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3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專業,獲學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
1987年在職攻讀碩士學位,1992年1月獲文學碩士學位;
碩士論文題目《漢語動詞的過程結構》,導師為著名語言學家陸儉明先生;
1995年9月考取北京大學在職博士生,1999年7月獲文學博士學位;
博士論文題目《現代漢語詞類研究》,導師為著名語言學家陸儉明先生。
1983年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助教,1988年晉升講師,1995年晉升副教授,2002年晉升教授。
現為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系主任,分管中文系研究生院。
社會兼職 :
中國語言學會會員。
北京市語言學會會員。
全國語言文字標準化委員會語彙分委會委員。
全國術語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術語理論與套用分委員會委員。
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教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湖北大學兼職教授。
主講課程
擔任過的課程:
本科生課程:現代漢語、現代漢語虛詞研究、語法修辭、漢語寫作。
研究生課程:漢語詞類研究、語義分析、語言類型學。
研究方向
漢語語法語義、語言學理論、語言類型學。對漢語詞類問題、動詞時間性、致使結構、虛詞語義分析著力較多。
主要貢獻
專著與論集
《現代漢語詞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7月。
《現代漢語語法信息詞典詳解》(合著),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2月。
編著
《現代漢語配價語法研究》第二輯,袁毓林、郭銳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
論文
1、漢語動詞的過程結構,《中國語文》1993年第6期,410-419頁(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verbs representing course of event in Chinese)。
2、述結式的配價結構和成分的整合,《現代漢語配價語法研究》,瀋陽、鄭定歐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6月,168頁-191頁(Valence Structure of Verb-Resultative Complement and Integration of Constituents)。
3、漢語語法單位及其相互關係,《漢語學習》1996年第1期,8-14頁(Grammatical units in Chinese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
4、論表述功能的類型及相關問題,《語言學論叢》第19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253-271頁 (The types of expressional functions)。
5、過程和非過程——漢語謂詞性成分的兩種外在時間類型,《中國語文》1997年第3期,162-175頁 (Process and non-process: two extrinsic temporal types of Chinese predicative constituents)。
6、“一個人(也/都)沒來”類句式的配價分析,《現代漢語配價語法研究》第二輯,袁毓林、郭銳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271-282頁(On "Yi ge ren ye/dou mei lai": a valence analysis of the completely negative sentences)。
7、語文詞典的詞性標註問題,《中國語文》1999年第2期,150-158頁(On the not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in Chinese dictionary)。
8、句法成分的詞類構成,《計算語言學文集》黃昌寧、董振東主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96-101頁(A 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makeup of syntactic components in relation to word classes)。
9、表述功能的轉化和“的”字的作用,《當代語言學》2000年第1期(The conversion of the expressional functions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particle DE in Mandarin Chinese)。
10、“嗎”問句的確信度和回答方式,《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第2期(Credibility degree of ‘ma’ questions and corresponding answers)。
11、“的”字的作用,《面臨新世紀挑戰的現代漢語語法研究》,陸儉明等主編,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The function of the particle DE in Mandarin Chinese)。
12、漢語形容詞的劃界,《中國語言學報》第十期,2001年5月(Demarcation of adjectives in Chinese)。
13、詞頻與詞的語法功能的相關性,《語文研究》2001年第3期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requency of word and grammatical functions of word)。
14、漢語詞類劃分的論證,《中國語文》2001年第6期 (Justifying the parts-of-speech classification in Mandarin Chinese)。
15、實體和位置:漢語名詞功能的分化,《中外文化交流與澳門語言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宋柏年、趙永新主編,澳門:澳門理工學院出版,2002年10月。
16、述結式的論元結構,徐烈炯、邵敬敏主編《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21世紀首屆現代漢語語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17、把字句的語義構造和論元結構,《語言學論叢》第28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10月(The semantic structure and argument structure of Ba constructio)。
18、方位詞“前、後、左、右”的參照策略,《中國語言學論叢》第3輯,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The Reference Strategies to Specify Front,Back,Left and Right in Chinese)。
19、語法的動態性和動態語法觀,《21世紀的中國語言學》第一輯,商務印書館編,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5月。
20、連續量詞和離散量詞——談“每隔-數量”的兩種意義,《對外漢語研究》第一期,上海師範大學編,商務印書館,2005年7月。
21、衍推和否定,《世界漢語教學》2006年第2期(Entailment and negation)。
22、空間參照理論與漢語方位表達參照策略研究,《當代語言學理論和漢語研究》,商務印書館,2008年5月(The Spatial Reference Theory and Reference Strategies of Relative Spatial Description in Chinese)。
23、語義結構和漢語虛詞語義分析,《世界漢語教學》2008年第4期(Semantic structure and Semantic analysis of Chinese empty words)。
24、複數名詞短語的指稱和“都”量化,郭銳、羅瓊鵬,《漢語的形式與功能研究》,程工、劉丹青主編,商務印書館,2009年。
25、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中的介詞刪除和介詞懸空,《中國語言學》第二輯,2009年(Preposition stranding and deletion in Mandarin and Classic Chinese)。
科研項目
1、七五重點研究項目“現代漢語詞類研究”(參加)。
2、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現代漢語句法語義研究”(參加)。
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現代漢語動詞論旨結構系統和漢語詞語語義分類層級系統研究”(參加)。
4、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漢語多功能語法形式的語義地圖研究”(參加)。
5、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現代語言學背景下的漢語虛詞語義分析”(主持)。
獲獎記錄
1、論文《過程和非過程》1998年獲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現代漢語語法信息詞典(電子詞典)》(合著)1999年獲“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3、專著《現代漢語詞類研究》2004年獲北京大學第九屆優秀成果一等獎。
4、專著《現代漢語詞類研究》2004年獲北京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5、入選教育部2004年度“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