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戈莊鎮

郝戈莊鎮

郝戈莊鎮位於山東省諸城市,下轄40個行政村,3萬人,總面積81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後郝戈莊村,耕地面積4萬畝。境內風景秀麗,土地肥沃,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豐富。郝戈莊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郝戈莊鎮地處山東半島西南部,東依風光迤邐的海濱城市青島,北與濰徐路相連,緊靠膠新鐵路,向南30公里與日照相通。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圖)郝戈莊鎮郝戈莊鎮

郝戈莊鎮1945年屬諸城縣常山區,1947年劃歸五蓮縣,1956年劃為諸城縣常山區,1958年建郝戈莊公社,1984年改建郝戈莊鎮。以鎮政府駐地村得名。

2007年郝戈莊鎮被劃歸為皇華鎮從此不在有郝戈莊,真的很不好受,畢竟自己的鄉鎮被劃為別的鄉鎮了。郝戈莊鎮地處沿海,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有兩條河流貫穿境內,雨量適中,光照充足,土壤類型主要是酸性棕壤類土,很適宜發展果菜生產。

產業結構

(圖)郝戈莊鎮郝戈莊鎮桃花藝術節

主打生態品牌,鍛造旅遊城鎮。把發展生態觀光旅遊農業作為振興鎮經濟的總抓手。以萬畝“桃源公園”為依託,桃園搭台,經濟唱戲,已成功地舉辦了六屆桃花藝術節,提高了知名度,拉動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並以此為契機,連續開發了石人山齊長城風景區、馬耳山自然生態風景名勝區,形成了“三點一線”的旅遊框架。特別是馬耳山風景名勝區,現已吸收外資3000多萬元,建起山門、廣場、太公祠、望海樓等30多處人文景點,恢復了光武山莊名勝古蹟,並建起了可同時容納200餘人住宿、用餐的龍泉山莊,景區內基本實現了“五通一平”。已發展成為集觀光、休閒、娛樂、旅遊於一體的綠色環保鄉鎮。

立足本地農產品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字號工副業加工項目。培育起了一批農產品龍頭加工企業。現有果品加工廠2家,花生加工廠12家,粉皮加工基地1處。

實施工業立鎮戰略,大力發展二三產業。鎮擁有集體、個體、股份制企業22家,其中,年銷售收入過500萬元的11家,基本形成了機械、鑄造、煙花生產、工藝品加工、石材加工、食品加工六大產品系列。產品除滿足國內需求外,還出口韓國西班牙新加坡等國。成為遠近聞名的“果品之鄉”、“石材之鄉”、“花炮之鄉”、“工藝品之鄉”。

經濟發展

(圖)郝戈莊鎮郝戈莊鎮香瓜

農業: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做好農業富民文章。郝戈莊鎮本著因地制宜,政府引導,農民自願的原則,科學合理調整種植內部結構,以此達到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發展地膜花生10000畝、山櫻椒3000畝、地瓜3000畝、五味子3000畝、地膜香瓜1000畝、水稻育種3000畝、甘草、食用茵等經濟作物1000畝。建立專業合作社一個,專業協會2個,為農民提供信息、科技、銷售等服務。同時抓好糧食生產,提高單產,增加單位面積效益。畜牧業要重點抓好養殖小區和大戶的發展,在原有基礎上計畫發展小區6個、大戶50個,通過小區和大戶的發展,拉動鎮畜牧業快速發展。落實好退耕還林政策,促進林業健康發展。

工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好工業強鎮文章。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著重抓好兩大主導產業。一是木材加工業,以龍陽木業為龍頭,做好新木業園區的規劃,加快地板城建設,拉長木業產業鏈條,做大做強木材加工業,爭取用2-3年時間,將郝戈莊鎮建成東北地區最具市場競爭力,質量一流、服務一流、品牌一流木業產品集散地。二是風力發電業,積極配合縣新能源產業辦搞好鎮風場的規劃設計,道路修築,基礎工程、設備安裝等各項工作,確保2009年按期竣工投產和併網發電。同時搞好二期工程的各項準備,使風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除此之外,還通過招商引資等措施引進低耕能、低污染的工業項目,保證5個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落地投產。

郝戈莊鎮的米業加工形成規模,創出品牌,提高了附加值,同時利用區位優勢,主動接受諸城和安丘的輻射,形成大發展、快發展的態勢。郝戈莊鎮有民營企業50餘家,有玻璃工藝、塑膠製品、機械加工、鑄造、汽車配件、飼料加工、工藝美術、包裝製品等行業,其中玻璃製品打入國際市場,是出口創匯的主要來源。另外,郝戈莊鎮有大米加工企業、飼料加工企業60餘家,已成為郝戈莊的重要支柱產業。郝戈莊鎮商業發達,擁有1個年成交額300餘萬元綜合市場。個體飯店、旅店、商店100餘家,運輸、販運達500多人。郝戈莊鎮從事商業活動的人達1萬人,總經營額6億多元。

第三產業:加大三產業發展力度,做好農民增收文章。一是鞏固傳統運輸業,投入運輸各類機動車達到1000台,實現收入4000萬元;二是積極發展勞務經濟,擴大勞務輸出業,全年轉移勞動力7300人,實現戶均一人,勞務收入500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2000元;三是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發展商、飲等服務業,內拉經濟發展,外樹開放形象。

旅遊資源

(圖)郝戈莊鎮郝戈莊鎮魚塘

郝戈莊水庫座落在郝戈莊鎮西南,東南與調兵山市相連,東工線公路從水庫旁通過。水庫水面面積7000畝,庫容1800萬立方米,年產鯉魚鯽魚等各種淡水魚10萬斤以上。郝戈莊水庫三面環山,風景秀麗,水清見底,特別是水庫湖心島,景色堪稱遼北一絕。

2005年,郝戈莊水庫被諸城市政府確定為重點旅遊開發區。進而,加大了投資力度,不斷完善了水庫基礎設施建設,水庫南北兩岸餐飲服務網點十餘家,為廣大遊客提供良好的餐飲住宿條件。到此觀光的各地旅客達5萬餘人。郝戈莊水庫風景區開發剛剛起步,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和空間,可在水庫周圍建設農業生態園區,也可以在水庫風景區內興建旅遊度假村等項目。隨著宣傳力度加大,郝戈莊水庫風景區將成為諸城市景色最美、環境最佳的旅遊觀光聖地。

五穀畫:利用純天然的植物果實,不加以任何著色,用其果實的自然形狀經過粘、貼、拼、雕等手段,利用明暗、線條、色彩、構圖等造型方式創造出來的作品,具有粗糙朦朧而不失精細、樸質自然天成的獨特風格。如鷹的羽毛用糯米來表現它的鋒利,河水用芝麻來表現它的波瀾,大樹用棕黍來表現它的枝桿,一幅幅惟妙惟肖的五穀畫就這樣在農民的手裡誕生了。郝戈莊鎮有粘成近國畫風格的山水風景,有貼成油畫效果的人物、建築,有粘成傳統的吉祥圖案,有五穀粘成的書法,畫面栩栩如生,質樸吉祥。五穀畫技法極其嚴格、複雜。由於五穀自然形狀多樣,在選粒、選色、構圖、貼上上要求極其精準,同時耗時之多,堪稱畫界之最。一幅2.44mx3.66m的《連年有餘》,40人用時35天方可完成,已申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由於作畫原料所需,也豐富了郝戈莊鎮種植品種,達十幾種以上,如黃芩子、吐絲子、沙苑子、西摩五色等,曾經田間地頭的草籽也成了郝戈莊鎮人選購粘畫的原料,使當地農民從種植到製作上多方面受益,四季不閒。所用的貼上劑,是用樹的油脂加以合成;原料也以烘乾脫水等方法自然防腐處理,使其產品天然環保永不裉色,是真正的綠色工藝品。由於五穀畫知名度不斷提升,山東電視台諸城電視台、 大眾日報、諸城日報等眾多媒體都對這項民間藝術進行了有關詳細的報導。

城鎮建設

(圖)郝戈莊鎮城鎮建設

郝戈莊鎮居民區多分布在水土條件較好的地方,占地面積較大,如果全部實施改造,可增加耕地4千畝。在村莊改造過程中,對平原村莊,採取就地改造的辦法,充分利用村內空閒地建房,清除村內亂搭亂建現象和拆除“建新不拆舊”的房子,停止審批占用耕地建房,使村容村貌清潔、規範;在山丘地區,村址大多設在平整肥沃的土地,對部分耕地少、交通不便的村莊,採取村莊搬遷的方法,騰出舊址,復墾為耕地。這些做法既增加了村莊耕地面積,又方便了民眾出行。“向村莊要地”已成為民眾的共識。

郝戈莊鎮南部和東部屬低山丘陵地區,山區雖然面積大,但用於耕種的面積少,而且地塊小、土層瘠薄、地力差、水資源貧乏,人地矛盾比較突出。2004年,郝戈莊鎮實施福台嶺省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新增耕地110畝,改造低產田500畝,使項目區原來的低產田成為旱澇保收的高產穩產田,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田成方、林成網、路路通的現代化種植格局。通過土地整理和農業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防止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層厚度和土壤肥力,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通過修復舊渠、修建塘壩、鋪設輸水管道等措施,使項目區內灌排水系統配套暢通,基本能夠滿足項目區內農業生產用水的需要。同時配以科學的耕作方式,帶動了林果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在土壤改良和植樹綠化的共同作用下,減少了水土流失,調節了區域小氣候,改善了生態環境,促進了該區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該項目完成後,可為當地農民增加純收入13.46萬元。例如,桃園鄉下屋子村,人均耕地0.95畝,耕地相對貧瘠,諸城市郝戈莊鎮通過對該村考察後實施了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平整了該村有耕種條件的兩條大溝,整理後人均耕地達到1.5畝,不但新增耕地88畝,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方便了該村農民的出行,老百姓紛紛稱讚這是政府為老百姓辦的一件大實事、大好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