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繡

郭繡山東即墨人,生年未詳,卒於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進士,歷任吳江縣知縣、江南道御史、左都御史、湖廣總督。

著名的御史彈相中,反派主角是大家熟識的納蘭明珠,而正派主角就是御史郭繡。
郭繡山東即墨人,生年未詳,卒於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進士,歷任吳江縣知縣、江南道御史、左都御史、湖廣總督。
郭繡為官清正,耿直敢言,不畏權貴。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河道總督靳輔奏請停止下河挑浚工程,另築高家堰大提,以為屯田,可增歲收數萬。直隸總督于成龍則極力反對,主張“下河宜挑不宜停,重堤宜罷不宜築”。戶部尚書佛倫等奉命前往實地勘察,贊同靳輔意見。
郭繡則堅決支持于成龍挑浚河道的正確主張,並上書彈劾靳輔偏聽幕僚陳潢,阻撓下河挑浚,借築堤之名,強行攤派,勒索擾民等罪狀。雙方爭持不下,康熙遂令大學士、九卿、科道共議河工事宜,條陳利弊。最後採納了郭繡的正確主張,罷免靳輔河道總督之職,將陳潢革職問罪。使這一有關國計民生的爭端得以圓滿解決。
事後,郭繡又上書直言,彈劾戶部尚書佛倫、侍郎傅拉塔與大學士明珠、余國柱等結黨營 私、交通聲氣、“糜帑分肥”,偏袒靳輔的罪狀,致使權勢顯赫的明珠等寵臣被罷官或降級。郭繡也因敢言直諫,擢升為太常寺卿、內閣學士。
次年九月,郭繡又上書直言,彈劾罷免了原任少府詹事高士奇、左都御史王鴻緒、給事中何楷、翰林陳元龍等“表里為奸、植黨招搖”的一批昏庸朝臣,使朝廷吏治為之一新。
由於郭繡屢次直言上書,彈劾權貴,故爾部分朝官大臣對之側目而視,深為忌恨。山東巡撫洪之傑、佛倫等先後上書,攻訐郭繡,並誣稱郭繡之父郭景昌原名郭爾標,曾入賊黨,以罪伏法,郭繡伯父郭爾印系明末御史黃宗昌家奴,郭繡隱瞞家民,為其父濫請封典誥命,犯有欺君大罪。
朝廷部議依據佛倫等人所奏,革去郭繡花翎頂戴及本、兼各職,追奪郭繡之父封誥,並將郭拘押到江寧問罪,發配充軍,欲將郭繡置之死地而後快。幸得康熙皇帝格外施恩,減去郭繡充軍之罪,削職為民。
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聖駕南巡,郭繡於德州迎駕,面陳蒙冤情節。聲稱:其生父郭景昌,為即墨縣秀才,康熙十五年去世,與賊黨郭爾標並非一人。郭爾標一生並未娶妻,何能誣為臣之生父?伯父郭爾印也為安善良民,並無罪過。懇請聖上主持公道,昭雪伸冤。
於是康熙帝責問佛倫事情原委,佛倫只得以“誤疑郭爾標為郭爾印昆弟”進行塘塞。郭繡之冤始得昭雪。康熙帝在南巡時,又得悉郭繡為吳江縣令時,政德卓著,深得民心。於是升任郭繡為湖廣總督。
郭繡在湖廣任內又多行仁政,屢有建樹,並妥善處置苗民事變,深受康熙皇帝依賴。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郭繡以年老多病上書皇帝,請求致仕。康熙下詔加以慰留。但部分朝臣因忌恨郭繡,多方羅織罪名,促使康熙皇帝再次將郭繡削職為民。
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郭繡病逝。一代清廉正直的名臣,走完了其仕途坎坷的一生。但其德操品行深為後人敬仰,即墨、吳江兩縣分別將其列入鄉賢、名宦,歲時祭祀、瞻仰。
----收入郭世科主編 《郭氏源流考》,引自李吉、馬志超主編《郭氏史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