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駙公祠

郡駙公祠

郡駙公祠位於廣東東莞厚街河田村,是一座三棟祠堂。河田村民為了紀念方幼學和郡主,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建成郡駙公祠,距今已有八十年歷史。

基本信息

首棟一米以下的基石以及地板、鼓台、立柱、邊角柱、大柁等都是花崗岩結構,一米以上是磚木結構。大門上方鑲有書法家吳道手書的“郡駙公祠”石刻橫匾。字型莊重雄渾,非常穩健。橫匾與檀椽之間有一幅壁畫,名叫《三田和合圖》。所謂“三田”,是指洛陽、莆田、河田三地。洛陽是方氏定居地。三田和合則世代生息,不斷繁衍。壁畫裡的人物形象生動,顏色鮮明,寓意深刻。這些壁畫一幅接一幅向兩邊延續,成了一列壁畫長廊。壁畫高約1。5米,橫貫整個門面、鼓台。壁畫面積之大,在同類祠堂中是極少見的。公祠的二、三棟寬闊高昂,用料高檔,做工精細,表現了漢族祠堂的基本特色。2004年3月,郡駙公祠被確定為東莞市第一批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
由於兩祠經歷年數已久,風雨侵蝕、損毀嚴重,為使這兩處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保存下來,2005年,厚街鎮鎮委、鎮政府撥專款聘請專家進行測繪,設計方案,準備進行修繕。2006年11月28日,在方氏宗祠舉行了方氏宗祠、郡駙公祠重修籌款現場啟動大會,共籌得捐款358萬多元。2007年9月15日,方氏宗祠、郡駙公祠的修繕工作正式啟動。在海內外宗長、宗賢、宗親及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經過近兩年時間的籌劃建設,方氏宗祠、郡駙公祠修繕工程已經完工。修繕後的方氏宗祠、郡駙公祠巍然屹立,煥然一新,重現了昔日的風采。

其他信息

南宋後期,河田二世祖良輔的長子方恭已在京城臨安供職,官至太子太傅.那時元兵大舉南侵,南宋危在旦夕,宋理宗倉惶逃難,各不相顧.方恭已在逃難中,碰到宋濮懿王的胞妹趙氏郡主,就與她相攜上路,回到家鄉河田村居住下來.方恭已有胞弟,名叫方幼學,與郡主朝夕相處,感情日益濃厚.方家家境十分貧困.以耕田為生.恭已見弟弟與郡主兩情相篤,就攝合他們結為夫妻.元兵暫退,宋理宗駕崩,宋度宗繼位,出皇榜遍尋失落民間的宋室皇親.知郡主流落河田,便下詔書召郡主返京,這時郡主已過慣鄉居生活,她堅決不回臨安.宋度宗無可奈何,就下旨代父皇封方幼學為郡馬,後來宋度宗又補封方幼學為駙馬.方幼學前後兩次受封,因此合稱郡駙公.
河田村民為了紀念尺度幼學和郡主,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建成郡駙公祠.距今已有八十年歷史,仍保存得十創始完好.這是一座"三棟祠堂",首棟一米以下的基石以及地板,鼓台,立柱,邊角柱,大柁等都是花崗岩結構,一米以上是磚木結構,大門上方鑲有書法家吳道鎔手書的"郡駙公祠"石刻橫匾.橫匾與檁椽之間有一幅壁畫,名叫<<三田和合圖>>.所謂"三田",是指洛陽,莆田和河田三地,洛陽是方氏發祥地,莆田是方氏中轉地,河田是方氏定居地,三地和合,則世代生息,不斷繁衍.壁畫裡的人物形象生動,顏色鮮明,寓意深刻.公的二,三棟寬闊高昂,用料高檔,做工精細,表現了漢施祠堂的基本特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