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維德

郭維德

郭維德,英文名Victor Kuo ,美籍華人。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出生時,2005年2月,郭維德先生獲得教育部頒發的“教育貢獻”獎章。

基本信息

主要成就

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並分別在北京大學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以及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人工智慧的套用邏輯及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
郭維德先生於1993年加入在北京的IBM中國有限公司,任IBM中
郭維德
國代表處的副首席代表。1994年任IBM中國教育培訓中心主任,1995年起,郭維德先生負責IBM中國高校合作項目,並任IBM中國教育及大學合作部經理。同時為IBM 與中國教育部聯合組成的教育合作項目政策指導委員會IBM方代表。

個人生平

郭維德先生出生於美國露易斯安那州,在中國和美國接受教育。
在IBM中國有限公司任職之前,從1970年到1978年,郭維德先生是石油化工部研究設計院計算中心主任。80年代初期他在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任教,1983年至1985年在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任高級研究員,1988年至1991年在北京大學研究生院任客席教授。
郭維德是一位業餘的音樂愛好者和熱心的音樂社會活動家。在美國,郭維德參與策劃組織過多場“東西方的融匯”音樂會,旨在向廣大西方聽眾介紹中國的交響音樂作品。他曾擔任原中國中央樂團成立的非盈利機構“中國交響樂發展會”的總經理。他與指揮家余隆一起參與了第一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的籌劃和組織工作。他發起了由美國的非盈利機構“國際樂壇聯絡會”與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合作推出的“皇家花園音樂會系列”。2001年世界三大男高音故宮音樂會上,郭維德作為專家被北京人民廣播電台邀請擔當現場直播點評顧問。他曾多次擔任上海廣播交響樂團在上海大劇院舉行的音樂會前講座的主講人。郭維德還是北京大學“博雅樂壇”系列音樂教育及示範演出活動的發起人。
他在全球500強企業擔任要職 並對西洋古典音樂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愛和執著的追求 這種情況在西方已開發國家中不占少數。但在中國,還比較新鮮。
郭維德是IBM大中華區企業公共關係部總經理,他有著一派含而不露的謙謙紳士風度——總是親自到IBM大樓的樓下來接人,進電梯、進門,必禮讓他人,上身必稍稍前傾……他還有另一知名身份——資深古典樂迷:他有規模不小的唱片收藏,包括三大男高音的簽名唱片;他是很多國際音樂節的常客,與許多知名音樂家是好友;也曾參與籌劃北京國際音樂節及各種音樂會。
外企里的音樂發燒友
古典音樂是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每次聽音樂,必拋開一切事情,坐下來全身心地欣賞。當時攝影師給他拍照,建議他帶著耳機擺拍,但令人驚訝的是他說自己沒有耳機,"我從不用耳機,用耳機聽古典音樂不免有些隨意。"
認識郭維德是在東莞,那天正和廣東省文化廳領導共進午餐,"不速之客"閃現,領導邀其入座,開始"誇誇其談"。正聊著音樂劇《蝶》在東莞首演,郭維德說正巧在東莞參加一個博覽會,也去看了一下,覺得字幕板有待改進,遂拿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教材"供領導參考,其熱情的參與精神,可謂"專業"。
幾個月後,慕尼黑愛樂樂團音樂會在上海音樂廳上演,開演前,郭維德早早地等候在音樂廳外,手裡握著價格不菲的門票,和各路愛樂者閒聊。這次他又正巧在杭州開會,自己買了票,坐了火車來,等音樂會結束後,他還要趕回去開第二天一早的會。
"其實正巧與否,在於人內心的嚮往程度。杭州到上海這幾百公里,已經是距離非常近的正巧了。"郭維德說他平時工作相當忙碌,年假成為他一年一度的音樂盛宴。"每年的年假,我都要選一個從未去過的音樂節。"
這可不是吹的,2008年10月,郭維德剛剛應邀到波蘭華沙,參加有著"波蘭貝多芬"之稱的潘德烈茨基的75壽辰慶典音樂會,"這場音樂會成為波蘭整個國家的關注焦點,在音樂會的最後,全體聽眾起立,齊聲合唱。"早在5年前,他就參加過潘德烈茨基的70壽辰慶典音樂會,潘德烈茨基是他的老朋友。
最近幾年, 郭維德還去過羅馬的"克勞迪奧·阿巴多音樂節",還有他嚮往已久的聖·彼得堡"白夜音樂節"。他對世界各大音樂節了如指掌,平時儘量把出差時間調整到與某個音樂節的時間表一致,一下飛機便直奔音樂會的場景時有發生。
與生俱來的主業——音樂
郭維德生於美國長於北京,英文名Victor Kuo。童年時聽到父親收藏的黑膠唱片貝多芬的《田園》、莫扎特的《費加多的婚禮》……視為至寶,一遍遍地聽,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上世紀六十年代,郭維德考入北大物理系,隨後擔任北大管弦樂隊的指揮,周末經常騎腳踏車去聽中央樂團的演出。那時的愛樂者都對俄羅斯音樂懷有特殊的感情,郭維德也是如此,前兩年進行"俄羅斯音樂之旅時"他還特意去了趟柴可夫斯基故居崇敬地瞻仰了一番。
"文革"後,郭維德曾通宵排隊買音樂會門票。他第一次去美國音像店是在1979年,那時中美剛剛建交,一走進美國音像店,他就被那些唱片給震住了。郭維德說,"聽音樂不僅是個人愛好,也是一項社會行為",古典音樂不單是西方的,"而是世界性文化"。縱觀古典音樂在中國的發展,從1920年最早設立的北大音樂傳習所,到如今古典音樂的每個領域,都有華人身影,其間的經歷便是一部"音樂社會學"。
郭維德對古典音樂的熱愛可以稱得上深情而專一,其他如爵士樂、搖滾樂,他都很少涉獵。受他的影響,經常與他打交道的一些外國官員和企業家,也成了古典樂迷。他的工作讓他的視野異常開闊,他不僅關注各大音樂節和音樂家,一些對古典音樂長期進行贊助的企業動態他都了如指掌。像當初,美國雪佛龍德士古石油公司在其總部所在地加利福尼亞州聖·拉蒙市宣布,公司將在大都會歌劇院2003-2004演出季結束時終止對該歌劇院全球無線電轉播節目的贊助。郭維德還為此以《環球音樂》撰寫一篇文章進行評論,扼腕嘆息。
聽古典音樂多年,郭維德交遊甚廣,他的音樂家朋友名單上有潘德烈茨基、郎朗馬友友等一長串名字。他說,音樂家應該成為聽眾的朋友。他還認為,"古典音樂是最高尚的音樂財富,但並不是高不可攀,音樂就像太陽的光,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郭維德已經憧憬著退休後的願望了-開一間Victor's Opera Café(維克多的歌劇咖啡館),他去過維也納的Peter's Opera Café,老闆Peter會講卡拉揚的故事,店裡播放古典音樂,掛著很多簽名唱片,郭維德留心查看一番,暗自竊喜,"沒我的多"。
看遍了國際各大音樂節,但國內音樂會門票價格卻讓郭維德感到難以接受,因為"票價反映的是消費水平,而不是看折合成美元多少錢","古典音樂不應是奢侈品,而應是普及之物,但是現在音樂會的運作方式把很多真正的音樂愛好者拒之門外,結果變成附庸風雅的消遣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