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雙壁
在今海南省海口市郊水頭村有一座高六米的石墓,墓前有一塊四米四高的碑,碑上刻有:“皇明敕葬”四字。墓裡面是躺的便是與海瑞合稱“海南雙壁”的丘(邱)浚(濬)【1】和他夫人吳氏。
如果康乾也能算盛世,那么明朝的“弘治中興”有過之而不及。而弘治的中興多多少少也是不能離開丘浚的一些功勞。
丘浚
丘浚(濬),字仲深,號琛庵,又號玉峰、瓊台,別號海山道人,世以“瓊山”尊之,也稱瓊台先生。瓊山人,永樂十九年(西元1421)【2】生於廣東省瓊州府(今海南省海口市),弘治八年(西元1495)病去世。活了七十五歲的他,從英宗到孝宗四朝為官,官至文淵閣大學士(相當於宰相)。死後“贈太傅,諡文莊”。
丘浚這個人小時候很可憐,家裡很窮,七歲的時候父親又去世了,全靠他的母親李氏把他撫養長大,教他讀書。欣慰的是丘浚不僅好學,人還很聰明,明史載:“過目成誦”、“家貧無書,嘗走數百年借書,必得乃已。”其人勤奮好學可見一斑。而且他從祖父丘普之言,定要做到“拓吾祖業,達而為良相,以濟天下。”不難看出他從小志向就遠大,所以博覽群書。
在他二十三歲(正統九年【西元1444】)的時候應鄉試中解元【3】。三年後,入國子監讀書,深受器重,名氣益盛。在景泰五年(西元1454)複試於禮部,名列前茅,但因其長相醜陋,只賜得個殿試二甲第一登進士(傳臚)。後來文名遠揚,被選入翰林院。當時選入翰林的只十人,丘浚為庶吉士之首,一時“名動京師”,就叫他去參與《寰宇通志》的編纂編。該書寫成後,被提升為翰林院編修。
成化元年(西元1465),憲宗即位後,丘浚晉升為侍講,並受命參與編纂《英宗皇帝實錄》。三年後,書編成,又被提升為侍講學士。每次講學,英宗皇帝都為丘浚淵博的學識與其洪亮流利的言詞所吸引,聚精會神聽講,敬服不已。後受命編修《宋元綱目》明成化十三年(西元1477年)該書在他淵博的學識和辛勤筆耕下完成。成書後,擢升翰林院學士。稍後,再晉升為國子監祭酒。過三年(西元1480)丘浚被加禮部侍郎,仍掌國子監事。在掌太學的年月里,由於他才識過人,廣集諸子百家有關治國濟民之說,依據西山真德秀的《大學衍義》,精心鑽研,作出新見解,增補了一百六十卷,形成了巨著《大學衍義補》。
丘浚的這些成就都是因為其人好學,他是活到老學到老,導致晚年“右目失明”,但是他“猶披覽不輟”。所以說,聰明只是很小的因素,作為一個過目成誦的人,也是靠的勤奮和毅力。所以,明史贊他“以博綜聞”的評價是非常公正的。而國學大師錢穆也認為:丘濬“不僅為瓊島之大人物,乃中國史上第一流人物也。”
他在各個領域都有非常深的造詣。可謂之通儒,在文學方面有“詩文滿天下”的稱號,但他自己以精通經濟而自負。在《大學衍義補》中有二十三卷都是專講經濟的,西方過了近兩個世紀左右才發現他們的一些觀點在《大學衍義補》中早就有了,俄國的思想家列寧稱其為“中國十五世紀經濟思想的傑出代表人物。”其思想有繼承孔子的“天何言哉 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4】”的自由經濟思想,提倡取用有度,主張“互市立法”等。
在明朝海運方面他也是大力主張和出謀劃策,在《大學衍義補》中,丘浚甚至對海道踏勘、航海安全、船廠選址、海舟噸位、抽稅比例等都作了一番敘述。也許這跟他從小在海南這座沿海城市長大有很大的關係。
丘浚不僅學識淵博,在人品上也是非常值得稱讚的。有一次,翰林院侍講參加《英宗實錄》的修撰,當寫到兵部尚書于謙之死問題時,有人要按照當時定的謀圖不軌的罪名來寫,丘浚堅決不同意,認為要不是于謙守衛北京,大明江山可能都保不住了,這個功績不可磨滅。奪門之變時說他謀反,現在時間過去了,我們看清楚了,不是那么回事,對他的誣陷不能不給洗刷。殺于謙是英宗復辟的需要,英宗才死不久,丘濬就敢於直言,是冒著較大風險的,可見他是正直的,因而不計個人利害。
丘浚這個人是非常有民族大義的,他的民族思想浸潤著深厚的中國傳統的禮儀文化精神。丘浚從地域,文化,政治等等來闡述他的“內華外夷”思想。由於他經歷了土木之變,在這次事變之中一些內附之人“乘機易服”、“劫掠平民”甚至為敵嚮導。所以他在《大學衍義補》中提到“夷狄內附”是一個歷史遺留向題,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有可能危及國家和社會的穩定。當然,他也提出一系列解決方案。但是,他並不主張對其他民族實行種族滅絕的政策,他指出:“大地間有華夷,猶天之有陰陽。有此必有彼,決無滅絕其類之理。”所以說他的華夷之辯思想是非常中肯和理性溫和的。
丘浚還正確的認識到蒙元的實質:“有華夏純全之世,漢唐是也。有華夏割據之世,三國是也。有華夏分裂之世,南北朝及宋南渡是也。有華夷混亂之世,東晉及五代是也。若夫胡元。則又為夷狄全純之世焉。噫!世道至此,壞亂極矣。”【5】
明代史家看到他對弘治新政的形成是有著重要影響的,他對朝廷中種種弊端的預見,和他阻止了宦官李廣等的攬權干政。所以譽他為“中興賢輔”、“當代通儒”。可是今人對他研究為何如此之少?想想,這是一個大的趨勢,似乎對明代的那些輝煌事跡,人物等等研究比起所謂的康乾盛世都那么遜色。這又似乎是從滿清延續下來的,清代幾種筆記中有對丘浚的捕風捉影的攻擊,紀曉嵐等還公然在《四庫全書提要》中就說他是“率意妄作,為史家未有的變例,可謂謬誕”,“立說多偏駁不經”。這可能是因為他的華夷之辯思想讓他受到非議吧。
注釋
【1】:浚跟濬是異體字;滿清入關以前,“邱”姓都作“丘”姓,一直到雍正酋長時,假借避諱孔子的名號,而下令把丘一律改為邱姓,民國初,近代詩人丘逢甲倡議復丘姓本字,他首先將本人姓名寫作丘逢甲。閩、粵邱姓族人也紛紛回響改邱為丘,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繼續沿用邱字。結果現在的邱姓人士隨處可見,而以丘為姓的人反而不多了。
【2】:丘浚的生年,有永樂十八年(1420)、永樂十七年(1419)和永樂十九年(1421)等不同說法。
【3】:舉人中的第一名稱解元。
【4】:《論語·陽貨》
【5】:《世史正綱》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