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邱力非,創意家孵化平台創始人,本土創意產業最年輕的天使投資人之一。作為青年創意企業家,入選英國國際青年創意英才全球14人榜單,華人區創意英才獎冠軍。北京大學,碩士畢業。資深行銷策劃人、創意設計師和品牌管理專家。Handswill諮詢機構創辦人,雜良集生活方式零售平台與麥糖網創意總監。北京電影學院與首都師範大學客座講師,長期從事創意思維與創新力的青年教育培養工作。個人經歷
2012年創辦創意家,專注於設計領域的創客投資,並先後創辦伴棉、Levy.Q、Flinkr Eyewear等原創設計品牌。發起並募集「創意引擎基金」,領投多個原創項目。“Live with creativity or die with ordinary?”是其秉承的理念。
2010年,榮獲英國國際青年創意企業家獎項
2010至2011年,受英國使館之邀請舉辦國際青年創意企業家年度論壇,並為唯一華人演講嘉賓。
2011年,獲聯合國創意新銳獎,創意城市網路成員
2011年受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之邀參與編制《創意企業指南》,並與2012年發布。
成長道路
邱力非的“創意家”之路始於2012年。用他自己的話說“實際上是由一個設計創業者變為一個投資創業者的過程,改變的只是外界的稱呼,創業仍然自始而終!”大學剛畢業,邱力非曾在本土4A廣告公司任職數年,也曾在當時風靡一時的網際網路公司負責行銷工作。作為一個設計師與創意執行者,似乎與傳統意義的商業和投資風馬牛不相及。恰是如此,也為其後來的創業之路屢次碰壁。
Life’s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
邱力非一直堅信其北京大學啟蒙導師Charles Lee所說,天下並無絕對之事。創意人同樣也可玩轉商業!
09年,邱力非創辦Handswill諮詢機構,服務於多個大型政企品牌並獲得良好反響。同年加入並組建中國領導創意平台「雜良集」團隊,置身於幫助創意人、設計師打造中國創新之路。他將創意型的創業公司比作永無止境的創業方向,認為創意產業的生態鏈條必須由草根發起改變,好創意來自民間!
“中國的創意產業還處在初期,更沒有很好的投資環境。雖然大部分的條件並不成熟,創業與募資依然艱苦。但是,行業的前景愈發明朗,中國人的消費習慣也在變革。中國設計與中國創造為時不遠!”邱力非如是說道。
發表文摘
關於創意家
創意家是創意孵化器,同時其也定位自己為“青年創意人的創業孵化與實踐平台”。同時,作為中國最早投身於文創領域的孵化平台之一,創意家不僅通過基金募集幫助創客提供創業所需要的資金,還針對早期創業所需要的商業、技術、產品、市場、人力、場地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旨在幫助早期階段的創意人順利啟動創業或快速成長。經營理念
- ① 通過創意家的平台,我們希望與用戶一起來來創造大家都認可和需要的產品;幫助更多平凡而又充滿了奇思妙想的人和懷抱設計理念的產品設計師,克服資金、製造和市場局限,把更多有創意、有生命力、給生活帶來便捷和樂趣的產品帶到我們現實的生活。
- ② 通過創意家,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對文化創意發展有效的機制,旨在幫助更多熱心的人不斷最佳化並提升其創作的產品與品牌價值,使得他們的努力獲得市場的認同。
- ③ 在當今的.COM時代,我們希望借重網際網路與社會化協作的力量,幫助“創意家”們來更大的傳播效益;將科技與文創融合,視網際網路為投資事業的一部分,以獨特的經營方式,孵化出更多具有鮮活生命力、且具有新時代特色的成功品牌。
個人觀點
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種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強調一種主體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個人(團隊)通過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開發、行銷智慧財產權的行業。針對文化創意,邱力非面對媒體這樣描述,“無數的交談中,慶幸的是我博得了基本所有原創設計師的認同,但是同時我又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多數的設計師們仍無力去平衡設計和生意之間的關係。多數人都更願意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設計本身,因為那是他們最擅長的也是最熱衷的,一件好作品的誕生遠比任何事情給他們帶來的快感都要大得多。而對於什麼生產、銷售、推廣、庫存管理等等他們無暇兼顧,並且也表現出了極大的厭煩和不適應。從外部因素來講,這有受到專業局限、教育環境與從業經歷的影響。我不可否認,每個設計師都是天生的理想主義者,而且骨子中總還含有那么一點孤傲,不願妥協也是這類人的特性。但是,對其它商業節點的陌生無疑會打給他們極大地阻力,或許他是一個完美的創作者,但他未必就是一個完美的生意人,兩種氣質在同一個人身上出現的幾率實在是微乎極微。所以我認為,改變這點最有效直接的辦法就是在商業上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讓他們去補齊你的短板,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成功的機會,否則就如同木桶效應所述,但凡有一個過於明顯的短板都將導致不可避免的失敗。”大學裡的學習不會限制自己的思想,而是教會了自己以全新的視角和觀念來看待設計中的種種問題,這樣就使做出的東西充滿新意,這是一種感受性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讓他受益匪淺。