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1-1991年,在西北工業大學學習並獲學士、固體力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1994年至2000年,任西安交通大學機械結構強度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1995年至1998年,曾在澳大利亞莫納什(Monash)大學和澳國防科學技術組織(DSTO)專家中心工作。
1996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1999年,受聘為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作,開展交叉學科前沿及其在未來空天技術中的套用研究。
2002年,曾做德國馬普協會金屬所客訪教授。
2003年,獲香港政府Croucher高級學者基金。
2015年7月31日,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2017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郭萬林的學術研究大體分為兩個階段:
1)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1999年,專心致志於發展三維疲勞斷裂理論,以解決如何將實驗室獲得的材料疲勞斷裂性能用於三維實際結構(尤其是飛機結構)的損傷容限和耐久性設計和評定。經過20多年持之以恆的努力,建立起從三維斷裂理論、三維斷裂準則、三維譜載疲勞裂紋擴展壽命和疲勞斷裂統一理論、一直到飛機三維損傷容限分析系統的完整體系,所建立的三維約束理論被國際上以其名命名,成果曾填補了國際API標準的空白,入編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應力強度因子手冊》、航空出版社出版的《飛機結構抗疲勞斷裂強化設計手冊》和《軍用飛機疲勞·損傷容限·耐久性設計手冊》等行業手冊,並已用於多個飛機型號和西氣東輸等油氣管線安全評定。成果曾收入美國NASA報告等西方國家的國防報告系統。
2)自2000年以來,應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開創納尺度物理力學和納智慧型材料器件研究新領域,推動建立校納米科技中心和成立納米科學研究所;同時繼續將三維疲勞斷裂理論發展到複雜環境、全尺寸飛機結構,為將飛機強度設計從經驗設計發展到預測設計開創了科學途徑,成果在*型飛機設計和全機實驗過程中得到重要套用,為型號定型起到關鍵作用。並創導建立飛機全壽命安全保障體系。
十五期間,推動建立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納米科技中心和高新技術研究院,任納米科學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分子物理力學、納機電和納智慧型系統、全壽命安全保障、微智慧型測控及其在空天飛行器中的套用。近年在納智慧型系統,納器件原理設計和能量轉換、能量耗散、驅動原理等多尺度、跨尺度物理力學研究方面作出一系列創新工作,包括發現碳納米管令人驚訝的超大電致變形能力;首次對碳納米管振盪器的能量耗散及其速率進行研究,發現溫度、幾何共軸度等對能量耗散速率極其重要的作用,基於納尺度廣泛的多場耦合效應提出納智慧型材料概念。在碳材料力-電-磁耦合和高壓物理力學領域有系統深入的研究,取得重要發現和研究進展。在至關重要的碳納米管手性可控性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承擔項目
郭萬林曾主持過國防重點預研、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重點型號工程、發動機和飛機等多個國防系統工程子項目等20多個較重要的項目和許多其他項目。其三維約束理論在國際上被稱為“Guo’s Constraint Factor”理論,成果入編一系列行業手冊,並已用於多個航空型號和國家重大工程。
•學術論著
郭萬林在SCI源國際刊物發表論文300餘篇,申請國家專利16項,已授權10餘項。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連續在Phys. Rev. Lett.、Nano Lett.、JACS(美國化學學會會刊)、Appl. Phys. Lett.、 Phys.Rev.B等與物理力學相關的各學科最富影響的專業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論文被哈佛大學、加州大學、德馬普研究所等學術機構的著名學者在Phys. Rev. Lett.等刊物論文和長篇綜述中引用,單篇引用超過30次。發表學術刊物論文200多篇,其中影響因子大於6.0的期刊論文5篇;做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報告和分會場主題邀請報告15次;圍繞納米力學關鍵科學問題、納尺度多場耦合與器件原理、納尺度物理力學等主持舉辦三次中國科協“青年科學家論壇”,在國內外學術界形成了積極的影響。
碳管電致伸縮的原理已被國際上用於發展納米電機;關於尺寸與缺陷耦合效應的研究被認為是納米摩擦學研究中的根本性進步;提出新的納驅動原理,關於納米槍、可控納米振盪器、納米泵等高頻納功能器件已經獲得國家專利授權。
人才培養
2005年作為學術帶頭人的“納尺度物理力學”前沿交叉學科團隊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計畫”。
榮譽表彰
1、1994年獲國尾武優秀教師獎
2、1996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3、1998年入選陝西省“35人才計畫”
4、1998年西安交通大學跨世紀人才
5、1999年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計畫”特聘教授
6、1999年教育部骨幹教師
7、2000年入選國家科技部和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學術帶頭人才庫
8、2001年獲西安交通大學先進科技工作者獎
9、2003年香港政府Croucher基金獲得者
社會任職
中國力學學會理事
中國航空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