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注釋]
1.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約。一說刺衛宣公納媳。
2.靜:嫻雅安詳。
3.姝:美好。
4.城隅:城角隱蔽處。
5.愛:通“薆”隱藏。
6.踟躇:徘徊不定。
7.孌:(luán)年輕美麗。
8.彤管:一說紅管的筆,一說和荑應是一物。
9.說懌:喜悅。
10.牧:野外。
11.荑: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徵婚媾。
12.詢:實在,誠然。
13.邶 :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湯陰東南。
14.有煒:形容紅潤美麗。“有”為形容詞詞頭,不是“有無”的“有”
15.匪:通“非”。不,不是。
16.女:通“汝”,指“荑”。
[評析]
《詩經》里這一篇僅用短短几句對話,便把情人相戲的情景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來寫的以外,以男性口吻來寫的詩也很能體現女性在戀愛中開愛的情趣。如《邶風·靜女》這首詩便以男子的口吻寫幽期密約的樂趣。
[作品介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 經》。現存的《詩 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課文譯釋
嫻靜的姑娘多么美麗,在城的角樓等我。
隱藏起來不讓我看見,急得我撓著頭來回走。
嫻靜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一支紅色的笛管。
紅色的笛管色澤鮮亮,漂亮的笛管真讓我喜愛。
姑娘從郊野采來茅草芽送我作為信物,真是美好新異。
並不是茅草芽有多美,而是因為美人所贈。
相關詞條
-
詩經·邶風·靜女
《詩經·邶風·靜女》是一首愛情詩,詩歌鑑賞:《靜女》一詩,向來為選家所注目。現代學者一般都認為此詩寫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約,也就是說,它是一首愛情詩。而...
邶風·靜女 相關詩歌 評析 鑑賞 作品介紹 -
國風·邶風·靜女
《國風·邶風·靜女》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寫青年男女幽會的詩歌,表現了男子對戀人溫柔嫻靜的稱讚以及對她的深深情意,體現出年輕男...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
邶風
《國風·邶風》,是《詩經》十五國風之一,共十九篇,為邶地華夏族民歌。 邶:音貝,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
作品簡介 作品目錄 作品原文 -
《邶風·雄雉》
《邶風·雄雉》出自《詩經·國風·邶風》,本詩描寫遠行在個的親人久久不歸,內心憂悉不安的思念感情,並斥責了造成別離的“君子”,表達了詩人的怨怒。
原文 譯文 注釋 讀解 鑑賞 -
《國風·邶風·靜女》
《國風·邶風·靜女》是先秦的一首詩歌。
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作品鑑賞 -
《邶風·靜女》
《詩經·邶風》篇名。為先秦時代邶地漢族民歌。寫情人幽會,互贈信物。歐陽修《詩本義》:“《靜女》一詩,本是情詩。”可謂一語中的。《毛序》:“《靜女》,刺時...
原文 今譯 注釋 讀解 鑑賞 -
國風·邶風
《國風·邶(bèi)風》,是《詩經》十五國風之一,共十九篇,為邶地民歌。 邶:音貝,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北省。《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
作品簡介 作品目錄 作品原文 -
靜女
《靜女》出自《詩經·邶風》,全詩三章,每章四句。是邶國(今河南湯陰境內)的華夏族民歌。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約。《靜女》一詩,向來為選家所注目。現代學者一般都...
靜女(外一首) 一簾幽夢 創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