醫生》說的是一部知識分子的命運史,作者通過對主人公命運的深刻描寫,試圖表達知識分子要保持內心的自由與人性的尊嚴的呼聲。作者當時遭受的境遇,與我幾十年經歷的風風雨雨,有著很多共鳴。我從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系的教授手中拿到原稿後,一口氣看完,很多地方都讓我情不自覺潸然淚下。”他又千方百計找到了這本書在其他國家的譯本,補充了不少被刪節的內容,經歷了重重關卡,最後這本書在不少反對的聲音中出版了。果然,作品一問世就激起了強烈反響。

退休後,郭鍔權又先後被外聘,在遼海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廣東經濟出版社擔任編審、圖書策劃顧問。幾十年的出版生涯里,郭鍔權先後主編《俄羅斯蘇聯文學叢書》、《世界名人傳記文學叢書》、《布老虎傳記文庫·巨人百傳叢書》、《世界名人傳記叢書》、《世界名人文學傳記叢書》、《改變美國的20本書》、《新視界廣告與品牌書系》,以及《中國南海海洋經濟叢書》等380餘種,榮獲國家級圖書大獎15次。無數讀者從“布老虎巨人百傳叢書”中得到了智慧的啟迪,從巨人、大師的足跡中學會如何正確對待成功和失敗、安逸和艱辛、歡樂和痛苦,學會了如何面對人生。

書法人生

回顧坎坷跌宕而又豐富多彩的人生,郭鍔權最感謝的卻是書法,“書法對我來說具有特別的意義,從最初的興趣愛好,到養活自己的謀生工具,再到人生事業的精神理念,我從書法中感悟出了很多人生哲理,是書法讓自己變得豁達、平靜,受益良多。”郭鍔權說。尤其在晚年,他將生活的積澱與書法藝術完美結合,在毛體書法創作上,於繼承中謀求自己的風格,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穫。

郭鍔權喜愛書法,尤其喜愛毛澤東書道之魄力,這中間也是有淵源的。“我在中央辦公廳機要處工作時有幸看到主席龍飛鳳舞的毛筆文稿。我認為主席書法采千古之遺韻,熔百家於一爐,龍蛇飛舞,俏俊飄逸,大氣磅礴,豪放酣暢,達到了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的境界。”經過幾十年的勤習,尤其是退休之後的系統鑽研,他的書法作品飛動自在、神采盎然,無論從“形”和“質”上都體現了毛體書法襟胸浩闊、從容不迫的氣質和境界,字行之間,頗有毛澤東書體的空靈與超逸,令人回味無窮。如今,作為湖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新聞書法家協會的理事,他的作品先後獲得第十九屆全國陽光書法大賽金獎、《中國詩書畫三百家》評選活動金獎等全國大獎,並在北京、上海、杭州、廬山、長沙等地展出,作品《赤壁懷古》更是被懸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湖南廳。

“我很高興這么多人喜歡我的字,我也願意更多的人與我一起分享這份書法帶來的愉悅。”郭鍔權說自己就是一個老頑童,“不管是部隊里的將軍、士兵,還是公安系統的領導、幹警,甚至是朋友搬家、喜慶壽筵,只要大家喜歡,我都願去現場表演書法。”天道酬勤,今年9月,他被中國書畫研究院授予中國知名藝術家榮譽稱號,他的書法作品被《中國當代藝術家精品展獲獎集》珍藏,這是對他書法人生最高評價和肯定。“長鍔未折,曲徑通幽”,廣東著名書法家雷鐸這樣評價他,“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妒是庸才”,著名出版家弘征先生為他題寫的這句話,正是郭鍔權人生的真實寫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