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帆

邵帆

邵帆(1964北京)從事著油畫、雕塑和設計等多種形式的藝術創作。他是中國第一批摸索視覺藝術領域和設計領域之間藝術可能性的藝術家。他和艾未未通過對中國古典家具的拆分和重組賦予了古典家具現代藝術生命。邵帆出生於一個藝術之家,於1984年畢業於北京工藝美術學校, 現工作和生活在北京。

基本信息

邵帆(1964-)自幼習畫,畢業於北京工藝美術學校藝系,現為職業畫家。作品曾多次舉辦個展,多幅作品參加香港佳士德、國內大拍賣行拍賣並被收藏。

邵帆,設計師,同時也是雕塑家和油畫家,從事多種材料的藝術研究和探索。正當六O年代出生的這代人逐漸成為中國社會各領域的中堅力量之時,生於1964年的邵帆似乎對“椅子”產生了莫大的興趣。在邵帆的設計作品中,椅子成為無法讓人忽視的亮點,以致當人們談及邵帆,總不免異口同聲說到“邵帆的椅子”,其聯想頻率絕不低於JamesBond之代號007。

設計構想

邵帆邵帆
邵帆通過一系列椅子和家具的設計,嘗試著溯源和發展中國明清家具的精髓。在他“打破與重建”的手法發揮之下,人們可以從他的作品聯想到傳統中國的家庭倫理結構。嚴格的對稱、擺放的位置原本都是等級制度的痕跡和縮影,然而邵帆卻以非常輕鬆的方式,對古典家具做了“變形”——民國的箱子被從蓋口處鋸出一個“座位”,而鋸出的材料又成為其“座面”和“靠背”,沒有任何材料的增減。這一看似隨手拈來的創作靈感,揮灑自如地使藝術成為一種意味深長的生活遊戲。在“不鏽鋼太師椅”中,邵帆用不鏽鋼管和鋼板製造了明式“太師椅”。在將現代工業化的金屬和焊接替代古時常用的木頭和榫接的同時,邵帆卻承襲了明式家具所著重的結構性設計(家具在明代,結構比裝飾更受重視)。以扶手為例,明式圈椅將靠背和扶手合二為一,不但大大簡化了製造工序,而且產生了連續的曲線之美。邵帆的太師椅將古典家具中木材的柔韌性轉移到了鋼管,並只用一張鋼板,剪下、摺疊出一把椅子的座面、靠背和後撐腳。取捨之間的精妙創意令人拍案叫絕。在古典筋骨之中,加入自己特有的現代設計元素,是邵帆作品的旗幟性風格。通過東西方文化的融合、現代與傳統的對峙,雕塑作品與實用家具的中間狀態,邵帆的設計仿佛是一朵禪花,其蘊涵哲學意味的花瓣層出不窮。

為展現作品如此豐富的內涵,邵帆反其道以簡潔樸素為貫徹始終的表現手法。他時而將裝飾儘可能減到最少以隱藏設計痕跡,能用一個線條來表現的,就絕不再多加一筆;時而又會在適當處不惜筆墨地加以鋪陳渲染,但這種渲染同樣是以簡潔樸素為原則的。通過這種簡約形式,作品增加了空間美感,樸素的環境也因此平添動態韻律。如此傳統內涵與現代精神的大膽融合、簡約風格與哲學思想的精緻處理,成就了作品閒適而超脫的人文氣質。

參考資料http://news.artxun.com/article/1321/6604853.s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