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img/7/89a/nBnauM3XyATN1AjM1kjM4QzN0ITM3IDN3AzMwADMwAzMxAzL5I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公司資料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Shaw Brothers (Hong Kong) Limited
![邵氏影城 將軍澳](/img/f/100/nBnauM3XzgDMzUjM5UjM4QzN0ITM3IDN3AzMwADMwAzMxAzL1I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公司類型 私人公司
成立時間 1958年
總部地點 九龍清水灣
子公司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網站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產品特點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邵逸夫](/img/c/996/nBnauM3XyYzNyADOwYzM4QzN0ITM3IDN3AzMwADMwAzMxAzL2M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957年,中國大陸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在港公映引起轟動,香港觀眾對黃梅調音樂如痴如醉。這一現象更是引起了對市場高度敏感的香港影人的重視,邵逸夫於是重用導演李翰祥拍攝了多部古裝題材的黃梅調電影,如江山美人 (1959)、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3)等。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影片以古裝武俠片、功夫片、宮闈片居多,有些影片影響較大。它的《江山美人》、《後門》、《萬古流芳》、《藍與黑》、《珊珊》曾先後獲得第6屆、第7屆、第12屆、第13屆、第14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調)獲得第7屆舊金山國際電影節優秀獎和第2屆台灣金馬獎的最佳影片獎;功夫片《少林三十六房》和《中華丈夫》分別在第24屆、第25屆亞洲影展上獲獎;古裝武俠片《大醉俠》、《獨臂刀》、《萬人斬》和宮闈片《傾國傾城》、《武則天》、《楊貴妃》等都受到觀眾的歡迎。80年代中期起,影片產量減少,但創作上重視現代題材,代表作有《男與女》、《傾城之戀》、《表錯七日情》、《女人心》等。80年代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年產量在20~30部之間。
家族企業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img/0/65d/nBnauM3XwYjMzkzM0czM4QzN0ITM3IDN3AzMwADMwAzMxAzL3M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四兄弟中老二任會計,內部掌握財務開支,從源頭上把關,老三和邵逸夫任發行,幾兄弟不僅在公司行政上相互協調,在影片拍攝上也全員出動。公司成立之初,生產的十一部影片,基本上是老大執導;老二、老三獨立或聯合編劇;邵逸夫不僅會編劇還能做攝影。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得來的抽成統統進入家族賬下,公司家長式的管理,最大程度縮短了製作周期,因此使影片具有很強競爭力。當然這必然造成一些影片質量欠佳,也為同行間詬病。
分道揚鑣
大家所熟知的“邵氏”包括邵氏兄弟公司(SB)和邵氏父子公司(SS)等。
![邵逸夫](/img/6/d8d/nBnauM3X4cTOwUjN1ADN4QzN0ITM3IDN3AzMwADMwAzMxAzLwQ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950年南洋影片公司由邵邨人收回並將之更名為“邵氏父子公司”,但是進入50年代後期,由於電懋的成立,香港電影業競爭越發激烈,“邵氏父子”的小成本製作策略已無力招架新挑戰。邵邨人萌生退意,收縮電影製作的業務,轉而大量收購戲院及從事地產業。
1957年邵逸夫從南洋來到香港,那年他已年屆五十,因不滿二哥作為,想接掌製片業務,以穩定片源,兄弟倆最終決定在業務上分道揚鑣。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標識與兄長的“邵氏父子”的不同。自此,“邵氏父子”只經營戲院及影片發行,“邵氏兄弟”則主管制片業務。
四大導演
![邵逸夫與邵氏公司全體人員合影](/img/6/00e/nBnauM3X3QDM1gTNxkzM4QzN0ITM3IDN3AzMwADMwAzMxAzL5MzL2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李翰祥:開創黃梅調電影
李翰祥在邵氏的創業階段進入公司,當時他力主拍攝黃梅調電影,選用林黛擔任主演拍攝出影片《貂蟬》,影片於1958年上映,隨即打破了國語片在香港的票房紀錄。李翰祥隨後拍出了《江山美人》,李翰祥的黃梅派電影漸漸成為邵氏出品影片中的一大支。
胡金銓、張徹:確立新派武俠片風格
與李翰祥不同,胡金銓和張徹則以拍攝武俠片聞名,他們的風格被人定義為新派武俠電影,確定這一派的開山之作是胡金銓1966年起用岳華、鄭佩佩主演的《大醉俠》,次年,張徹的《獨臂刀》上映,成為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元的影片。
楚原:最古龍的武俠片導演
楚原拍攝的影片多以古龍的小說為藍本,他的《流星。蝴蝶。劍》等都是這類超現實武俠片的代表作。經常在楚原的影片中出現的演員是狄龍,當年,人們習慣地把楚原、古龍和狄龍三人稱為鐵三角。
私有化
香港高等法院2009年3月17日表示,批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私有化,股份將於18日在香港聯交所除牌。
香港媒體報導,在香港上市37年的“邵氏兄弟”,是邵逸夫與邵仁枚於1958年成立,其後於1971年正式成為上市公司。在2月28日舉行的特別股東大會上,小股東在僅僅一個半小時內,即以99%大比數通過由邵氏主席邵逸夫提出的私有化建議,作價為每股港幣13.35元。邵氏兄弟停牌時報13.3港元,股份於2008年底傳出私有化時已漲逾五成。
邵氏影城
邵氏與中國星電影公司合作投資11億港元,位於將軍澳工業園的新邵氏影城於2007年初開幕。影城設施包括後期製作中心、行政大樓、攝影廠、電影院及展覽廳等。邵氏表示,影城落成後,將再與演員簽約,投資大約2億港元,開拍約15部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